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25年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在
“家”倍爱
护未来
临桂法院“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25年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在“国际家庭日”当天,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法院联合临桂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区检察院、区教育局,走进崇文小学开展“‘家’倍爱、 护未来”家庭日主题活动,通过多元形式为75余组家庭提供法治教育与关怀。
“同学们,如果遇到欺凌者,要不要告诉家长?”“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调皮、不听话,是直接打骂吗?”在法治课环节,检察官以“以家庭教育 驱欺凌阴霾”为主题,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生动的案例。通过播放失足未成年人本人参与的公益宣传短片、真实案例讲解,诠释不讲方式的溺爱或打压,都有可能将孩子推向黑色的深渊、走向违法犯罪之路,家长们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中“家庭保护”放首位的内涵;并从“家庭教育促进法十大责任清单”中,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科学性、合法性。
在“我想和你说”环节,学生和家长将平日里难以当面表达的情感和想法传递给对方。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活动的压轴环节——模拟法庭,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法官向师生家长们介绍法院审判场所、角色职责、庭审流程等法律知识。
随后在干警们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严格按照庭审程序,对一起“校园欺凌”模拟刑事案件进行了审理。案件改编自网络事件:学生小王因琐事被同学孤立、辱骂后,家人不关心,后与社会人员抱团取暖并霸凌他人,致人重伤。通过亲身体验庭审过程,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程序的严谨,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同时也让家长和老师们深刻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此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对于孩子的关心教育不能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一名家长代表感慨道。
此次活动通过多元形式,生动展现司法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积极作为,也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协同育人格局注入新动能。下一步,临桂区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主动延伸司法触角,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入推进家庭教育法治宣传,用司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来源: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