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中国直播界天翻地覆的一年。没有硝烟,却胜似战场。“东方甄选”全年营收70.72亿元,勉强维持“头部电商”的体面;而“与辉同行”却以102亿元年销售额,跨过了老东家的身影,走向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老俞,那个在商海翻江倒海30年的男人,大概做梦都不
2024年,是中国直播界天翻地覆的一年。没有硝烟,却胜似战场。“东方甄选”全年营收70.72亿元,勉强维持“头部电商”的体面;而“与辉同行”却以102亿元年销售额,跨过了老东家的身影,走向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老俞,那个在商海翻江倒海30年的男人,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最后竟然败在了一场年会之后,败给了一位他曾亲手扶持、又亲手放逐的董宇辉。
而更令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是那句坊间流传的戏言:“老俞的眼光,还不如盼盼。”一句话,像刀子似的划破了老俞的光环,也点燃了无数网友心中的热情讨论。
从“俞你同行”到“与辉同行”,只隔着一次直播间风波,却跨越了人心冷暖、命运反转的整个海峡。
一个事实很扎眼:2023年底,董宇辉几乎被逼到墙角,直播间的管理层更迭频繁,他的排播被压缩到最低。彼时的小孙(公司高层)面对镜头,频频以“不懂管理”、“有个人英雄主义”来标签董宇辉,一次次将他推向舆论的漩涡。
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被逼出主账号的董宇辉没有选择沉默、没有公开对抗,而是“曲线救国”,以“与辉同行”再度归来。一支临时组建的草根团队,一群非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却硬是在电商江湖里,杀出一条血路。
在那条寸土寸金的“流量高速路”上,董宇辉成了一个异类:不卖货时聊诗词、聊教育、聊梦想,网友戏称他为“披着主播外衣的文学讲师”。
当央视为他站台,各地文旅局抢着与其合作,甚至香港霍氏家族也对其表示礼遇时,所有人终于明白,这位昔日的“公司弃子”,正在一步步变成别人仰望的“顶流”。
有人说,“董宇辉不懂管理”。可事实是,他懂得人心。
他没有高深的KPI战略,没有“业务闭环”“高效增长”的术语,只有一个朴素信念:“真心遇见真心”。
在“与辉同行”的直播间,董董、盼盼、图图等人,最初不过是一群跟随董宇辉义无反顾跳出舒适圈的小伙伴。但如今,这个团队却“草根逆袭”,打造了五家公司,销售数据节节攀升,口碑和业绩双赢。
而东方甄选那边呢?曾经的铁三角瓦解,小孙“瘦身”改革失败,老俞“转型”迟缓,曾经主打“知识带货”的平台,如今流量下滑、增长乏力。
正所谓: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复盘整个事件,不得不说,2023年那场年会,是整个剧情的转折点。
董宇辉被“排挤”的信号,在那一晚清晰显现。排播边缘化、舞台发言安排不公、管理层的冷嘲热讽……都让人唏嘘。
老俞的做法从管理学角度无可厚非——一位公司创始人必须前瞻风险、控制资源;但在感情牌上,他明显输了。
“不会一直红下去”这句评价,从商业理性出发没毛病,但落在一个刚走红、正在拼命工作、人格魅力强大的年轻人身上,却显得凉薄至极。
董宇辉的爆红,的确非典型。他既不是小鲜肉,也不是段子手,更没有明星加持,而是靠一股“傻劲”——不摆烂、不妥协、不内耗。正如他自己所说:“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你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
事件发酵至今,网络上讨论不断。我们截取部分热评供参考:
@追光少年:董宇辉真的太刚了!看似温文尔雅,其实内心有火。与其说是他赢了直播界,不如说是我们普通人也看到了希望。
@月半弯:企业管理当然需要制度,但管理不是剥夺人性。一个公司如果连“感情账”都算不清,就别指望“利润表”漂亮。
@财经赵大锤:东方甄选的问题,不是董宇辉离开了,而是离开后没人能接住他的火炬。内容电商不是流水线,不能照搬照抄。
@教育观察者:一个讲课的人,带火了整个电商行业,这说明观众不只是要低价,更要价值和真诚。
多位行业专家指出,从“董宇辉事件”中,管理者应汲取以下教训:
内容人格化才是未来趋势:直播平台不能仅靠价格战,主播自身的人格魅力、内容质量才是根基。
企业文化不能忽视“人情味”:制度与人性需要平衡,真正的管理,不是排除异己,而是激发潜能。
长远眼光比短期利益更重要:董宇辉是个“慢热型选手”,而很多管理者急于KPI变现,反而断送未来。
写到最后,我们依然无法武断地说老俞“错了”。他是一个商人,一个精英教育出身的管理者,有自己的格局和局限。而小孙的激进操作,是在理性和情绪中摇摆不定的产物。
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董宇辉,是用“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力量,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励志篇章。他不完美,却足够真诚;他不强硬,却足够坚定。
“弃子翻身成王”,这样的剧情,不只是网文里的套路,而是现实的精彩。
来源:红咖啡遇上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