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学子用脚步丈量五千年文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7:13 2

摘要:近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组织开展了以“创新融合育栋梁,红色铸魂向未来”为主题的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历史现场,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实践中共筑家国情怀。

近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组织开展了以“创新融合育栋梁,红色铸魂向未来”为主题的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历史现场,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实践中共筑家国情怀。

寻味川菜文化,感悟水利智慧

同学们首站来到川菜博物馆,在金丝面工坊,师傅手持5斤重大刀现场展示切面绝技,细如发丝的面条让同学们叹为观止;宫保鸡丁灶台前,扑鼻的香气与厨师娴熟的翻炒技艺,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独特魅力。

都江堰之行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站在鱼嘴分水堤上,看着奔腾的岷江水被巧妙分流,同学们无不为李冰父子“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所折服。这座历经两千余年仍在发挥作用的伟大工程,生动诠释了古人“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在建川博物馆,同学们在“中流砥柱馆”认真聆听讲解,通过赵一曼烈士的靰鞡鞋等珍贵文物,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华老兵手印广场上,一个个鲜红的掌印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在庄严肃穆的“中国壮士雕像广场”,同学们集体宣誓并敬献纸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在朱德同志纪念馆,泛黄的云南讲武堂毕业证书见证了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马鞍镇琳琅山下的朱氏老屋,让同学们对“从普通农家走出的开国元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探秘古蜀文明,体验非遗技艺

三星堆博物馆的探访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神秘的青铜大立人像、造型奇特的纵目面具,这些珍贵文物展现了古蜀人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同学们在专业讲解中,逐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在绵竹年画村,同学们亲身体验年画制作的全过程。从研磨颜料到勾勒线条,从调色到上色,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一幅幅生动的《三星高照》《鲤鱼跃龙门》在同学们手中诞生,传统技艺的种子也在心中生根发芽。

践行耕读教育,弘扬抗震精神

在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倾斜的教学楼、垮塌的房屋无声诉说着灾难的残酷,也见证着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同学们肃立默哀,深切感悟生命的意义与责任。

在农耕文化体验中心,同学们下地播种花生,认识传统农具,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艰辛,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这种沉浸式的劳动教育,让同学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多元文化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在石椅羌寨,同学们学习羌绣技艺,围着篝火跳起沙朗舞,感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李白纪念馆,同学们身着唐装学习叉手礼,在太白书院亲手缝制诗章,与诗仙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在保宁醋传统酿造基地,同学们见证粮食经108道工序酿成“东方液体黄金”,感悟“匠心如醋,历久弥醇”的工匠精神。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通过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这些丰富多彩的研学经历,必将成为同学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他们担当起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与责任。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