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任何经济现象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大家都好奇的真相:能赚到钱吗?潮新闻记者因此找到一名十分典型的“村咖”创业者,在长达数日的交流中,我们一起聊了聊这个在休闲经济热潮之下的创业项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许伊雯
当下“村咖”爆火,年轻人到乡村“土屋”开咖啡店,成为一种风潮。甚至有人调侃,乡下的老房子要不够用了。
可是,任何经济现象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大家都好奇的真相:能赚到钱吗?潮新闻记者因此找到一名十分典型的“村咖”创业者,在长达数日的交流中,我们一起聊了聊这个在休闲经济热潮之下的创业项目。
“一亩咖啡馆”位于安吉。这个以白茶和生态旅游而闻名的浙北小县城,300多家村咖遍布县域乡村的各个角落,每年接待的顾客超过615万人次。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阳光正好透过竹影洒在院落里,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玻璃幕墙外,水杉树随风摇摆,几名游客捧着咖啡杯倚在露营椅上闲聊,两只小狗在草坪上追逐打闹——这就是老板凡糕和合伙人Chilin用三年时间打造的“理想生活样本”。
在这个“有人匆匆离场,有人坚守初心”的行业变革期,如雨后春笋涌出的乡村咖啡馆,其生存之道是什么?
从环球旅人到乡村“咖农”
凡糕是杭州人,95后,艺术和传媒专业出身,合伙人则是留学归来的艺术管理专业海归。两人早年因公益活动相识,在生活和创业方面比较谈得来,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她们决定开一家咖啡馆。
从大理、成都到清迈、老挝,她们用两年选址、规划。2021年底,她们最终选中安吉一处前身是废弃建筑的场地,前后投入了上百万元,仅用一个月就迅速完成房屋改造,将荒草丛生的废墟变为融合中式建筑与自然野趣的咖啡馆。
“这里离安吉市区仅十分钟车程,既能避开喧嚣,又不至于让顾客觉得偏远。”凡糕说。
一亩咖啡馆外景
咖啡馆取名“一亩”,实际占地却远不止一亩。户外草坪、花径、旧房子改造的室内空间错落分布,最多可容纳百余人。
凡糕和合伙人坚持“原生感”设计:“我们不堆砌网红元素,希望客人感受到的是松弛,而不是打卡压力。”这种理念源自她们早年旅居云南、清迈的经历,“真正的惬意生活,不需要过度装饰。”
卖咖啡,更是卖一种生活方式
开业首月,咖啡馆单日最高营业额突破4万元。“我们的生意还不错,一年内就回本了。”凡糕说。
咖啡馆会根据季节开发新品
除咖啡外的餐食主要采用安吉本地时令食材,定价虽高于连锁品牌,但回头客占比超六成。
“也有客人说我们家咖啡太贵了,但品尝之后,他说‘这个价格很值’。”凡糕说,“还有客人带着孩子连续三年来打卡,从襁褓婴儿到蹦跳着打招呼,这种陪伴感最让我感动。”
不同于单纯依赖门票或拍照经济的“网红店”,一亩将咖啡与定制化体验结合:企业团建、手作香薰、窑烤披萨、节庆活动……团队甚至包揽了活动的策划和执行等“额外”的服务。
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淡季日均客流虽少,但每天都有人来,我们坚持全年无休,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望。”凡糕坦言,旺季时她曾累到两个月瘦十斤,“但看到客人在院子里写下福字、和狗狗互动,就觉得值了”。
开村咖不能只凭热情,要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安吉不产咖啡豆,却凭借300多家特色“村咖”成为乡村文旅新地标,单店最高日销4000杯。据当地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这些村咖年接待游客超615万人次,创造2000多个岗位,村民月收入从3000元跳增到6000元,带动富民产业1.21亿元。
这些咖啡店,有的由废弃矿坑改造而来,矿坑崖壁保留着爆破痕迹,游客可以用68元门票换拿铁;有的开在瀑布下方,用轰隆水声当背景音乐;有的在火车车厢里卖咖啡,铁轨成了天然取景框……这些脑洞大开的操作,让安吉村咖平均客单价达到58元,是星巴克的1.5倍。
游客在乡野间惬意地喝咖啡
安吉文旅局的数据显示:带咖啡馆的乡村景点,游客停留时间延长2.3小时,餐饮消费额提升47%。“咖啡+文创”店铺的复购率,比普通农家乐高4倍。
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4万家乡村咖啡馆,其中分布最多的是云南、广东、浙江等地。在小红书平台上,“村咖”相关笔记已突破67万篇。从都市人的“续命神器”到乡村的“疗愈神药”,“村咖”正成为浙江乡村游图景中的热门打卡点。
然而,对于当下乡村咖啡馆的野蛮生长,凡糕直言需警惕跟风:“很多人头脑一热就来开店,但是他不专业,看不到里面的东西,就会有损失。流行趋势很快就会过去,最后能活下来的,一定是认真做产品和体验的店。”
以矿坑咖啡馆为例,该店通过“旅游+咖啡”模式,清明节单日最高接待1.1万人次,但初期也经历过单日营业额不足百元的低谷。“村咖不是拍照布景,得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凡糕说。
做真正扎根乡村的生活平台
如今,“一亩”成员已经有十余人,招募的多是本地年轻人。凡糕更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不能只会做咖啡,更要知道客人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才能独当一面,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尽管后台收到大量加盟请求,两位合伙人仍坚持慢扩张,“我们的模式依赖独特场地和人情味,很难复制。”
凡糕和合伙人用温度经营的咖啡馆
凡糕擅长设计,她以店内两只萌犬为原型,创作了一系列限定周边:憨态可掬的冰箱贴、原创图案的咖啡杯、帆布包……“每件产品都带着我们的温度,游客带走的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段记忆。”
这种“艺术+萌宠”的创意模式,同样成为一亩咖啡馆的差异化竞争力。下一步,她计划引入安吉白茶,并联合农户开发农耕研学,进一步串联乡村资源。
对凡糕和合伙人而言,开咖啡馆是“理想生活”的具象化,“我们要做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店,而是能真正扎根乡村的生活平台,为游客带来真实的放松、惬意。”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