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怎么一说呢?我们印象里正儿八经的僧人都是吃素的,沾荤腥的都是花和尚。有一句讽刺这类僧人的话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实际上,我们对僧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植入我们中原地区的汉传佛教。
关于吃牛肉的问题,这背后隐藏着印度各民族之间多么巨大的矛盾?
这是怎么一说呢?我们印象里正儿八经的僧人都是吃素的,沾荤腥的都是花和尚。有一句讽刺这类僧人的话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实际上,我们对僧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植入我们中原地区的汉传佛教。
由于公元523年南朝梁武帝萧衍颁布了《断酒肉文》,所以流传至今,我国僧人是禁止沾荤腥的;然而在由阿三起源的南传佛教中,僧人是可以吃肉的。僧人吃的所谓的肉是“三净肉”,即指信徒没有看见、听说或怀疑为了自己而杀死的动物。还有五净肉的说法,是上述三个加上自然死亡,以及被其他鸟兽杀死食余的肉。九净肉又加上了:第六不为己杀(不是专门为自己供应肉食而杀),第七生干(非由汤火而熟),第八不期遇(偶然所得,不是预谋杀害),第九前已杀(不是现杀现吃)。
提婆达多曾经主张不食用任何肉类,受到了佛陀的批评与纠正。因而南传佛教认为是可以食用三净肉的。南传佛教同时也没有规定不能吃牛肉。
所以,把牛视为圣物,不吃牛肉专喝牛尿,是印度教的行为。在印度,想实现吃肉自由,还真不如信佛……
不过,阿三佛教徒比例并不高,可阿三却是“全球水牛屠宰冠军”——2018年阿三的水牛肉产量为166.5万吨,占世界牛肉出口总量的15%,其中80%是水牛肉。阿三每年自家消费牛肉也高达200多万吨,比出口的还多,你说这些牛肉消费市场都是哪来的??
其实就算信印度教的人也有吃肉的。我们都知道,阿三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吃牛肉亵渎神明不说,客观上也会降低社会地位,因而婆罗门和刹帝利公开场合不敢恣意妄为。然而有些首陀罗对吃牛肉想得开——他的社会地位再降还能降到哪去?当然,大部分首陀罗应该吃不起牛肉。
其实在阿三,还有比首陀罗地位更低的“达利特(贱民)”,他们祖上就是历史上被社会边缘化的人,首先是不怕所谓的“降低社会地位”,所以对牛肉那经常是敞开了吃。所以,在印度想吃牛肉,可以考虑变成达利特(贱民)。
(南传佛教僧人)
刚刚说南传佛教僧人可以吃肉,但他们就算每天只吃牛肉,也不可能有穆斯林消费得多。在阿三这里,穆斯林人口比例高达15%,我们都知道穆斯林因为没了猪肉这一大品类的选择权,便会大量消费牛羊肉。不过印度教的三哥们对吃牛肉是非常非常非常忌讳的,他们做出过非常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
2017年,国际在线频道曾报道:阿萨姆邦出现了一起“盗牛惨案”。两穆斯林兄弟被指控“盗牛”,导致同穆斯林村的十几人被一群印度教徒活活打死。事件目击者说,行凶者威胁路人,报警者必被追杀。
2024年,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列行驶的火车上,爆发了一场“舌尖上的谍战”:一群乘客突然上来围殴一位穆斯林老人——只因他是穆斯林,便怀疑他身上带了牛肉。当老人打开包袱的时候,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噢,那是羊肉!。但这时候达利特(贱民种姓音译)“护牛义警”不乐意了,自己平时天天挨欺负,这回好不容易有行使“执法权”的机会,必须得好好耍耍威风!
