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日前爆火的Deepseek开源大模型到登上春晚的宇树科技仿生机器人,从强脑科技的产业化脑机接口到游戏科学的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今年杭州“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以“黑科技”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性表现火出圈,
从日前爆火的Deepseek开源大模型到登上春晚的宇树科技仿生机器人,从强脑科技的产业化脑机接口到游戏科学的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今年杭州“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以“黑科技”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性表现火出圈,成为新经济领域的现象级存在。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疯狂追逐,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它们的突围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会诞生于杭州?能让科创企业扎堆,且生出一条条“小龙”的浙江创新生态土壤,到底有何不同?
作为浙江科创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观察者,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技厅前厅长周国辉在其《有为与有效》一书中,为我们揭开了浙江这片土壤的面纱。周国辉归纳出一个公式:成功=政府(阳光)×市场(土壤)×人才(种子)×文化(气候)。政府规划的“阳光”、市场培育的“土壤”、人才汇聚的“种子”、创业文化的“气候”,共同构成了滋养创新的热带雨林。
本期向你推荐《有为与有效》一书,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有为与有效》
作 者: 周国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25年4月
01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西方学界对政府与市场之间角色的争论持续数百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自由市场;凯恩斯则强调国家干预。这两大理论长期被视为水火不容。
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浙江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不一样的案例。
浙江是“店小二”式政府。什么意思?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在浙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市场需要阳光雨露时,政府就是及时雨;市场需要独立生长时,政府甘当背景板。
这不仅仅是思想的转变,更是以此作为变革的方向。浙江的治理逻辑,本质上一场对“边界”的实验——政府既不做“甩手掌柜”,也不当“全能家长”,要成为创新生态的园丁,而不是园丁手里的剪刀。
在网络上有个特别火的词,叫浙江“最多跑一次”。这项改革目标明确,旨在通过流程“打包”、数据“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多次出圈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现在火遍全球,但当年也差点因为担心游戏版号不好申请而想要更换城市,为了让企业的版号能够顺利过审且留在杭州,西湖区帮助企业对接靠谱机构,顺利拿到了版权认证,甚至从动作捕捉拍摄场地落实,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税务审批流程,再到公司员工住宿,都为其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政策对接。
在全国“放权为企”的征程中,浙江可以称为先行者,也最先收获了成果。
02
“热带雨林”生态是“熬”过来的
我到浙江省科技厅工作后,就注意了解浙江特别是杭州科技创新的“前世今生”。
对杭州科技创新来说,1991年应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那一年,在杭州城西老文教区成立的杭州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
随着杭州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杭州国家高新区也跨江同新成立的滨江区合署办公。不过时至今日,滨江区虽只有3个街道、72平方千米、55万人口,但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国际滨”,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平均每天新增4家。其人才净流入率连续5年位列全国前三,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700件。
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士兰微电子、华三通信、大华股份等现在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早期都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登记成立。创业之初,它们雄心勃勃,但它们或许没想到如今自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龙头企业,更没想到这里还会生出一群在春晚扭秧歌、转手绢儿、会中国功夫的机器人。
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市场”的独特模式。滨江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瞪羚计划”,通过房租补贴、研发资助等政策,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正是依靠这种“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滨江区用了仅仅35年时间,书写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新传奇,从一片农田蜕变为全国知名的“国际滨”。
当我们将目光从钱塘江这侧的滨江区移开,转向另一侧的杭州城西时,那里有一条同样闪耀着创新光芒的地带—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它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涵盖西湖区的紫金港科技城、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和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三个省级高新区。
这里为科技企业的成长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形成了“1家国家实验室+3家国家实验室基地+2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省实验室”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还集聚了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12所重点、新型高校,构建起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众多科技孵化器、科创园、特色小镇环绕的创新生态圈。
