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IP衍生的各类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带来诸多文旅商业价值,在游戏IP衍生活动中具观赏性、令人心潮澎湃为其欢呼的对抗活动当属电竞赛事,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电子竞技工作委员会2024年底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文 | 张释文 欧阳铭瀚 汇业律师事务所
游戏IP衍生的各类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带来诸多文旅商业价值,在游戏IP衍生活动中具观赏性、令人心潮澎湃为其欢呼的对抗活动当属电竞赛事,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电子竞技工作委员会2024年底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75.68亿元,电子竞技用户规模已达4.90亿。
诸如吸引全球目光的世界级赛事2025CS亚洲邀请赛(CAC),即将在上海举办第二届CS major总决赛,全球豪门战队将云集中国带来电竞年度盛宴,CAC总奖金更是在2025赛季增至100万美元。
除了连续举办的顶级赛事与活动,更有新的重磅赛事在不断实现落地,如今日将展开的首届英雄亚冠ACL总决赛,作为亚洲电竞范围内的新生力量,项目总奖金池高达1500万元人民币,同时更是玩家盛典,现场不止电竞,游戏说唱电音乐队二次元、主题展区与互动活动应有尽有。将电竞和说唱、音乐节等潮流文化结合的活动在近期成为电竞活动的新尝试,五一假期期间在湖北孝感举办的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及音乐节也推动当地文旅行业迸发活力,众多玩家在假期期间前往并旅游消费。
热门游戏IP在衍生开发领域,IP授权、IP联名和衍生产品商业化更是异常火爆,以几日前上海刚结束的【星铁LIVE】游戏音乐演出为例:【星铁LIVE】从2024年的一场到2025年的加开三场,场场爆满,全球同步直播,霸屏B站热搜第一。在电竞产业层面的IP衍生相关案例也是如火如荼,从游戏玩家常用的鼠标、键盘、耳机、显示器、电竞椅外设联名开发产品,到跨界而来的奔驰、莫斯利安等一线品牌拥抱电竞的巧妙共鸣;除了传统意义的品牌赞助以外,电竞IP衍生也在探索新模式,包括利用俱乐部IP及选手形象开发吧唧、小卡、盲盒等线上会员店体系的“IG会员店”,以及效仿传统体育项目球星卡模式,发行同样火爆的电竞赛事/选手收藏卡的“不凡玩品”,都是电竞IP衍生模式的成功案例。
笔者团队有幸参与到诸多顶级电竞游戏IP赛事法律服务及衍生的各类演出演艺、文旅文创法律服务,在“沉浸式”深入观察到游戏IP开发所带来的震撼的同时,也得以更深入行业和业务“前线”。
本文将从电竞行业体系结合电竞选手在役历程搭建入手合规框架。
电竞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游戏厂商、赛事、俱乐部、选手、外部品牌方、衍生产业等链条内各方主体共同托举的结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竞游戏和游戏不能划等号,诸如单机副本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很多游戏类型是不能搬上电竞赛事舞台不能作为电竞游戏的,电竞游戏产品需要具有高观赏性、竞技对抗性、即时结算性等特性。
电竞赛事类型可以按照参与者划分为大众赛事和职业赛事,顾名思义,限定由非职业选手参与的电竞赛事为“大众赛事”,而限定由职业俱乐部及职业选手参与的职业赛事则为“职业赛事”。定义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门道并不少,不同的赛事类型合规风控要点也有显著区别。比如大众赛事中经常遇到的赛事授权问题以及奖金发放问题,如果是采用发放货币形式,赛事主办方需要代替获奖选手履行个税代扣代缴义务如实计入账目;如果是采用发放Q币等虚拟道具的形式,是否发放至获奖选手本人账号等等合规细节的关注都不能少。完整的赛事主办或者赞助投入建议联系专业的行业律师提供完善的赛事合规服务。
职业赛事则通常分为杯赛/联赛两种类型,接受职业选手注册登记,仅限职业选手、职业俱乐部参赛。
