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精雕细琢 护“未”成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7:34 2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着力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未成年人检察品牌,“琢玉”品牌先后被评为“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全国检察新媒体精品——融合

原创 邯郸邯山区检察院 民主与法制周刊

精雕细琢 护“未”成长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

>>未检检察官联合青少年司法社工人员对学生们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法治教育 图片由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提供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着力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未成年人检察品牌,“琢玉”品牌先后被评为“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全国检察新媒体精品——融合创新奖”“河北省青少年维权岗”“河北省三八红旗集体”“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2021年,“琢玉”检察文化品牌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

匠心独运 创建“琢玉”品牌

“检察官阿姨,我大学毕业已在上海找到工作了,现在准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呢!没有‘琢玉’检察官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条微信内容一直保存在邯山区检察院“琢玉”未检团队负责人周慧娜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在她的微信通讯录内,备注为“琢玉少年某某”的已有100余人。

17岁的晓隆(化名)上高二时,因为言语矛盾出手将同学打伤,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面对检察官,晓隆追悔莫及,一直问是否还能考大学。周慧娜跟被害人多次沟通,终于取得对方谅解,邯山区检察院依法对晓隆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在帮教阶段,晓隆感受到了“琢玉”团队无所不在的关爱。晓隆性格内向,“琢玉”团队专门安排心理医生为其疏导,引导晓隆发挥学习成绩优势为其他同学补课,渐渐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在欢声笑语中打开了心门,最终顺利考入一所理想大学,如今研究生马上也要毕业了。一块儿蒙尘璞玉就此熠熠生辉,“琢玉”团队也因一块块被完美雕琢的碧玉而灼灼其华。

自2011年,邯山区人民检察院成立河北省检察系统第一家“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着手构建“捕诉监防帮”一体化工作模式,已经过去14年。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和低龄犯罪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复杂形势,检察院精选具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检察人员组成理论深厚、实务出众的未检团队,并将“成语之都”地域文化精髓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贯通融合,取成语“精雕细琢、玉汝于成”之义,推出未成年人检察“琢玉”品牌,以“玉不琢不成器”为己任,把涉案未成年人视为璞玉,引导涉案未成年人完成蜕变,帮助他们走出人生低谷,回归社会。

双向保护 做实 “琢玉”措施

小勇(化名)和小毅(化名)因早恋争风吃醋,组团打架,涉嫌聚众斗殴被公安机关依法提请逮捕,“琢玉”团队委托专业社工人员进行社会调查得知,两人都是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沉重的高考压力和青春期生理、心理情绪的错误宣泄,使他们产生过激行为,案后均能真心悔改且具备有效监护帮教条件。“琢玉”团队在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内对两人进行跟踪帮教、青春期心理辅导,并进行考前减压和心理疏导。2022年8月,通过考验期的两名少年均收到了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去年暑假期间,两人还相约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琢玉”团队探索出“采玉、识玉、雕玉、护玉、归玉”五步工作法,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一是“采玉”,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持续做实“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将犯罪未成年人纳入帮教范围,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二是“识玉”,对于初犯、偶犯等犯罪情节轻微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或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逐案制定合理的考验期,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三是“雕玉”,围绕涉案未成年人的涉案原因和回归社会需求,以预防重新犯罪、帮助回归社会为主要目标,了解背后的深层因素,逐案制定合理的考验期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挽救方案,精细雕琢打磨蒙尘“璞玉”,为其走向正途预留通道,助其无痕回归社会。四是“护玉”,一方面,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分子从严批捕、起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另一方面,严格保护被侵害未成年人,成立“一站式”询问中心,实现一次询问、全面取证,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二次伤害”。五是“归玉”,追本溯源,探寻每个未成年人涉案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家庭关系、交友情况等,实行精准帮教,及时为因案致贫致残或生活困难的涉案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并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社会观护等多元化综合帮扶。2021年以来,实施“一人一方案”精准帮教,跟踪教育和挽救涉案未成年人308人;不起诉涉案未成年人41人,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1人,开展一站式询问67人次,心理疏导90人次。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涉罪未成年人在受到应有惩处的同时,通过帮教矫正回归学校和社会,保障他们健康成长,促进平安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看到每一个涉案未成年人雕琢成‘美玉’重新融入社会、回馈社会时,我觉得我们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邯山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温建军说。

>>“琢玉”未检团队成员利用检察开放日活动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讲授沉迷“烟卡”的危害 图片由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提供

