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观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作为楚文化发源地之一,非遗历史可追溯至农耕文明与江湖文化交融的千年之前。目前,常德已拥有20余项国家级、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观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作为楚文化发源地之一,非遗历史可追溯至农耕文明与江湖文化交融的千年之前。目前,常德已拥有2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扎根湘楚大地,是湖湘精神与生活美学的结晶。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丁玲纪念馆将举办的“传承·非遗文化展”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我们将重点展示桃源刺绣和桃源贴画两项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带您领略常德非遗的独特魅力。
桃源刺绣:湘楚大地的绚丽针法
桃源县地处交通要道,是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生于此的桃源刺绣独具艺术张力,融合苏绣和粤绣技艺痕迹,以品类题材多样、针法绣技精湛、用色构图大胆灵动著称。其中,以瑞兽为表现对象的绣品最为特色,常与红花绿叶搭配,针法丰富,平针、毛针、网格针等常见,赋予刺绣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凭借原生态个性、浓郁生活气息和大俗大雅的艺术张力,在湖湘刺绣史上留下重要篇章。2021年,桃源刺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肖瑶作为年轻一代传承人,大学毕业后回乡先后创办“齐绘绣庄”,开展非遗进校园、刺绣展演等活动,还开发耳环、胸针等文创产品,为桃源刺绣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活力。本次展览将展出18幅来自桃源刺绣传承人肖瑶的精美绣品。让我们一起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感受她对桃源刺绣热爱与传承,观众亦可从中感受这门古老技艺的精妙,感受针线交织的艺术,从每一针中摩挲常德文化印记,感受匠人的智慧,倾听岁月故事。
桃源贴画:旧物里的时光拼图
在中国文化观念里,旧挂历纸、旧画报纸,承载着时光与历史。桃源贴画传承人刘淑华,就擅长从这些旧物中寻找所需图案、纹理和光影效果,经仔细裁剪、粘贴,创作出独特的贴画作品,展现她的生活美学与创造力。此次展览将展出刘淑华老师51幅剪纸贴画、布贴画,让我们一起透过她的贴画,感受她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她将平凡旧物转化为艺术佳作,传递的每一幅贴画背后独特故事,领悟时光与艺术的融合。
此次“传承·非遗文化展”,是丁玲纪念馆对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常德非遗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常德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同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展出日期:
展出地址: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