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文旅融合 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7:10 2

摘要:在喀什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文旅融合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从帕米尔高原到叶尔羌河平原,各地积极探索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发展新图景。

中国交通在线新疆讯(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雷木果 报道)在喀什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文旅融合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从帕米尔高原到叶尔羌河平原,各地积极探索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发展新图景。

喀什古城全貌。武勇 摄绽放时代光彩

喀什古城是一座人文历史5A级景区。2010年启动的喀什老城区综合治理项目,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7000余户传统民居进行改造。政府创新采用“一户一设计”模式,既保留了土坯建筑、木雕铁艺的民族特色,又解决了水电管网等现代生活需求。居民将土坯房改造成临街商铺,民宿、文创、旅拍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双赢。如今,古城内巴扎的喧嚣与咖啡馆的香气交织,传统与现代在街巷中碰撞出独特魅力。2015年荣膺国家5A级景区后,喀什古城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

在喀什古城景区“古丽的家”,演员身穿一袭艾德莱斯服饰随音乐起舞。丁民 摄

走进高台民居,曲折的小巷如同迷宫般四通八达,每家每户门前的装饰也各不相同,老城、街巷、居民……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推开“高崖上的土陶人家”的门,入眼的是满屋的土陶、制作土陶的泥巴和工具。76岁的吐尔逊·肉斯坦坐在门口,喜迎进门参观的游客,他是喀什古城里有名的土陶艺工匠,也是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经他手捏过的瓶瓶罐罐,早已有数不胜数个。在他的小店内,琳琅满目的土陶艺术品和各式获奖证书交相辉映,诉说着他与土陶的不解之缘。

喀什古城里的咖啡屋。(资料图)

喀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散落在绿洲的珍珠,在当代社会绽放异彩。喀什古城内,麦吾兰·图拉克的“入迷文创”店铺将艾德莱斯绸与现代设计结合,通过直播带货将产品销往各地。英吉沙的土陶村、莎车县的十二木卡姆,让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疏附县“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则借力广州援疆项目,将热瓦普、都塔尔等多种类民族乐器打造为文旅IP,带动周边村民走上“文化致富路”。

随着“中吉乌铁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2024年1—11月喀什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货总额实现103.55亿元,在全疆四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排名第一,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达104家。土陶、乐器等非遗产品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业发展欣欣向荣

《遇见喀什》国际演艺中心推出的沉浸式演出,将喀什的文化魅力推向了新的高度。该演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保护为主线,通过精湛的表演和先进的舞台技术,全方位展示喀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绚丽的民俗风情。乌鲁木齐游客李想在观看后激动地说:“《遇见喀什》舞台剧演出非常精彩,推荐大家都来看一下。”

近年来,喀什地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每年精心创作超百部具有喀什特色的文艺作品,推出《心动喀什》《遇见喀什》等大型沉浸式演艺剧目,推动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大爱无悔》等高质量文艺精品开展巡演。昆仑乔戈里古道科考实现“历史性突破”,相关成果引发学界“热议”,实现“诗和远方”深度融合。

音乐剧《大爱无悔》表演现场。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侯立超 摄

除了文化演艺,喀什还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5月2日,喀什地区举办的昆仑古道综合科考成果分享会,就是一次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此次科考历时9天,行程近3000公里,穿越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等喀什段昆仑山脉地域,系统考察了沿路古代遗址、玉石矿区、古道节点等关键考察点位。会议现场通过播放深圳援疆宣传片、科考纪实视频等,生动展现深喀协作的丰硕成果与昆仑山系的壮美风貌。来自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昆仑古道的历史文脉、生态价值及当代意义展开深度探讨,并达成五点重要共识。

科考队现场科考。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侯立超 摄

后续喀什地区将依托共识推进昆仑文化教育普及、生态保护调研及文旅产业升级专项行动,以“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科技”等多元模式打造昆仑文化IP,推动昆仑文化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传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赋能与产业支撑,让千年丝路古道焕发新时代文明交融的生机活力。

4月24日,航拍莫尔寺遗址。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文军 摄

莫尔寺遗址,这座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外高台上的古老佛寺,是我国早期大型地面佛寺和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佛教在古代新疆地区传播和盛行的经历,同时在这里发现的佛教艺术遗存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绝的总体特征。

近年来,喀什地区文物保护“多点开花”,累计投入超3.6亿元推进莫尔寺遗址、石头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8处遗址考古发掘与12项安防修缮工程。创新打造20余座特色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超700场次,莫尔寺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让文物“活态出圈”。

在英吉沙县艾古斯乡艾古斯村,一家农家乐的热闹景象正是喀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院内座无虚席,包厢早早被预订一空,孩子们在游乐区嬉戏,工作人员忙碌地为游客服务。农家乐负责人苏来曼·赛麦提满脸笑容地说:“过去两天,我们营业额超过了一万,每天都是爆满,电话预订也特别多,虽然很忙,但我们非常开心。”这样的场景,在喀什的乡村旅游景点中屡见不鲜。

小朋友在农家乐玩耍。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喀伍力江 摄

来到疏附县乌帕尔镇麻尔江布拉克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新建的生态步道在绿树成荫中蜿蜒,串联起各个核心景点,成片的芦苇荡随风摇曳,风车缓缓转动,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站在观景台上,游客俯瞰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辽阔与宁静。在不远处的露营基地,一顶顶天幕、帐篷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游客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欢声笑语在上空回荡。

乌帕尔镇麻尔江布拉克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资料图)

今年,麻尔江布拉克景区完成全面升级改造,新增多个亮点项目,精心营造出“一步一景、步步可玩”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成为周边家庭短途游的热门景点。

从丝路古道到非遗新生,从艾德莱斯绸韵到刀郎木卡姆乡音,喀什正以千年文明为墨、昆仑雪山为卷,书写着文旅融合的壮美诗篇。喀什以文化振兴铸魂、以产业融合筑基,让驼铃古道变身致富通途,使非遗工坊成为共同富裕的孵化器,绘就一幅“望得见雪山、记得住乡愁、传得下文明”的丝路新画卷。

来源:中国交通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