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末,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参加2025“名优茶出省 大宗茶出海”产销对接暨咸丰白茶文化交流活动,除了参观咸丰白茶交易市场,还来到小村乡咸丰硒茶加工产业园和清坪镇西坪村茶园了解今春产销情况。
引
子
4月末,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参加2025“名优茶出省 大宗茶出海”产销对接暨咸丰白茶文化交流活动,除了参观咸丰白茶交易市场,还来到小村乡咸丰硒茶加工产业园和清坪镇西坪村茶园了解今春产销情况。
对咸丰白茶今春市场的整体感受是:开采期推后,但渠道稳定、销售通畅,市场品牌溢价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咸丰白茶正以“世界共享”为愿景,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白茶家族的后起之秀正迎来“加速跑”。
咸丰白茶:无心插柳的后起之秀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咸丰白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但如果没有品尝过,对咸丰白茶到底是白化品种还是白茶工艺并不清楚。也难怪,有上千年茶叶种植历史的咸丰一直以绿茶为主,何来白化品种?说咸丰追市场热度上了白茶工艺也不是没有可能。到了咸丰才知道,咸丰白茶的诞生还有一段奇妙故事。
咸丰茶园。
2002年,咸丰茶农从浙江安吉采购一批绿茶苗在小村乡试种。翌年春天,他们发现长势最好的几株茶苗的嫩芽竟然是白色的,请来诊断的专家说“嫩叶纯白,是上好的白茶”!原来,安吉茶商误将几株白茶品种“白叶1号”当作绿茶苗发到了咸丰。这个“无心插柳”开启了咸丰茶业历史的新纪元。
小村乡的咸丰硒茶加工产业园,风光美不胜收。
咸丰县委副书记、县长覃正炜介绍,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带”的咸丰被武陵山环抱,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3.5℃,无霜期长达200多天。作为温度敏感型绿茶品种,只有在19至23℃的冷凉气候下,嫩芽才呈现玉白透亮、叶脉翠绿的“白化”现象。“白叶1号”在他的故乡只有十几天的白化期,但在咸丰可以享受到50天以上的白化周期。由此形成了咸丰白茶在白化绿茶家族独一无二的卓越地位。覃正炜总结,一是白化周期长,造就了“高氨低酚”的非凡品质。游离氨基酸总量达5%以上,是普通绿茶的2倍;茶多酚含量11%左右,显著低于其他茶类。二是咸丰地处“世界硒都”核心板块,“硒+白茶”让每一片茶叶都成为“天然营养库”。富含氨基酸、儿茶素等21种活性物质,兼具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被誉为“可以喝的护肤品”。
“白叶一号”与咸丰气候、土壤的完美契合,开启了咸丰白茶后来居上的产业化征程。短短20几年,咸丰已经发展白茶15万亩,占据咸丰茶园半壁江山,居湖北第一、全国第三。如今,咸丰白茶在头部企业中茶公司的引领下,全县141家加工企业年产干茶1.32万吨,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15万茶农年均增收8000元。“中国富硒白茶县”“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见证着咸丰白茶的崛起。
咸丰“奶白茶”: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
咸丰白茶迅速崛起,依靠的不仅是上天的恩赐、规模的扩张,更有科技的支撑、质量的跃升。
首先是科技赋能,筑牢品质根基。绿茶“白化品种”的优势在“白化”,为牢牢锁住“白化”带来的特质,咸丰通过科技和标准将白化的变化牢牢掌控住。县里制定《咸丰白茶种植规程》《咸丰白茶加工技术规程》《咸丰白茶产品质量标准》,推动标准化生产。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率超过80%,创新成果覆盖从茶园管理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环节。引进微波光波杀青机,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实现加工智能化。在咸丰小村乡咸丰硒茶加工产业园,记者参观了咸丰白茶龙头企业硒源山茶业公司。总经理罗培高介绍,公司生产领域科技含量比较高,有加工设备600余台套,拥有目前国内先进的热风杀青自动化生产线两条,年生产能力4000余吨。据介绍,新的咸丰白茶生产标准中突出强调了节能和环保,倡导禁用煤炭和木柴,所以天然气和微波在杀青工艺中大显身手。
