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川东北与渝东北的交界之处,大梁山的峰峦连绵起伏,宛如大地的巨龙横卧。就在这片山川相拥之地,开江县长岭镇山溪口村、广福镇兰草沟村与重庆市万州区硝水村,以“四维共治”为笔,饱蘸协作的浓墨,在乡村振兴的巨幅画卷上,绘出熠熠生辉的崭新篇章,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耀眼典范
在川东北与渝东北的交界之处,大梁山的峰峦连绵起伏,宛如大地的巨龙横卧。就在这片山川相拥之地,开江县长岭镇山溪口村、广福镇兰草沟村与重庆市万州区硝水村,以“四维共治”为笔,饱蘸协作的浓墨,在乡村振兴的巨幅画卷上,绘出熠熠生辉的崭新篇章,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耀眼典范。
党建领航,红色纽带系起协同发展“同心结”
2023年,一面鲜红的党旗在大梁山巅烈烈飘扬,三地携手成立的边界区域联合党委,犹如强劲的红色引擎,驱动着跨区域党建协作的巨轮破浪前行。此后,组织联建的紧密协作、活动联办的热烈氛围、服务联动的高效协同,让党建活力在边界处处涌动。
在联合党委的会议室里,三地党员围坐一团,正在开展主题党日。围绕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与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政策,大家热烈讨论,山溪口村村干部刘晓婷这样说道:“通过到联合党委学习‘充电’,我对三地相关政策理解更深入,更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在一次次研学讨论中,三地党员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的32场交流活动,如璀璨繁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覆盖党员群众368人次。
“嬢嬢,你们屋头今年医保交没得?四川和重庆缴费标准是一样的,交到哪边都可以享受报销。”“老大爷,最近气温高,一定不要带火种进入林区,注意森林防火哟,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哟。”在田间地头、村落街巷,总能看到党员志愿服务队忙碌的身影。他们进村入户宣传政策要点,将惠民政策传达至每个边界角落;他们带头清理边界林区、河道垃圾等,在生态治理的绿色战场展现新作为;他们带头宣传用电、燃气、森林防灭火等安全知识,始终筑牢平安联防的稳定防线。在10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成功解决了23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员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与担当,共同守护着大梁山的安宁与祥和,党徽在边界闪耀出最亮的光芒。
文化铸魂,古韵新声奏响川渝融合“交响乐”
沿着蜿蜒的大梁山川渝古道前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古旧的石板路,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往昔商旅的繁华;路边的残垣断壁,依稀留存着岁月的痕迹。依托这珍贵的历史文化富矿,“巴蜀同脉文明同行”新时代文明联合服务站应运而生,成为传承与创新川渝文化的前沿阵地。
余家镇硝水村范支书:“依托新时代文明联合服务站,我们连同长岭镇及广福镇三地党员,系统整理出10余件商旅文书,精心复原3项传统制茶工艺。同时,结合长岭的巴蜀盘歌、竹琴、孝廉文化及广福红色文化、余家巴蜀茶文化等内容,筹备开展‘文化共融—技艺共传—情感共鸣’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让文化惠民活动成为联结川渝两地人民情感的桥梁。”
“川渝本是一家人,三村邻里连着筋,联合支部作用大,共建共治亲上亲。”四川省盘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山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学斌正在重新填词,将盘歌更好的融入三地基层治理中。据他介绍,长岭镇已经举办了4届的“盘歌文化节”,2024年,更是携手余家镇联合举办“巴蜀盘歌及地方特色文艺展演”活动,舞台上,巴蜀盘歌、竹琴表演等精彩的节目接连上演,台下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周边川渝群众纷至沓来,累计超2万人次参与其中,共同沉浸在这欢乐的文化海洋。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观看量如汹涌潮水,一举突破10万。漫步在大梁山下,文化的芬芳四溢,川渝人民的心也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越靠越近。
产业赋能,特色发展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产业发展的热潮,在川渝边界的土地上澎湃涌动。以联合党委为核心,三村集体经济组织紧密携手,建立常态化联席会商机制,创新推出“党建引领+资源统筹”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项目建设齐抓共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三地常态化召开会商联席会,相互考察青花椒种植、“稻田+”产业、茶产业等10余次,签订沟通合作协议3个。
“通过了解,我发现我们的花椒对比隔壁长岭中山坪村,不仅单产小,而且价格更低。”余家镇青花椒种植大户这样说道。长岭镇副镇长周海龙:“结合前期调研,在农业方面三地有一些共同资源。我们通过构建“专家驻点+校企联动”技术支撑体系,引入农业专家团队,培训技术骨干50余人,有效改善了大梁山片区青花椒、山胡椒、高山水果等种植技艺;联合万州、开江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展5期“新农人培育计划”,重点培育“香料加工、水果加工、电商营销”等复合型人才;主动探索与万、开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双向开放合作,通过村村、村企结对共建,采取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推动特色产品品质大幅提高,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同时,还依托“川渝边界文化旅游带”的独特优势,三地联合带动大梁山边界地区发展农家乐7家,开发5条精品旅游路线,每一条都串联起川渝边界的绝美风光与深厚文化底蕴。游客沿着路线前行,既能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深入体验独特的川渝文化,品尝地道的美食,领略民俗的魅力。2024年,这些旅游路线累计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游客们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泉,激活了边界地区的经济活力。农家乐里,食客们大快朵颐,欢声笑语不断;民宿中,游客们惬意地享受着宁静的乡村时光。农家乐、民宿增收137万元,边界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5%,产业融合的硕果挂满枝头,映照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多元共治,联防联控筑牢边界和谐“稳定网”
曾经,边界土地纠纷、林权争议等问题,如同横亘在群众心中的巨石,让大家愁眉不展。2024年,三地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矛盾纠纷、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20项协同条款,被评为省级“川渝优秀村规民约”典例。如今,在村规民约的调解下,成功解决了12起边界纠纷。同时,根据解决因森林四库建设引发的边界土地纠纷为蓝本,共编共创小品《现场办公》,以方言情景剧形式在重庆荣昌优秀村规民约发布活动及周边乡镇巡演10余场,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将调解智慧传递给更多人,惠及群众2万余人。
三方还签订了应急救援联动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责任义务共9项,为边界安全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每年召开万达毗邻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活动,累计开展应急救援队伍联合演练、大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交流活动2次,应急响应时间缩短60%,安全防线不断加固。通过设立森林防灭火检查站,交界路段联合检查站,组织巡山护林、交通联合执法共10余次,相关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震慑。在面对突发灾害和紧急事件时,三地能够迅速联动,高效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禁毒工作中,三地组织乡镇禁毒办、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队等力量,组成禁毒队伍,成为守牢无毒边界的忠诚卫士。他们5次对边界地区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人工踏查,彻底铲除种植毒品原植物根源隐患,积极运用无人机,对边界地区10余亩林区进行常态化空中扫毒,有效消除禁毒盲区。在他们的努力下,边界区域涉毒案件实现“零新增”,为群众营造了一片纯净的生活空间。如今,无人机在青山间划过的巡航轨迹,如同守护的符号;村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是多元共治最美的注脚。
从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到文化共兴的精神纽带;从产业融合的蓬勃发展,到多元共治的和谐稳定,开江“四维共治”模式,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和数据,奏响了川渝边界协同发展的激昂乐章。在大梁山的见证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续写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辉煌篇章。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