摘要: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隶属南平市,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处,鹫峰山脉北段贯穿全境,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地貌。县域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七星溪、龙潭溪等闽江支流蜿蜒其间,塑造出峡谷、瀑布、梯田等多样景观。作为闽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王丰,男,汉族,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现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委副书记,县长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隶属南平市,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处,鹫峰山脉北段贯穿全境,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地貌。县域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七星溪、龙潭溪等闽江支流蜿蜒其间,塑造出峡谷、瀑布、梯田等多样景观。作为闽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昼夜温差显著,为茶树、毛竹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上因北宋徽宗赐年号“政和”为县名,成为全国唯一以帝王年号命名的县份,其地理区位与生态人文特质在闽浙赣交界区域中独具标识性,素有“闽北茶乡”“中国竹具工艺城”之称。
政和县是闽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与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森林覆盖率居福建省前列,保存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生态系统。境内佛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火山岩地貌、高山草甸和奇峰怪石闻名,分布着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古树名木,以及中华穿山甲、黄腹角雉等濒危物种。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当地构建了“以竹代塑”产业链,竹林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先行先试。同时,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广有机茶园种植,促进水土保持与产业低碳转型,形成“林茶共生、山水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闽北“绿色经济”实践的典范。
政和县文化脉络深厚,唐宋时期即为北苑茶核心产区之一,宋徽宗钦点“政和白茶”为贡茶,奠定千年茶史根基。南宋时朱熹之父朱松曾任县尉,开创云根书院,儒学与茶文化在此交汇,孕育了“耕读传家”的民风传统。县域内保存有明清古廊桥20余座,其中洋后廊桥、赤溪廊桥为代表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民俗文化以茶灯戏、四平戏、畲族山歌为特色,祭茶神、开山节等农耕仪式延续至今。此外,政和是革命老区县,中共政和第一党支部旧址、廖俊波先进事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联起古今精神谱系,塑造了“孝廉文化”与“樵夫精神”交融的地域品格。
政和县以“中国白茶之乡”为核心标识,构建“茶、竹、旅”三位一体产业体系。白茶产业通过生态茶园改造、地理标志保护与茶文旅融合,形成种植、加工、品牌、博览全链条;全域5万余亩茶园中,石圳湾、锦屏村等茶庄园成为三产融合示范点。竹产业依托40万亩毛竹林资源,发展竹家居、竹工艺品、竹纤维等精深加工,产品远销海外。旅游业以佛子山地质奇观、洞宫山道教文化、念山云上梯田为核心,串联古廊桥、朱子书院、红色遗址,打造“白茶故里·山水政和”文旅IP。近年借力电商赋能,建成中国白茶城电商直播基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探索山区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
来源:老三黑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