从硒源山茶业公司观光道看到的生产线。
其次是紧盯市场需求,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咸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建“邓余良专家工作站”,在全县研发推广“去夏增春”种植技术,提升春茶品质。在清坪镇西坪村御硒源茶叶公司,总经理李丹告诉记者:“去夏增春”就是全年只采一季春茶。春茶季结束后,全力搞好茶园管理,力争来年春茶质优量足。
清坪镇西坪村茶园里,企业的主播在与采购商互动。
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咸丰白茶在传统白化绿茶的基础上,打造了独具有咸丰标签、市场高辨识度的“奶白茶”——比“白茶一号”更白、氨基酸含量更高,除了一般白化绿茶的鲜爽之外,还带有一种奶香。这种差异化市场策略,为咸丰白茶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差异化竞品策略:品牌重塑、渠道拓展
从2002年“白茶一号”邂逅咸丰,到两分茶园咸丰白茶有其一;再到集中优势、差异化打造市场影响力。作为历史上传统的绿茶产区,咸丰一举突破了“绿茶”的固有认知、超越了“白化绿茶”一般的品味阈值,用“奶白茶”“极白茶”等高端精品为引领,展现了咸丰白茶“加速跑”的惊人速度。
一方面是聚焦咸丰县域资源,通过茶旅融合,激活全域发展。咸丰以茶为媒,打造“茶旅融合”新场景。推出唐崖土司城址“梦回唐崖·茶境雅集”非遗展演,让全国游客茶人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全过程;坪坝营森林茶海、麻柳溪茶海羌寨等茶旅景点,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茶旅融合带动全县年综合产值超40亿元,“四季游咸丰”成为全国茶乡旅游新标杆。
唐崖土司衙署遗址前的牌坊。
另一方面,以品牌引领、渠道拓展,不断扩大咸丰白茶市场版图。县里发布“咸丰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线上入驻天猫旗舰店,开启数字运营中心,在武汉、杭州、西安等城市开设200余家实体店,在浙江安吉、松阳建立物流专线,实现“当日发次日达”,2024年咸丰白茶通过“茶链专运”日均发货量超10吨。
高质量发展+差异化策略,带来的市场变化肉眼可见。在咸丰硒源山茶业,营销负责人罗曲说:“我们的春茶都是手工采摘,确保品相。往年基本上要有五六百号人,今年开采时间晚,只有300多人,但品质是有保障的。”在清坪镇西坪村茶园,采茶工告诉记者:“好白茶一天一个价,最高那些天,一斤茶青120元;勤快的话,那些来自河南的采茶工一天能赚四五百元。”对企业而言,有品牌和价值支撑,采茶成本高都是可以消化的;通过合作社,实现了为社员和采茶工增收。“所以,咸丰白茶在我们这里的确是富民产业。”李丹说。
产业园内,采茶工一早就开始了紧张的劳作。
咸丰白茶鲜品发布,主打差异化策略。
两年前,记者在北京茶博会上认识了黄静。这次咸丰之行的消息在微信圈透露后,她微信记者:你到咸丰了?那是我的家乡啊!原来,她2018年来到大同,从开茶庄到文化培训,一直在推广恩施茶、咸丰茶。黄静说:从2018年到现在,最开始人们不知道恩施茶,现在很多茶人慕名而来。在大同恩施玉露和咸丰白茶最受欢迎。一方面,大同市场安吉白茶比较多,大家对白化绿茶有市场认知;另一方面,咸丰白茶有独有的优势,白化度更好,富含硒元素,叶底更匀整。所以,现在大同的咸丰“奶白茶”一般价位在1000元左右,高品质的可以卖到2000~2600元。记者问黄静,你的微信号为何标注着“硒源山”品牌,她说,我在大同只卖硒源山。他们有120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按照国际最先进的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进行管理,确保每一片茶叶都不受工业污染,不喷洒农药。
在咸丰,记者看到他们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从“名优茶出省”到“大宗茶出海”。咸丰白茶正以“世界共享”为愿景,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市场,记者看到像罗曲、李丹、黄静这样的市场弄潮儿,把大战略用一天天、一点点的小进步,最终变成美好现实。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监制 / 赵光辉 制作 / 刘娇
“往期好文”推荐,点一下试试!
来源: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