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谈接近达成协议,油轮行业迎来双重利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5:51 2

摘要:根据航运网站TradeWinds报道,2025 年 5 月 1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多哈商界领袖会议上宣布,美国与伊朗已 “非常接近” 达成新的核协议,德黑兰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 接受了协议条款。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美伊长达七年的对抗僵局出现实质性松动。

根据航运网站TradeWinds报道,2025 年 5 月 1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多哈商界领袖会议上宣布,美国与伊朗已 “非常接近” 达成新的核协议,德黑兰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 接受了协议条款。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美伊长达七年的对抗僵局出现实质性松动。

根据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顾问阿里・沙姆哈尼的表态,伊朗愿以 “永不制造核武器、销毁高浓缩铀库存、接受国际核查” 为条件,换取美国解除自 2018 年重启的 1600 余项制裁。若协议最终落地,将成为继2015年伊核协议(JCPOA)后,中东地缘格局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此次谈判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制裁解除的时序安排。伊朗要求美国 “立即全面解除制裁”,而美方坚持 “分阶段实施”,优先验证伊朗核设施去武器化进程。尽管存在分歧,双方已在关键领域达成共识:伊朗承诺将铀浓缩丰度永久限制在 3.67% 以下,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开放纳坦兹、福尔多等敏感设施的全程监督。这种 “以核换制裁” 的模式,与 2015 年协议框架一脉相承,但增加了对伊朗导弹技术研发的隐性限制条款。

克拉克森证券(Clarksons Securities)近期分析指出,当前油轮市场正处于 “供给出清” 与 “需求复苏” 的双重驱动周期。2025 年 1 月数据显示,全球油轮船队规模达 2326 艘,但受环保政策(如 IMO 2020 硫排放限制)和美国制裁影响,合规运力缺口持续扩大。Clarksons 预测,若伊朗石油出口恢复至制裁前的 250 万桶 / 日水平,将直接拉动 VLCC(超大型油轮)需求增加约 60 艘,同时推动 Aframax(中型油轮)运价上涨 30% 以上。

这种需求激增具有结构性特征:

航线重构效应:制裁期间,伊朗原油主要通过 “影子船队” 经阿联酋富查伊拉港转运至中国,平均运输距离约 4000 海里;协议解除后,直航中国的 VLCC 航线(约 6000 海里)将成为主流,单船周转效率下降 15%,形成额外运力需求。合规成本下降:受制裁船舶需支付比市场价高 20%-30% 的保险费用,协议解除后,伊朗油轮重新接入全球保险体系,船东运营成本有望降低 12%-18%。新船订单滞后:2025 年全球 VLCC 手持订单仅 65 艘,占现有船队 7%,且多为 2024 年下单,新增运力难以在短期内填补需求缺口。

对于油轮业主而言,核协议带来多重机遇,首先是短期运价飙升:协议预期已引发市场躁动。5 月 15 日,VLCC-TCE 指数单日上涨 12% 至 48,500 美元 / 天,创 2023 年以来新高。若伊朗原油出口在 6 个月内恢复 100 万桶 / 日,运价有望突破 60,000 美元 / 天,接近 2020 年疫情前峰值。这种价格弹性源于制裁导致的运力错配 —— 当前全球约 18.9% 的原油运输船受制裁影响,合规运力供给弹性不足 5%。其次是长期资产增值:协议解除将使约 120 艘伊朗油轮(含 45 艘 VLCC)重新获得国际运营资质,这些船舶的估值有望提升 25%-35%。以一艘 2018 年建造的 VLCC 为例,其市值可能从目前的 4800 万美元回升至 6200 万美元。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核协议可能重塑全球油轮贸易格局。制裁期间,伊朗通过 “船对船转运”“伪装船旗” 等灰色操作维持出口,导致 Aframax 油轮在区域航线中的占比从 2018 年的 32% 升至 2025 年的 47%。协议生效后,VLCC 作为长距离运输主力,其市场份额有望从当前的 51% 回升至 58%,船东可通过优化船队结构获取更高收益。

尽管前景乐观,协议执行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IAEA 对伊朗核设施的监督范围存在分歧。美方要求覆盖所有铀浓缩环节,而伊朗仅同意开放已申报的设施,这可能导致协议执行初期出现信任危机。其次是地区安全连锁反应:以色列已明确反对美伊谈判,内塔尼亚胡政府可能通过网络攻击、代理人袭击等手段干扰协议执行。历史数据显示,2018 年美伊对抗升级期间,霍尔木兹海峡油轮遇袭事件增加 40%,直接推高保险费率 15 个百分点。第三是美国国内政治风险: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强硬政策可能间接影响协议。若美国以 “伊朗石油出口至中国” 为由重启制裁,将导致协议条款执行出现裂痕。

来源:海员气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