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降了,订单回来了,为何中国工厂老板始终“愁眉苦脸”?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6:00 2

摘要:关税降低后,美国客户带着“中国制造还是更可靠”的评价回归,但订单的性质已悄然改变,毕竟以往动辄数月的长期合同被“短平快”的临时订单取代,生产周期从一个月压缩至三五天,工厂的排产节奏被迫高频调整。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自打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联合声明之后,中美关税也从历史高点的145%骤降至30%,美国超市订单如雪片般飞向中国工厂。

可按理说,工厂机器该轰鸣着赶工,老板应该是欢呼雀跃,但很多工厂老板不仅没感到轻松,反而比之前订单少的时候更发愁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板们为何笑不出来了?

关税降低后,美国客户带着“中国制造还是更可靠”的评价回归,但订单的性质已悄然改变,毕竟以往动辄数月的长期合同被“短平快”的临时订单取代,生产周期从一个月压缩至三五天,工厂的排产节奏被迫高频调整。

根据一位江苏服装厂老板形容:“生产线像被按了快进键,但利润却像被抽了真空”,而且更让老板们焦虑的是客户的“分散策略”。

同一订单被拆分至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多国生产,中国工厂仅能分得“边角料”,这种“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做法,虽降低了客户的风险,却让中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位徘徊,难以规划长期投资。

而且像美国零售商沃尔玛、开市客等巨头,就将关税成本转嫁给中国供应商,要求降价10%以抵消关税压力

根据广东一家食品包装企业透露,订单量锐减导致利润同比下滑40%,部分工厂甚至被迫以低于成本价接单,只为维持工人基本收入,而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让许多企业陷入“接单亏钱、不接单停产”的两难境地

甚至还有些国内同行为抢单疯狂压价,利润薄如纸片,根据浙江一家塑料制品厂负责人坦言:“你报10块,我咬牙报9块5,对手狠心砍到9块,最后谁都赚不到钱。”

尤其是东南亚工厂,凭借更低人力成本和关税优势虎视眈眈,甚至越南、印尼的报价也比中国低15%-20%,尽管其供应链效率不足,但客户仍愿为“成本洼地”冒险试水

与此同时,供应链的脆弱性进一步放大压力,原材料价格波动如过山车,物流周期因港口拥堵延长,配套小厂因人力短缺频繁延期交货。

尤其是工人招聘更是难题,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去车间“打螺丝”,而且部分老师傅返乡转行直播带货,流水线常年缺员,工资普涨两成也仍难招满。

虽然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倒是条路,可中小企业兜里没多少钱,想升级也是有心无力,这就更离不开那些少数的熟练技术工了。

而且工人的技能也出现了断层,很多人跟不上新设备、新工艺的趟儿,培训也跟不上,不仅拖慢了生产效率,还老出次品。

不过面对这样的困境,工厂老板们也并非坐以待毙,一些企业选择“出海建厂”分散风险,例如深圳兆驰股份在越南设厂,利用当地关税优惠向美国出口电视产品,而宠物用品商依依股份在柬埔寨新建基地,规避对美关税冲击。

但海外设厂需应对文化差异、政策波动,初期投入与磨合成本高昂,非实力雄厚者也难以承受。

尽管压力重重,但中国制造的韧性也在危机中突显,例如2024年,中国外贸总值突破43.85万亿元,机电产品、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出口增长显著,跨境电商规模达2.63万亿元。

而且天津港78米长的风电叶片批量出口德国,扬州石油钢管企业订单排至7月,这些都印证着“中国制造”的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的努力。

再加上政府推动外贸优品转内销、跨境电商扶持、绿色贸易补贴,海关简化原产地认证流程,为企业降本增效,深圳、东莞等地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全球供应链,以实时数据应对订单波动。

虽然说关税起伏、订单波动已成新常态,但中国工厂老板们的心态已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求变”,他们清醒认识到:依赖政策红利或低价竞争的时代终结,唯有技术、品牌与全球化布局方能立足。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2025年05月13日关于关税降了,订单来了,但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年04月27日关于应对关税冲击 中国企业的底气从何而来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05月14日关于特朗普,改了!小额包裹关税税率,从120%降到54%!关税谈判后,订单也来了,中国供应商:价格和4月2日之前的一样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1月14日关于连跨两个万亿台阶,外媒纷称“超出预期”,中国2024外贸“三量”齐升的报道

来源:柯静a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