滨江区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还实现了协同发展,奏响了一曲科技创新的“双城记”,共同构建出“一江一廊”的创新格局。
03
小镇模式:从“造梦空间”到“全球标杆”
我是从云栖小镇开始认识和喜欢特色小镇的。2014年8月,我随省长实地考察云栖小镇,回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才知道:杭州还有一个叫“云栖小镇”的未来名镇》。近年来,小镇先后引育了智元研究院、西湖实验室等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占杭州市研发机构总量的1/5,还有近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此扎根。
省领导在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开始部署特色小镇建设,亲自谋划位于余杭区仓前的梦想小镇。梦想小镇,一个梦想起航的地方,非常动听的名字。我多次跟随调研,目睹了它从过去的“四无粮仓”(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蜕变为“四有众创空间”(有梦想、有担当、有激情、有技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得益于梦想小镇所推出的3年免房租政策、创业导师“一对一”帮扶政策等。
以灵伴科技为例,入驻小镇后,在导师的助力下,它专注于空间计算、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吸引了众多人才,团队不断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其研发的智能眼镜RokidGlasses凭借先进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产品实现量产并畅销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创始人祝铭明在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借助自家的智能眼镜产品完成的那场充满未来感的演讲,正是梦想小镇创新力量的生动注脚。
2024年杭州的另一个小镇“火出圈”,那就是艺创小镇。因为《黑神话:悟空》就是在这里生长发芽既而火爆全球的。艺创小镇积极参与杭州市“国际动漫之都、电竞名城”战略规划,通过“视听基地”“专项资金”等政策,大力支持原创游戏研发。针对动漫游戏公司等重点企业,它推出了“房租减免+研发补贴+人才奖励”组合政策,还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提供从工商登记到员工住房的全流程代办服务。
“杭州六小龙”火了之后,也带火了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因为最先在这里诞生的之江实验室撬动了中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热潮,而且培育了做脑机接口的强脑科技。在人工智能小镇的支持下,强脑科技自主研发的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实现“意念控制”五指独立运动,成为国内首个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
正如王坚院士所言:“小镇不是产业园,而是生活、产业、学科无界融合的空间。”在这里,工程师与艺术家共饮咖啡,机器人专家与游戏开发者碰撞灵感,最终催生了如《黑神话:悟空》般横跨技术与文化的杰作。
04
“金融活水”的浙江方程式:
政府引导与市场博弈的平衡术
2008年,时任杭州市市长的一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杭州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拉开了序幕。
在“人才+资本”的战略背景下,杭州科技金融工作开始步入快车道,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接连出台:颁布《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率先学习硅谷科技银行模式,设立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和杭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拨改投”“拨改保”“拨改带”等财政科技支出的改革,“为人才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服务理念登上了《人民日报》,构建的“创投引导基金、创投服务中心、政策性担保、科技银行”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体系,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之后,杭州还设立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资金,出台了《杭州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2015年更是走出国门,在美国硅谷设立海外孵化器和跨境引导基金,初步构建起国内外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在资本运作上,杭州市科创集团打造了全省领先的基金矩阵。2024年新增19只子基金,批复规模达121亿元,还设立首只2亿元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基金,重启机构化直投业务,形成“母基金+直投+子基金”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成果转化领域,集团构建“基金+平台+赛事”生态闭环,设立10只成果转化基金,规模64亿元,其中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表现突出。
集团建成全国首个成果转化大模型“智者”,实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数据对接,促成100多个转化项目。举办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通过“发现—培育—转化”机制,落地12个项目。在服务创新方面,集团开展“百舸千帆·一月一链”专项行动,创新“企业点菜、管家送菜”模式,为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同时通过科技贷款、担保、转贷等方式,为幄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星原驰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保障。
除了阳光(政策)、雨露(资本)、土壤(人才和技术),像万物生长大会这样的各类峰会和创新大赛,如同一块块磁石,与各主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创新磁场,吸引着全球的资源、人才和资本汇聚于此。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来源:长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