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华投资悄然转向服务业;丰田章男从未爱过电动汽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5:16 2

摘要:中国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居民不仅对于高品质商品,对于高品质的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使得在服务业领域具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日企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服务业正成为日企在华拓展新的方向。

2025年5月上半月,中文媒体涉及了服务业企业以及丰田、三菱电机、松下等日企。

研究院专稿 2025年5月上半月,中文媒体报道和评论较多涉及的中日经济关系内容及日本企业主要如下。

日企在华投资悄然转向服务业

中国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居民不仅对于高品质商品,对于高品质的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使得在服务业领域具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日企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服务业正成为日企在华拓展新的方向。

据日本银行数据,批发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非制造业日企对华投资占日本对华投资总额比重持续增加,从2020年的26.1%提升至2023年的49%。2023年仅日本批发零售业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830亿日元,占当年度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21%。

对于日企服务业,中国确实是一个到处是机会的市场。

日本餐饮企业萨莉亚2024财年中国地区销售额达667.79亿日元,同比增长超25%,占亚洲营收比例超八成,占集团总营收比例近三成。

欧姆龙公司联合传统药房打造“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健康驿站”,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便利、高效、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截至2024年,MMC健康驿站已经开业85家门店,覆盖中国28个省份。

养老服务更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预计到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达27.9%。除了专门的日资康养公司布局中国,其他企业也都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如,日立电梯公司设计研发出适合老旧小区施工的“日立加装型专用电梯”,以解决居住在老旧小区的老年人所面临的出行难问题。牛肉饭品牌吉野家推出针对吞咽、咀嚼困难老人的介护餐。

甚至一些被视为小众的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关注。如近年来日式宠物服务,日式搬家服务在中国市场逐渐兴起。

丰田章男从未爱过电动汽车

丰田在中国市场接连推出bZ3、铂智3X、铂智4X三款纯电车,舆论认为这是丰田开始电动化转型的标志,然而有中国的媒体评论认为,这仅仅只是针对中国市场的量身定制,本质上,“丰田章男从未爱过电动汽车”。

丰田2024年新能源车型全球销量29.5万台,仅占丰田总销量的3%,其中纯电车才14万辆。在新能源车型上相对缓慢的速度,丝毫不影响丰田全球霸主的地位。2024年丰田以1082万辆的成绩高居全球汽车销量第一,连续5年蝉联全球销冠宝座。这就不难理解丰田章男公开和电动化热潮“唱反调”的底气。

丰田章男认为电动车的使用与普及需“与基础设施配套”,而许多丰田车主生活在电力匮乏地区,充电配套设施也不足。这可能是他对电车坚持保守看法的基本逻辑。

2024年全球家庭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160美元(约1.16元人民币),中国为0.075美元(约0.54元人民币),日本为0.258美元(约1.87元人民币)。

截至2024年中国充电设施总数达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车桩比为7.5:1,而欧洲车桩比在15:1以上,德国甚至达到了38:1。

对丰田纯电车未来占比,丰田章男认为,无论纯电动汽车取得多大进展,它们仍将最多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所以,从这一点看,中国确实是丰田予以区别对待的一个市场。

三菱电机开始采用“中国式打法”

三菱电机开始用“中国式打法”加入了中国市场的“内卷”之战。

面对汇川、信捷等中国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猛烈攻势,2025年3月,三菱电机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子品牌“菱领”,主打经济型PLC、伺服驱动器和I/O模块,价格较三菱主品牌下降30%~40%,并优化了本地供应链以缩短交货周期至2周以内,还附带“72小时故障响应”服务承诺。

菱领的LR1系列片式I/O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兼容三菱MX系列控制器,既能满足中小企业的成本敏感需求,又保留了日系品牌的核心稳定性。

三菱电机这种“上下夹击”的策略,既避免了主品牌因降价损伤溢价能力,又通过本土化生产(如大连工厂)实现了成本优化。行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这相当于三菱电机用左手打价格战做好防守,用右手继续攻取高端利润。

松下还没有找到出路

最近,松下传出消息:于2025财年启动重组,全球裁员1万人,裁员人数相当于公司整体近4%。

早在今年初,松下首次对外披露改革计划,一是松下将退出或出售电视业务;二是松下将解散家电公司,重构家电、空调与照明等业务。

去年以来,松下家电在中国市场,除洗衣机业务外,冰箱、空调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特别是在松下曾经引以为傲的空调、冰箱等制冷压缩机核心部件上,随着美芝、海立、华意等中国企业的强劲崛起,松下可以说已经败下阵来。

此外,近年来松下在中国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自身的组织管理低效率、高成本,正在悄悄加快对外品牌授权经营这一轻资产运营方式。很多中国消费者不知道的是,很多打着松下品牌的生活电器、厨房电器、清洁电器等产品,均是松下品牌授权中国企业生产或运营的,并非松下自研自产和自营。这种模型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如,质量失控、服务标准不一,品牌形象贬值、创新动力不足等。

这一轮的改革,松下针对家电业务提出,将原本分散的市场部门、服务部门进行集中化、效率化改革,以及通过全球统一的标准谋求降本增效。不过,松下此举属于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可靠的出路还是要找到新的发展引擎和动力,提升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

来源:日本企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