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午后,暖阳将石板路晒得发烫,前来出席2025泰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欧阳中石之女欧阳启名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并肩而立,步履间满是归乡的雀跃。
初夏的肥城,五月的风掠过大汶河粼粼波光,裹挟着桃李芬芳,一路翻涌着鱼山桃花海的粉白浪涛。
5月13日午后,暖阳将石板路晒得发烫,前来出席2025泰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欧阳中石之女欧阳启名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并肩而立,步履间满是归乡的雀跃。
循着青石板路上蜿蜒的光影,欧阳教授一行漫步在仪阳街道鱼山村古色古香的街巷。转角处,一家汉服店铺的竹帘轻卷,似在无声邀约。踏入店内,满架流光溢彩的襦裙、交领长衫层层叠叠,金线绣就的云纹在日光下流转,盘扣上精巧的珠翠叮咚作响,仿佛将半幅盛唐画卷铺展眼前。她们轻轻拿起一件襦裙,在身前比划,衣袂上的珠翠随着动作轻轻摇晃,发出细碎悦耳的声响,指尖掠过的不仅是柔软的绸缎,更是千年华夏的礼仪风华。
带着对古韵的回味,一行人循着泥土的清香,来到拐角处的非遗泥塑坊。传承人布满老茧的双手正在泥胚上灵巧舞动,时而轻捏细塑,时而重刻深划,每一次按压、每一道刻痕,都仿佛赋予泥胚生命的跳动。欧阳教授附身凝视,看着粗粝的泥土在艺人手中化作憨态可掬的虎娃、栩栩如生的牡丹,眼中满是惊叹与敬意。
“欧阳老师,要不您也试试?”传承人递来一团湿润的陶泥,笑纹里藏着热情。欧阳教授笑着点点头,伸手接过陶泥,指尖刚触到微凉的泥土,唇角便不自觉地扬了起来。接着,她学着匠人先前的手法,将泥团揉成椭圆,可刚要捏出猴子的脑袋,陶泥就因用力不均裂出细纹。
“腕子得稳,像托着盏热茶。”传承人用竹片轻轻削去多余泥料,示范着在猴头划出凹陷的眼窝,“这灵长类的眼神,得透着股机灵劲儿。”欧阳教授屏住呼吸,指尖捏着竹刀,在湿润的泥面上轻轻点出瞳孔,又用指甲压出浅浅的鼻翼,每一下动作都带着写毛笔字时的谨慎。
“成了。”欧阳教授直起腰身,沾满陶泥的手指轻轻抵着后腰。一只昂首挺立的泥猴稳稳站在工作台上,前爪虚握成拳,下颌高高扬起,仿佛正朝着天际发出无声的啼鸣。猴身肌肉线条粗犷有力,脖颈处几道深浅不一的压痕非但不显凌乱,反而似是刻意勾勒的鬃毛,在夕阳斜照下泛着质朴的光泽。
“原来捏泥和写字一样,”她指尖抚过猴子遒劲的脊背,感受着泥土未干的湿润,“越是要表现风骨,腕底越得沉得住气。”一旁的传承人望着这尊充满张力的作品,笑着点头:“您这作品,倒有几分欧阳中石先生书法里的刚正之气。”
带着泥塑创作的余韵,欧阳教授一行来到茶香四溢的画室。在这里,她与泰山学院刘钢教授、泰山画院刘建东院长不期而遇。这些平日在书画界声名赫赫的大家,此刻围坐在八仙桌旁,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般亲切。从颜筋柳骨的书法笔意,到水墨丹青的留白意境,话题很快转到第二届“欧阳中石杯”青少年书法展。
话音未落,刘建东院长已铺开宣纸,饱蘸浓墨。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专注地凝视纸面,毛笔如游龙般在宣纸上游走,时而轻提勾勒轮廓,时而重按渲染色泽。片刻间,一枚圆润饱满的肥桃跃然纸上,桃尖晕着胭脂色,仿佛还凝着清晨的露水。“中石先生最爱画桃。”他边说边在桃下添了几笔嶙峋山石,笔锋苍劲如铁,“他总说肥城的桃,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才有这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欧阳教授轻轻抚摸着桌上的毛笔,眼神温柔而坚定:“无论走多远,家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牵挂。能为肥城的孩子们播下书法的种子,是我这辈子最想做成的事。”夕阳透过雕花窗棂,在她鬓角染了层金边,也为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归乡,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夕阳仍悬在天际,将云朵染成蜜糖色,欧阳教授与师书记便来到刘台桃源胜境项目。站在观景台上,漫山遍野的桃树层层叠叠,粉白花海与远处汶河的碧波相映成趣。我作为向导,向两位介绍道:“这些年景区变化可大了,不仅修建了观景长廊、文化展馆,还开发了音乐节、肥桃采摘等体验活动,每年能吸引几十万游客。”
欧阳教授望着绵延的桃林,感慨道:“记得以前,肥桃的品种和保存技术有限,口感和储存都不太理想。如今这成片的桃林,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点头回应:“肥城桃种植历史能追溯到西汉,到明清时期就成了贡品。现在通过科学种植和品牌推广,‘佛桃’不仅走进了全国各地的商超、果篮,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还成了咱肥城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师书记指着远处新建的桃花流水漂流说:“把桃文化与书法、非遗结合,打造特色文旅路线,这思路真不错。”欧阳教授眼中闪过光芒:“是呀,文化传承就是要与时俱进。等少儿书法大赛办起来,或许能带着孩子们来这儿写生、创作,让传统文化在美景中生根发芽。”
山风拂过桃林,沙沙作响,墨香与桃香交织,古老的土地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恰似文化传承的薪火,在一代又一代的守护与创新中,生生不息。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