但电竞行业中到底什么等级能称之为“职业选手”,和其他体育项目而言还有很大差距。其他体育项目往往由单项体育协会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为专业选手注册登记并评定等级,可以明确依据等级标准区分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但电子竞技目前不存在体育局直管的单项专门协会为选手的技术等级做出评定,人社部截至目前也未组织与电子竞技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人社部曾于2020年颁布了“电子竞技员”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以目前市面上“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教练员”证书均为各省市区域行业协会等第三方主体按照人社部标准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认可度与传统体育的运动员等级证书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上的缺憾需要行业继续发展来补全。
电竞行业中的职业选手无疑是电竞行业聚光灯下最闪耀的星,也是诸多赛事的流量命脉所在,行业聚光灯的一线明星选手创造了巨大的流量价值和经济效益,光环背后是残酷的晋升淘汰机制,作为选手本人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签署哪些文件注意哪些风险,都是很多行业内不同阶段的选手不曾在意的,有些选手也因为疏忽大意造成了严重后果,有的被赛事封杀禁赛,有的对簿庭审后付出了代价。而普通玩家是怎么从素人玩家成为电竞选手的,这个历程也往往不被行业外所知。在笔者团队提供的法律服务中,曾有当事人因轻信选手,虚构的“打职业”、“打青训”需要支付各项吃拿卡要费用而被长期骗取钱财等等各类因对选手青训晋升过程的不了解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更是电竞选手的职业历程。
1. 素人玩家:从试训开始走入职业
游戏天梯排名冲榜:电竞游戏因为其对抗性,往往会在游戏内部存在有排位竞技等天梯排名机制,那么如果一个素人玩家很年轻的时候就足够有天赋,素人玩家可以通过游戏内部冲榜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赋,比如进入全服游戏内排行榜中靠前的位置(如王者荣耀巅峰赛,英雄联盟韩服排名等)后,自然会吸引来俱乐部的“星探”主动联系邀请试训,觉得自己有天赋想打职业的玩家都是可以通过这条路积极尝试,如果自认为排位分数够高了疑惑为什么还没有人联系的,其实往往答案是那个分数还不够高,职业道路上,天赋只是起步门槛;
参加大众赛事:素人玩家除了排位竞技,也可以通过赛事体系中大众赛事积累名气、战绩和实战经验。业余排位和组队赛事是完全不一样的经验;
线下试训邀约:在排位天梯达到足够分数或者大众赛事有足够名气后,将迎来赛事青训营或者俱乐部青训队的邀约参与线下试训。通过线下试训之后,便是素人玩家走上职业道路的开始。
根据笔者团队的经验,电竞选手在素人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是口头约定风险,这个阶段常见选手本人对赛事的奖金发放、奖金分配问题还是试训期间费用承担、报销等问题并无法律意识,常出现停留在口头约定而无任何书面证据的情况。无论是参加大众赛事还是俱乐部线下试训,无论是微信还是QQ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联系,即便尚不打算签署正式法律文件,注意保存有实名信息的文字沟通记录以及向具有行业经验的律师进行咨询建议非常必要。
2. 青训体系:扎根阶段的电竞行业“练习生”
在青训阶段俱乐部通常签署的合同是《青训培养协议》等类似考核试用合同,机制和艺人的“练习生”阶段有一定相似。因为青训阶段一般不直接参与联赛赛事,所以青训选手在这个阶段的报酬是非常低廉的,选手在这个阶段日均训练12小时以上,包括排位天梯、训练赛、战术复盘、体能训练、心理辅导等内容,日常生活也会在青训营/俱乐部基地。青训考核试用期内一般俱乐部会为组建的青训队伍挑选合适的杯赛赛事参与,或者和其他俱乐部的青训队伍打训练赛,在训练赛的过程中对青训选手的性格、打法、能力做出全方位考核;很多选手因为青训期间的训练强度和考核压力以及青训待遇比不上直播、陪玩等其他赚钱方式,而选择放弃了职业道路。根据笔者团队的经验,在这个阶段,选手可能会遇到各类问题,比如不合理“雪藏”、被别有用心的人员索取费用等等。对此,规范化的厂商办赛方都有针对维护选手权益有官方维权渠道,选手应当有所了解或者咨询专业律师。
3. 次级联赛(顶级联赛二队):职业化走上舞台的“生死线”
完善的厂商职业赛事通常会在顶级联赛和次级联赛系统内要求每一家俱乐部对签约选手做注册登记。在次级联赛注册过程中,选手需要和俱乐部根据联盟要求签订联盟模板合同,进入联盟生态。
在次级联赛表现出色的,才有机会在转会期中到顶级联赛其他俱乐部,二队选手也可以在顶级联赛俱乐部的正选选手表现不佳/转会时有机会上调一队。整体来讲,次级联赛到顶级联赛的晋升通道比较明确,对于选手来说,如果能够从青训阶段跻身次级联赛,那么距离走上万众瞩目的顶级联赛舞台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笔者团队的经验,在这个选手在这个正式进入联盟选手生态系统之后的阶段,容易因不熟悉联赛规则约束而引发问题,比如:不能以职业选手身份代练等等;同时,在次级联赛过程中也开始受到很多诸如“假赛”的不良诱惑,先前已有诸多负面案例的教训。另外,在合同时间把握上,在这个阶段通常不建议选手签订很长期的合同。当然,面对不同的合同内容和赛事体系、赛训情况,一定会有不同的合同签署建议,具体建议应以具体情况和法律服务为准。
