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外长曾发表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她提到“对待中国,不能再犯对俄罗斯的这个错误”。这一表述不仅涉及中德关系、中欧关系,还可能隐含着对国际格局和外交政策的重新审视。那么,她所指的“错误”究竟是什么?
德国外长曾发表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她提到“对待中国,不能再犯对俄罗斯的这个错误”。这一表述不仅涉及中德关系、中欧关系,还可能隐含着对国际格局和外交政策的重新审视。那么,她所指的“错误”究竟是什么?
安娜莱娜·贝尔伯克是德国绿党的政治家,从2021年12月开始担任德国外交部长。1980年12月15日,她出生在德国汉诺威附近的一个小镇帕滕森,家里不算富裕但也不拮据。
父亲是机械工程师,母亲搞社会工作,她和两个姐妹还有两个表亲一块儿长大。小时候她就对社会问题挺上心,16岁那年还跑去美国佛罗里达参加了个交流项目,在那儿学会了流利的英语。
2000年,贝尔伯克考进汉堡大学学政治学,后来又跑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了个国际法硕士学位。她本来还想在柏林自由大学读个博士,研究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援助什么的,但后来政治生涯起飞,论文没写完就搁置了。
早年她干过一阵子记者,在《汉诺威日报》跑新闻,2000到2003年间经常扎在新闻发布会上写稿子。她还在北德广播公司和欧洲委员会混过实习,积累了不少经验。2005年她在英国一家研究所当实习生,之后又给欧洲议会的绿党议员打工,干些整理外交政策文件的活儿。
2005年,贝尔伯克正式加入绿党,开始往政治圈里钻。她先在勃兰登堡州绿党混了个执行委员会的位子,2009年当上了州党联合主席。
2013年,她通过绿党名单进了德国联邦议院,代表波茨坦
那片区域。她在议会里特别关注气候政策,跑过好几次联合国气候大会,比如2013年的华沙、2015年的巴黎什么的。她还当过柏林-台北议会友谊圈的副主席,跟台湾代表团聊过不少次。
2018年,贝尔伯克跟罗伯特·哈贝克一块儿当选绿党联合主席,那时候她在党内已经挺有影响力了。2021年,她被推出来当绿党总理候选人,跑遍全国拉票,虽然最后没选上总理,但绿党成绩不错,拿了14.8%的选票,进了联合政府。她自己也通过名单当了议员。
2021年12月8日,她正式当上德国外长,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外长。她上任后主打强硬外交,尤其在气候、人权和对俄对华政策上特别突出。不过她的风格也惹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她太直白,外交上不够圆滑。
2023年8月,贝尔伯克跑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访问了一圈。她在堪培拉一家智库发表演讲,说中国军事和经济上越来越“强势”,得防着点儿。她还跑到悉尼讲了一场,说中国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亚太地区。这话听着挺刺耳,跟美国那套“中国威胁论”一个调调。她在那儿还提了个建议,说德国得跟澳大利亚多合作,从那儿进口锂电池组件,少靠中国,弄什么“供应链多元化”。
之前在柏林,她就老拿俄乌冲突说事儿,说德国过去太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结果2022年冬天闹了个大乌龙,工厂减产,能源价格飞涨,搞得自己很被动。她觉得跟中国打交道也得吸取教训,不能再犯这种“依赖”的错。她老把中国跟俄罗斯搁一块儿比,说德国得小心,别让自己太脆弱,尤其是在新能源和关键材料上。
这话一出,反响挺大。中国外交部马上回怼,说中德合作是“互利共赢”,哪来的单方面依赖。德国商界也急了,觉得她这态度有点儿冒险。2022年,中德贸易额快3000亿欧元,中国连续七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德国好多企业,比如汽车零部件那块儿,靠中国市场吃饭,贝尔伯克这么一搞,大家担心生意受影响。她还去阿德莱德开了个会,提议从澳大利亚多进口点儿东西,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澳大利亚总理没完全买账,只说愿意跟中国保持“建设性关系”,没跟她唱一个调子。
她这套“俄罗斯教训”论也有不少人质疑。她老说德国因为依赖俄罗斯才“受制于人”,但其实德国是自己主动跟着西方制裁,停了俄罗斯的油气进口。2022年3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就说过,找替代能源短期内代价不小。
数据显示,那年德国能源价格涨了快40%,制造业成本蹭蹭往上涨。有人觉得,贝尔伯克拿这个说事儿,就是想把中国跟俄罗斯绑一块儿,渲染“威胁”,讨好美国那帮盟友。
2023年4月,她跑去中国访问,跟中国外长秦刚见面。她当场批评中国在人权和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搞得会谈气氛挺僵。中国这边警告她别干涉内政,德国媒体也说她这趟访华让中德关系有点儿凉。
德国工商总会赶紧发声明,希望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悠着点儿,别把企业利益搭进去。她的态度跟美国高度一致,老提“印太战略”,明显是给美国站台,想拉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块儿对付中国。
贝尔伯克这套强硬对华政策,在德国政府里没什么人捧场。2023年4月,朔尔茨带了一堆商界大佬跑去中国谈合作,聊汽车制造、绿色技术什么的,还发了联合声明说要“互利共赢”。
这次访问名单里压根儿没她,有人说朔尔茨是故意冷落她,怕她那张嘴又惹事儿。德国媒体也觉得,这是对她外交风格的一种无声抗议。
2024年,俄乌冲突还在拖,乌克兰那边还想反攻,找西方要更多武器。贝尔伯克继续逮着俄罗斯和中国开炮,说中国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支持俄罗斯。她12月又跑去北京,跟王毅见面,警告中国这态度“影响中德关系”。
中国外交部反手就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中立,别瞎扣帽子。德国国内也炸了锅,左翼党议员直接说她这政策害德国利益,中国毕竟是德国离不开的贸易伙伴。
2024年底,德国联合政府内部闹得不可开交。绿党、社民党和自民党在经济和外交上老掐架,绿党想投钱搞气候,社民党忙着保福利,自民党非要减税,预算谈不下来。
绿党支持率一路下滑,贝尔伯克的外交政策被认为是拖后腿的主因。2025年初,联合政府撑不住了,议会投票解散,2月23日提前大选。
大选时,贝尔伯克还在那儿喊“捍卫欧洲价值观”,但老百姓更关心经济和能源价格。结果基民盟/基社盟拿了28.5%的票,社民党16.4%,绿党直接出局。新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上台,弄了个基民盟跟社民党的大联盟政府。
2025年5月6日,德国新外长约翰·大卫·瓦德福尔正式接替贝尔伯克上任。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更为谨慎的态度。德国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尔茨称中国是“21世纪的挑战”,但同时强调经济合作仍是中德关系的核心。
德国经济部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同时计划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获取相关材料,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德国在对华政策上试图在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考量之间寻求平衡,既重视与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合作,又试图通过供应链多元化来降低风险,体现了其复杂而务实的外交策略。
贝尔伯克的强硬对华言论及其引发的争议,反映出德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摇摆与分歧。新外长瓦德福尔上台后,德国对华政策逐渐回归务实与谨慎,既强调合作,又试图通过供应链多元化降低风险。这一转变或许能为中德关系带来新的契机,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找准平衡,仍是德国需要面对的挑战。
来源:何以为食gff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