推深走实 放大“琢玉+N”效应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工程,通过整合检察机关、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形成“琢玉”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扩大未成年人保护“朋友圈”,可以实现未成年人保护由检察院“独角戏”向全社会“大合唱”的转变。

张某某等四名刚满16周岁的中专在校学生凭电子密码进入电信诈骗上线人员预定的邯山区某公寓网约房内,为电信诈骗活动提供通讯技术支持,五天涉诈22起,涉诈资金180余万元,其间网约房所有者不曾核验登记过他们的信息,家长和老师更不知道他们身在何方。李某以谈恋爱为名将网络上认识的刘某(13岁)带到自己通过微信预定的某小区网约房内实施多次性侵。

2024年,“琢玉”团队高度关注邯山辖区内网约房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情形,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与未检监督工作结合新路径,创建了“网约房违规容留未成年人”数字检察模型,精准把控网约房治理存在的问题,迅速查清底数、摸排线索,精准发力,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共处罚涉案网约房经营者14家。协调公安、消防、市场监管、住房建设等部门开展3次联合执法检查,排除13处消防隐患,督促两家符合条件的民宿企业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安装监控设备21处。联合区委政法委、邯山区公安分局共同出台《关于规范网约房接待未成年人入住的规定》,促进类案监督和源头治理,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协同治理与保障新兴业态健康发展的双赢多赢共赢。

2023年以来,“琢玉”团队深化融合履职,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共办理未检综合履职案件32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9件、民事支持起诉13件、民事审判程序违法监督10件,综合履职率为20.16%;加强校园周边治理,针对旅馆和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非法提供文身等突出问题向职能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同时认真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大程度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琢玉”团队还联合该区法院、公安、妇联等部门会签了《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细则》,借助司法手段推动落实家庭监护责任,2021年以来,共发出《督促监护令》121份。

王某的女儿小玲和两个未成年人发生口角,其中一个男孩儿小峰将小玲推倒在地,小玲嘴部磕在道边,门牙脱落。王某多次找到小峰家长要求赔偿,但对方拒绝见面。无奈中,王某向邯山区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并申请邯山区检察院支持起诉。

“琢玉”检察官和法官、妇联干部一起到社区走访,发现小峰的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对孩子疏于管教。随后检察官与其父母谈心,建议依法给予小玲赔偿。起初,小峰的父母并不配合,检察官将调查中发现的小峰多次被治安处罚的情况告知其父母,告诉他们小峰涉案与家庭教育缺失有直接关系,并根据家庭教育调查评估结果,建议其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多次努力后,这起民事纠纷以调解结案。

融合创新 提升“琢玉”品牌传播力

“腊八文化、成语典故、法治教育、非遗剪纸、毛笔书法……”在2024年腊八节当天,“琢玉”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的孩子们在浓浓的年味中享受了检察官给他们精心制作的多元素融合的“法治腊八粥”。不仅让被观护未成年人在文化与艺术的滋养中实现了心灵的净化和对家乡文化的深度认同,更在法治教育与公益实践的双重引导下,助力他们走上学法、守法、积极奉献的成长道路。

2021年“琢玉”品牌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以来,邯山区检察院积极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持续深挖品牌文化内涵、不断激发品牌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做好检察工作-开展融合宣传的新路径,检察文化传播力日益增强。一是激发融合创新活力。以培树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未检团队为目标,完善专业硬件设备,加强技能培训,建立“琢玉”新媒体工作室,团队成员们熟练掌握新媒体运营、手绘漫画、动漫制作技能,综合运用小品、情景剧、微电影等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表现方法,创作出《检心琢玉》《有志者事竟成》《阅读助力新生》等系列“破层出圈”的未检题材融媒体作品。二是创新品牌宣传形式。始终秉承受众思维,设置卡通人物“邯小山”“邯小玉”,吸引未成年群体关注,团队每名成员都拿出自己的特长,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打动孩子,打造出“娃娃课堂”“罗丽说”“慧课堂”“丽聪画法”“成语检说”等一系列普法产品,实现一人一品牌。三是培育融合创新功能。注重与其他政务网站、新媒体平台、宣传阵地的链接与共享,充分利用公交站电子广告屏、警务宣传屏等移动屏幕投放原创视频、影集、图片,拓宽和延伸检察文化传播的路径,不断提升未检“琢玉”文化品牌的融入度,提升社会公众对未检职能的认知度。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