所以,尽管老人再三解释他身上只带了羊肉,但也没免遭毒打,甚至还有人对他发出性暴力威胁,阿三变态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后来舆论发酵,印度铁路部门称会联合警力彻查此事,不过在一段时间后,有其他邦的阿三媒体披露,马哈拉施特拉邦警方甚至都没立案。
(印度穆斯林庆祝开斋节)
除了物理上的暴力,还有更加过分的。2019年5月曾在《印度教徒报》报道称:一位穆斯林男子从清真寺回家时,被几个印度教徒包围,并被威胁让他强制吃猪肉。在2021年哈利亚纳邦,还有一位穆斯林大学生被指控携带牛肉进入宿舍,被其他印度教同学强迫吞食猪肉。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这些因为牛肉出现的暴力冲突,都存在着阿三官方层面的纵容,在司法的表现上就是结构性包庇。
2021年阿三的《经济时报》报道一北方邦的穆斯林男子因为被诬告“吃牛肉”被私刑殴打,阿三警方一如既往地没有立案,于是被家属告上最高法院,指控警方“纵容宗教暴力”,但最后法院只对2名施暴者从轻处罚,从未深入调查此事。
虽然印度佛教徒也吃牛肉,但阿三的宗教暴力多发生于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佛教徒因人口少、信仰温和,极少卷入冲突。穆斯林群体是被印度教徒集中火力针对的目标。
锡克教教徒虽被倡导素食,但从未有人在教内实行过强制的素食规定,锡克教徒有吃牛肉的现象。然而,印度教徒为啥不管?锡克教徒组成的精锐部队有很多,2%的人口撑起了阿三整个尚武文化,锡克教徒也被阿三评为“国防支柱”。而穆斯林虽然只有15%的人口,但却占了阿三贫困人口的18%,他们多在非正规领域经营生存,严重缺乏话语权,成为了底层印度教徒发泄的不满的对像。
(英属印度地图)
其实从历史上来说,在英国殖民(1858-1947)时期,殖民者一直忽悠阿三,说之前统治印度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7)是迫害印度教徒的穆斯林。在一百多年的殖民时间里,英国人不遗余力地利用近现代媒体系统性地丑化莫卧儿帝国,这样才能抬高英国殖民印度的合法性,把自个儿宣传成“救世主”形象。
所以,阿三一直存在这样的意识形态基础,很多庙堂之中的上位者并不打算系统性地重建意识形态,纵容印度教徒的暴力行为,就成为了拉拢选民的一种模式。
为此,“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等组织通过学校教材灌输印度教至上主义,大篇幅删除印度穆斯林的历史贡献,美化英国统治,将莫卧儿帝国的概念,定义为如同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五胡乱华”。这种向西方进行三叩九拜的行为,也是在为印度教拉拢“国际市场”。
印度作为多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如果不进行宽容政策,不把国家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只能与阿三想成为“南亚霸主”的目标南辕北辙。就像清末甲午战争(1894-1895),你以为小日子对抗的是整个中国?实际上他对抗的只是李鸿章北洋派。难道李鸿章很冤吗?在中法战争(1883-1885)时,他也眼睁睁看着南洋水师被法军击败,不发兵增援。
(高中历史教材上的内容)
而在我们现在的历史书上,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的抗日事迹,都在被详细记录着,台儿庄大捷的历史地位也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被当做重要考点。对我们自身历史的客观看待,也是保持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的一条重要纽带。
看到阿三的案例之后,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国内各地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全面客观地理解历史,不单独粉或黑一个朝代(反例就是阿三片面否定莫卧儿帝国),才能让我们中国人更加团结。《论持久战》之中伟人就提出过,要击败敌人,首先第一条就是要形成我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留言,再次感谢本篇文章的作者@铁钩历史 辛苦撰写文章,也欢迎更多的历史考古领域爱好者们踊跃投稿。@张瑞水下看世界 将继续为大家推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感谢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和收藏,你们都是我的衣食父母。谢谢大家。我们下一期再见。
参考文献:
《英属印度史》(History of British India)詹姆斯·穆勒(James·Mill)著
《印度本土史学家所述历史》(History of India as Told by Her Own Historians)
来源:张瑞水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