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罗平县鲁布革乡创新推行“党建+特色产业”模式,在鲁布革乡团坡村,曾经冬季闲置的土地如今摇身一变,化作400余亩火红的滇红花海。将滇红花种植培育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让冬闲地变成了“聚宝盆”,奏响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奋进乐章。
近年来,罗平县鲁布革乡创新推行“党建+特色产业”模式,在鲁布革乡团坡村,曾经冬季闲置的土地如今摇身一变,化作400余亩火红的滇红花海。将滇红花种植培育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让冬闲地变成了“聚宝盆”,奏响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奋进乐章。
初夏时节,走进团坡村滇红花种植基地,村民们穿梭于花海中,正抓紧采收。团坡村党总支副书记陈荣生手持花枝,一边示范采摘技巧,一边细致耐心地叮嘱着身旁的村民:“咱们采摘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些完全绽放的花苞,手指从花的基部轻轻向上提起,这样才能保证采摘下来的花朵品质上乘。”作为村里红花产业的“拓荒者”,他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滇红花是兼具药用和经济价值的特色作物,花朵可入药,籽实能榨油,秸秆粉碎后还能作为优质饲料,真正实现了“全身是宝”。该作物具有耐寒易管、生长周期短的特点,每年10月播种,次年3月开花,5月进入采收期,亩产鲜花可达280公斤。过去,团坡村冬季土地闲置率高,大量资源被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团坡村“两委”精准把握农时,创新推行“玉米+红花”轮作模式,在玉米秋收后利用冬闲土地种植滇红花,待次年采收后再播种玉米。这一模式不仅让土地全年无闲置,更通过作物轮作改良了土壤结构,使每亩土地的年均收入实现了大幅提升。
在团坡村,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供应、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服务,为村民消除后顾之忧。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滇红花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带动了全村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这个滇红花我自己也种了,收入不错,长势也好,我们家的收完了,来跟老板打工,一天也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农户苏秀娟告诉记者。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陈荣生率先承包土地试种滇红花,用第一年的丰收成果打消了村民的顾虑。目前,合作社已与多家药企、中药材经销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成熟的销售渠道,销路稳定。在陈荣生的带动下,滇红花种植已从团坡村辐射至未吉、高寨等邻村,全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团坡村党总支副书记陈荣生说道:“我去年种了200多亩,收入还不错,今年用去年留下来的种子,带动周边的农户,我自己种了200多亩,农户种了200多亩,收入目前看起来是很可观的。摘出来的干花现在还在晾晒,干花的产量一亩在18至28公斤左右,目前的市场价格(干花)在90元到100元。”
鲁布革乡党委、政府立足资源禀赋,鼓励、支持各村(社区)发展新兴产业,构建“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罗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