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或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
近期
多地疾控发布登革热预警
作为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症状与感冒相似却可能致命
需高度警惕
别怕
今天河源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缪京翔
给大家分享一下
用中医药进行登革热的防控
登革热知识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或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
潜伏期
3-14天(多为4-7天),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为病毒血症期,传染性最强。
重症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出现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重症患者死亡率可达20%以上。
流行地区
全球每年超1亿人感染,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热带地区高发,近期出境游需特别注意防护。
警惕这些症状
登革热初期症状易与流感混淆,但以下特征需格外注意:
• 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持续3-7天。
• 剧烈疼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俗称“断骨热”)。
• 皮疹与出血:四肢针尖样出血点、牙龈出血、鼻衄等。
•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
常规防蚊手段
登革热防控核心在于消灭蚊虫孳生地,以下措施需行动起来
1. 环境治理:让蚊子无处藏身
• 翻盆倒罐:清除房前屋后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伊蚊幼虫仅需1周即可在积水中孵化。
• 疏通沟渠:定期清理下水道、雨水收集点,避免积水滋生蚊虫。
• 社区协作: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喷洒杀虫剂灭成蚊,降低蚊媒密度。
2. 个人防护:物理+化学双重防御
• 居家防护: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电蚊拍,夜间开启灭蚊灯。
• 外出防护:穿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驱蚊剂(儿童需按年龄选择浓度)。
• 时段规避:伊蚊活动高峰为清晨(5-7点)和傍晚(17-19点),尽量避免此时段户外活动。
3. 患者管理:防蚊隔离不可少
确诊或疑似患者应居家隔离,使用蚊帐、纱窗隔离至少5天,避免病毒通过蚊虫扩散至家庭其他成员。
中医药防蚊
艾草驱蚊法
原理:艾草燃烧释放的挥发油(如桉叶油素、樟脑等)可干扰蚊虫嗅觉,驱蚊效果可持续数小时。
• 用法:点燃艾草条后置于通风处(注意安全,避免明火),用其烟雾驱赶蚊虫。
中药香囊佩戴
配方:艾叶、石菖蒲、苍术、薄荷等药材协同作用,驱蚊率可达60%-80%。
场景:悬挂于床头、车内或随身携带,环保无化学污染。
功法与穴位调理
太极拳/八段锦:通过舒缓运动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穴位按摩:每日按压足三里(膝盖下3寸)、合谷穴(虎口处)各10分钟,提升免疫力。
温馨提示:若近期去过疫区,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目前我国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退热、补液、防休克为主,早诊早治是关键。
制作 | 《河源中医说》栏目组
来源:听风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