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不过72小时,双方才在大国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可转眼之间,南亚的脆弱平衡又被轻易打破。
莫迪太招笑了,他能要承包我全年的笑点。
5月12日深夜,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电视讲话中突然扬言“下次还揍巴基斯坦”。
此前不过72小时,双方才在大国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可转眼之间,南亚的脆弱平衡又被轻易打破。
5月7日凌晨1点05分到1点30分,印度空军号称用高精度制导弹药,摧毁巴基斯坦境内9处“恐怖设施”,此时官方宣称击毙100名武装分子。
可巴基斯坦外交部旋即反驳,实际伤亡是31名无辜平民,这严重违背战争准则。
我瞧着新闻里播放的画面,心里不断盘算,这到底是印度军方的精确行动,还是一场耀武扬威的秀场?
紧跟着,印度公布了无人机对比数字,印军拥有553架无人机,对面巴方只有78架。
两边似乎都在放狠话,明里暗里都在释放一个信号,谁可以掌控南亚制空权。
短短几天,南亚地区好像又回到了过去那种你来我往的口水仗里。
说起来,水资源与核弹头本就毫无交集,可如今却搅在了一起。
印度单方面撕毁《印度河用水条约》,每天截留多达5亿立方米的水量,为巴基斯坦河床带来了前所未见的干涸景象,也等同于在核威慑的基础上,再添一层资源博弈的残酷。
这种操作不就是让巴基斯坦雪上加霜吗?他们国内经济本就不宽裕,如今水源告急,岂非举步维艰?
印度河用水条约的历史,可是在1960年都差点拿到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协议,里头有多珍贵,不言而喻。
到了2025年,印度却毅然决定把它撕碎。
资料显示,印巴核弹头储备早已扩张到200枚对170枚,并且巴基斯坦的“沙欣-III”导弹能覆盖印度全境的时候,一种“谁先按下核按钮”的阴霾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南亚上空。
能理解双方都希望震慑对方,可想到真要火并,倒霉的还是两国普通老百姓。
更何况断水三个月,将导致巴基斯坦至少2000万人陷入饥荒,这种数字听着让人心里发寒。
谈到国际调停,土耳其的深度介入,多少让人意外。
他们在深夜用C-130运输机将KARAOK反坦克导弹送进巴境内,埃尔多安捧着“新奥斯曼主义”大旗,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莫迪团队在理念上碰撞出火花,这就让人看得有点眼花。
本来南亚就够复杂了,再加上中东势力的投影,当真像一部多线叙事的谍战剧。
眼看中国与美国也在明争暗斗,王毅在5月10日依靠穿梭外交促成短暂的停火协议,而特朗普却公开表示要用“贸易手段调解”,结果立马被印方打脸,说我们才不买账。
当时就有人嘀咕,这是不是美国顺势而为的一种策略,以便重新在南亚棋盘上布局?
印度向70国发出通报,称“朱砂行动”取得重大成功,巴方则紧急公布医院遭袭的现场影像,试图以血淋淋的细节反击印度的官方口径。
而在社交媒体上,两国网民互相攻击,好像输了舆论就等同于输了战争似的。
全球都盯着南亚这座“火药桶”,就怕一点星火再度引爆。
有时候打几个字的功夫,就能在网上引起一片争议。
信息爆炸,真真假假,层层叠叠,到最后,究竟谁能分清?
大矛盾往往是由小变数引起的。
2019年,印度废除了宪法370条款后,大批移民涌入克什米尔地区,原本以穆斯林为主的当地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从68.3%下降到2024年的61.9%。
表面上,政府鼓吹“民族融合”,可实际却让不少本地人感到被侵蚀。
这几年来,互联网时断时续,封锁长达5个月,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787亿卢比。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说:“我们连视频都打不开,却被要求自力更生,这难道不是苦中作乐?”。
更要命的是,克什米尔还部署了大量的准军事部队,国际红十字会呼吁应关注当地百姓人道危机。
以前斯利那加旅游,那里湖光山色,美得像童话,现在却戎马肃杀,似乎连街角卖茶的小贩都不敢说话。
当莫迪在电视镜头前不断挥舞“反恐大旗”时,印控克什米尔的孩子正为断网没法儿参加线上考试。
当巴基斯坦核导弹进入发射倒计时时,印度农民却对干涸的恒河支流束手无策。
此刻我只希望双方都冷静点,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朋友们,你们认为印巴之间,该如何走出死结?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大白话瞰世界2025-05-16莫迪深夜通电全球,别多管闲事,对巴铁下通牒,否则下次还揍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医生郭主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