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宣布达成一项为期90天的关税削减协议,旨在缓解持续多年的贸易紧张关系,该协议自5月14日起生效,标志着双方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宣布达成一项为期90天的关税削减协议,旨在缓解持续多年的贸易紧张关系,该协议自5月14日起生效,标志着双方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但是让特朗普没有想到的是,哪怕与中国达成互降关税协议,但美国货的订单却迟迟未能出现,这,位曾誓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总统,或许未曾料到,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粮食暗战,早已让中美贸易天平倾斜。
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达成一项为期90天的关税削减协议,这一决定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波澜,双方同意将数月来持续攀升的关税水平大幅下调,为陷入僵局的世界两大经济体贸易关系注入一丝缓和气息。
然而这场“关税休战”究竟是经贸关系回暖的序曲,还是政治博弈中的临时妥协,其背后暗藏的复杂利益纠葛与不确定性,仍待时间检验。
根据协议,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综合关税从145%骤降至30%,中国则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下调至10%。
这一调整覆盖了新能源设备、消费电子等广泛领域,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关键行业的24%关税暂停90天,仅保留10%基准税率。
然而部分现有关税仍被保留,例如特朗普为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国而加征的20%关税未被触及,加上全球基准关税10%,实际美国对华关税仍维持在30%水平。
同时随着协议的签署,迅速刺激全球市场反应,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2.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攀升2%,油价与欧元汇率同步上扬。
企业界亦获短期喘息,美国玩具制造商BasicFun首席执行官杰伊·福尔曼坦言,关税降至30%避免了“价格翻倍危机”,但未来仍需应对10%-15%的涨价压力。
然而根本性分歧并未消弭,中国商务部强调,协议是“重要一步”,但明确要求美方停止“单边加征关税”,美方则继续施压,要求中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机制等结构性问题上让步。
哈佛经济学家达尼·罗德里克直言,30%关税“仍将主要伤害美国消费者”,而民主防卫基金会专家克雷格·辛格尔顿指出,中国经济压力与特朗普政府的市场稳定需求共同催生了这场“被动妥协”。
此次协议对大豆贸易影响尤为显著,中国对美国大豆关税降至23%,可能促使进口量回升,但巴西作为替代供应商的竞争力依旧强劲。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勒布·拉格兰乐观预期第二阶段协议,但警告90天暂停期恰逢秋季收获季,市场不确定性仍存,巴西媒体预测,该国对华大豆出口或借此增加70亿美元,进一步挤压美国市场份额。
遥想曾经的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中国为换取入场券被迫开放大豆市场,2003年,美国四大粮商借减产谣言炒作价格,中国豆农在4400元/吨的天价中血本无归。
更致命的是,转基因大豆以高出油率摧毁本土品种,中国从此沦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90%市场份额被ABCD四大粮商掌控。
而在这场教科书级的金融战中,也是让中国深刻领悟到,当粮食成为武器,市场自由不过是虚幻的泡影。
在巴西桑托斯港,中国国企正建造海外最大农产品码头,秘鲁钱凯港的巨型起重机下,大豆运输船整装待发,这些投资并非突发奇想,2024年美国将大豆关税提升至93%时,中国企业在南美的铁路网已铺设1200公里。
通过构建"南美粮仓+太平洋直航"体系,中国悄然绕过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将粮食运输周期从45天缩短至18天,这种战略纵深,让关税杠杆失去了支点。
美国以孟山都转基因技术构筑的农业帝国,正在遭遇中国式破解,2025年中美协议中,抗癌药关税飙升至120%,却未触及大豆领域。
这背后是中国的精准反击:当美国限制中国芯片时,中国同步收紧军用稀土出口;当农业谈判陷入僵局,中国科学家在阿根廷培育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已通过审定,而这场科技与资源的对弈,让市场选择变得复杂。
特朗普加征25%关税时,未曾想过,中国早已重塑全球产业链的骨骼,中国企业在三年关税战中完成了教科书般的应激反应,东南亚工厂的产能迁移、本土替代技术的加速研发、与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协定扩容。
当美国大豆在减税协议中恢复竞争力时,中国进口商却发现巴西豆的物流成本已降低30%,而国产大豆补贴政策正将价格压至历史低位,关税减免如同迟到的解药,却治不了供应链重构留下的慢性病。
减税商品清单中,特斯拉电动车享受关税优惠,但中国消费者却在抢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车型,这背后是“新国货运动”的十年积淀。
从华为5G芯片到安踏碳纤维跑鞋,中国制造通过技术迭代完成了品牌价值升维,而美国商品仍困在“廉价工业品”的旧认知中,即便关税降低15%,也难以撬动被小红书和抖音重塑的消费心智。
减税政策试图激活的美国出口引擎,却因产业基础锈蚀而失效,当波音飞机获准以更低价进入中国市场时,其全球供应链危机导致的交付延迟,反而让空客趁机抢占订单。
而5月14日关税协议生效当天,300%激增的海运订单就恰恰暴露了美国企业的焦虑,30%保留关税与90天缓冲期,恰恰成为中国重构供应链的契机。
港口拥堵与物流涨价声中,中粮集团正在与南美签订五年锁价协议,拼多多"南美直采"频道悄然上线,巴西玉米价格比美国低17%,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双轨策略,让特朗普期待的采购潮化为泡影。
结语当特朗普还在纠结"为什么中国人不守约定",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战略规划图上,已标注出清晰的路径,到2030年,南美大豆占比提升至40%,国产大豆恢复至15%,进口美国大豆压缩至45%。
这场无声的粮食战争证明,真正的战略家从不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而是在对手的盲区布下天罗地网,而特朗普的减税牌,终究打错了算盘。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关税战未止,中美接下来如何过招?丨北京观察》——直新闻
《中美关税减免超预期:91%税率调整如何重塑全球供应链预期》——第一财经
《为何选择让中国生产她的服装?一位美国服装企业老板的说法让美国人意外》——环球网
来源:铃木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