4. 顶级联赛:聚光灯下更需保护自己
顶级联赛的选手赛训合同收入的构成通常包括:基础薪资+赛事绩效奖金,一线选手底薪普遍突破百万年薪。部分选手会和俱乐部关联经纪公司签署《经纪合同》约定选手商业价值的打造与分成,也有部分选手会和自己熟悉的经纪人/经纪公司签署《经纪合同》,也有部分选手择一后,再通过经纪分约的方式将两者经纪关系相关联或挂钩。明星电竞选手的流量价值和收入会直逼娱乐圈艺人。
根据笔者团队的经验,电竞选手此时作为成熟并且商业价值极高的IP,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法律风险将来自方方面面。常见比如:(1)经纪服务风险,行业内经纪合同往往会将包括赛训合同落实、商务资源对接、法律服务委托等诸多权利都委托囊括,对于选手而言,签署的经纪合同期限长于和俱乐部的赛训合同期限并且相互之间权利义务有所交叉或相互附条件,在赛训合同结束离开原俱乐部后仍受经纪合同限制是常见的纠纷矛盾点。(2)税务合规风险越来越高发。赛训服务费的代扣代缴义务,以及具体税务政策都需要提起重视,委托专业法律、税务人士处理,如果已经面临调查的,更需要委托法律专业人士做好应对和配合。(3)名誉权、肖像权侵权频发。及时维权,不只是对选手个人权益的保护,同时也能够保护受假所骗的粉丝以及消费者,也是对选手所关联的联盟、俱乐部、代言企业等合作方商业价值的负责。
5. 其他商务开发:赛训外的“黄金副业”
根据笔者团队的经验,作为成熟IP的电竞选手,其巨量粉丝带来的商业价值的变现渠道非常之多,与演艺明星相似,如:商业代言、IP周边开发如游戏虚拟道具售卖、直播、演出综艺等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合规点更是不胜枚举。
除了以上按照赛事参与者划分赛事类型以外,还有按照赛事主办方分类的厂商赛事和第三方赛事;当游戏厂商开发的游戏在线玩家足够,并且具备成为电竞游戏的各项特征后,游戏厂商及其关联公司作为赛事主办方举办“厂商赛事”,由游戏厂商直接授权并主导运营,形成“电竞游戏产品IP-电竞赛事-赛事流量热度反哺游戏-带动游戏玩家消费能力-增加游戏厂商投入能力-更多投入赛事热度”的闭环生态,是目前电竞赛事的主流常见之路。虽然每一家游戏厂商的赛事运营思路不一,但完整的厂商赛事体系一般包括:“大众赛(一般包括社会赛事全国大赛和高校赛道的高校联赛)→次级联赛→职业联赛→国际赛事”,各级赛事体系在彻底联盟化之前也存在诸多晋升渠道,现在的很多电竞选手明星正是从大众赛事的网吧赛或者高校赛开始崭露头角,完善的赛事晋升体系正为上游赛事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而提供“最强辅助”。在5月4日刚结束的无畏契约VCTCN2025第一赛段决赛中,打破老牌豪门EDG的垄断成为了VCTCN赛区成立后第二支登顶的XLG,正是从全国大赛冠军(大众赛事)到晋升赛冠军(次级联赛)再到VCTCN冠军(顶级联赛)出征多伦多大师赛(世界赛),一年以内完成四级跳的传奇,这正是电竞热血拼搏、不畏强敌的真实写照。
在厂商赛事以外,由非厂商主体通过厂商授权体系获得合法授权后开展的第三方赛事活动也是电竞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第三方赛事都需要在确定办赛项目后直接联系游戏厂商取得资质授权,游戏厂商一般也会提供“资质注册-赛事审批-合同签订-资源支持”等一系列完善支持。2000年开始创办的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近两年当红热度总奖池过亿美金的EWC(沙特电竞世界杯),上海市体育局、静安区政府举办的电竞上海大师赛等等都属于第三方赛事范畴。第三方赛事的赛事规则、参赛队伍全部由赛事主办方制定和邀请,比如EWC(沙特电竞世界杯)只会在全球范围内邀请各赛区顶级联赛俱乐部参与比赛,又比如普陀区政府主办的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作为市民全民赛事就有明确限制不允许职业选手/职业俱乐部参赛,第三方赛事往往以奖金数额之高、可以有不同游戏厂商的诸多项目以及举办赛事形式多元化创意化而著称,但也因其获得授权的被动性而往往须给厂商赛事让路。
结语
电竞行业从边缘亚文化到亚运会正式项目的跃迁,印证了其社会价值的升维。但真正的“主流化”,不仅需要体育场馆的镁光灯,更需要法律规则织就的安全网。我们在法律视角下拆解电竞赛事与电竞选手的职业路径时,实则是在探寻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如何让合规服务扎根行业、解决痛点,让深入了解行业一线实务和运转逻辑的行业+专业律师服务成为电竞行业生态的“底层代码”,而非“事后补丁”,助力行业在这个更具包容性与生命力的数字体育新时代,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共生。
来源:龙之谷主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