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两岸关系的话题一直是个敏感又绕不开的大事儿。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名叫李毅的留美博士抛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说法:统一台湾可能会导致1.4亿国人死亡,而这在他眼里居然属于“正常范围”。这话一出,网上立马炸了锅,有人震惊,有人愤怒,还有人觉得这简直是胡说
最近几年,两岸关系的话题一直是个敏感又绕不开的大事儿。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名叫李毅的留美博士抛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说法:统一台湾可能会导致1.4亿国人死亡,而这在他眼里居然属于“正常范围”。这话一出,网上立马炸了锅,有人震惊,有人愤怒,还有人觉得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先说说这个李毅吧。他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会学家。公开资料显示,李毅1949年出生,早年在国内读了大学,后来漂洋过海去了美国,拿下了社会学博士学位。
他的学术背景不算差,研究领域主要是社会学和人口学,算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出身。回国后,他也没闲着,写了不少文章,还经常在一些论坛、讲座上露面,聊聊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
不过,李毅真正“出圈”靠的不是学术成果,而是他那些让人听了血压飙升的言论。早些年,他就因为一些关于两岸关系和民族主义的说法被网友怼过,但这次关于“1.4亿死亡”的言论,绝对是他争议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家伙有个特点,特别喜欢用数字说话,而且一开口就是那种大得离谱的数字,偏偏还一本正经地跟你讲“这很合理”。这不,1.4亿这个数字一甩出来,直接把大家的认知给整懵了。
李毅这番话最早是在2020年10月的一次网络直播里说的。当时他受邀参加一个讨论两岸关系的线上活动,主题大概是围绕统一问题展开的。
直播里,他没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抛出了这个观点:如果大陆要武统台湾,可能会付出1.4亿人死亡的代价,而这个数字在他看来是“可以接受的正常损失”。他还顺带补充了一句,说这比起历史上一些大战的伤亡比例,其实不算啥。
这话当时在直播间里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但真正让它火遍全网的,是后来有人把这段视频剪下来传到了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微博、抖音这些流量大的平台,短视频一放出来,配上“留美博士”“1.4亿死亡”这样的标题,点击量蹭蹭往上涨。网友们一看,啥?1.4亿人?这得是多大的事儿啊?于是乎,转发、评论、开骂,热热闹闹地上了好几天热搜。
值得一提的是,李毅说这话的时候语气特别淡定,甚至还有点学术派的那种“客观分析”味道。他没喊口号,也没煽情,就是平铺直叙地讲,仿佛在讨论一个数学公式。这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更离谱——这么大的数字,你咋还能说得跟吃饭喝水似的?
李毅为啥会提到1.4亿这个数字呢?他后来在一些场合解释过,虽然没给出特别详细的计算过程,但大致思路是这样的:他认为,如果两岸发生全面冲突,大陆这边的人口基数太大,伤亡比例哪怕只有百分之十,也是个天文数字。
当时大陆人口大概14亿,百分之十就是1.4亿。他还拿历史上的战争做对比,比如二战苏联死了两千多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不小,所以他觉得这个数字“符合规律”。
这个推算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毕竟拿百分比算伤亡是战争分析里常用的方法。但仔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首先,他假设的“百分之十”从哪儿来的?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完全是他一张嘴拍脑袋定下来的。
其次,现代战争跟二战那会儿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现在的武器、技术、战略都变了,伤亡比例还能这么简单套用吗?再说了,统一台湾如果是军事行动,伤亡主要集中在军队吧,怎么可能随便就扩展到全国14亿人口的十分之一?这逻辑漏洞大得能开坦克过去。
更别提他还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两岸要是真打起来,国际社会肯定会插手,经济制裁、外交压力一大堆,伤亡数字根本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能算出来的。网友里有些明白人早就指出来了,说他这是典型的“键盘军事家”思维,拿着几个数字就敢乱下结论,压根儿没考虑实际情况。
这话传开后,网上的反应可以用“群情激奋”来形容。最开始是大批网友直接开喷,觉得李毅简直是冷血到家了。有人算了一笔账:1.4亿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日本的人口,或者美国人口的快一半,这还是“正常损失”?还有人直接质问:“你拿1.4亿人的命当数据玩儿,有没有点人性啊?”
不过,愤怒归愤怒,很快画风就变了。毕竟这是互联网时代,网友的脑洞从来不缺。有人开始调侃,说李毅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典范,还有人给他起了外号,叫“1.4亿博士”。甚至还有人做了表情包,把他的照片P上“正常”两个大字,底下配一句:“别慌,1.4亿而已。”一时间,李毅从学术圈的边缘人物,变成了网络上的流量担当。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只顾着骂和笑。有少数网友试图理性分析,觉得李毅可能是想通过夸张的数字提醒大家战争的代价,出发点未必是坏的。但这种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毕竟大多数人觉得,不管啥出发点,这话说得也太离谱了,根本没法洗。
李毅的言论不光在大陆这边炸了窝,也传到了对岸。台湾那边很快就有了反应。2020年10月下旬,台湾陆委会直接宣布,把李毅列入不受欢迎人物名单,理由是他的言论“挑衅两岸关系、危害公共秩序”。
结果没几天,李毅就被驱逐出境,从台北飞回了大陆。这事儿还上了台湾的新闻,岛内媒体纷纷报道,说他这番话不仅激怒了大陆网友,也让台湾民众觉得莫名其妙。
大陆官方这边倒是没啥大动作。李毅毕竟不是什么官方人物,他的言论纯属个人观点,政府也没必要专门出来回应。
不过,一些官媒发了评论文章,语气挺克制,基本就是批评这种说法不负责任,容易误导公众,顺便强调两岸和平发展才是主流。至于李毅本人,倒是没因为这事儿被抓或者禁言,他后来还在网上继续活跃,发文为自己辩解。
李毅好歹是个社会学博士,他的言论自然也引起了学术圈的注意。不过,跟网友的激烈反应比起来,专家们的态度要冷静得多。一些研究两岸关系和军事战略的学者公开表示,李毅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比如,有军事专家指出,现代战争的伤亡评估得看具体作战模式,像他这样直接拿总人口算比例,压根儿不科学。还有社会学家批评他,说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完全背离了学术的严谨性,纯粹是为了博眼球。
也有少数人觉得,李毅可能是在用极端的方式表达一种观点,比如想突出战争的残酷性,避免大家对武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这种解读也没多少人买账,毕竟他话里话外透着的那种“无所谓”态度,实在让人没法往正面想。总的来说,学术圈对他的评价挺一致:这人不靠谱,言论更不值一驳。
李毅这事儿表面上看是个人的口无遮拦,但往深里挖,其实也能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首先,他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调调,在某些圈子里还真有市场。
现在网上有不少人喜欢喊打喊杀,觉得两岸问题就得靠硬实力解决,李毅的言论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情绪。他自己也挺会玩儿,知道说点出格的话能吸引眼球,直播、文章、视频,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流量是赚得盆满钵满。
再者,这也暴露了网络时代的一个问题:信息传播太快,真假难辨。李毅抛出1.4亿这么个数字,既没数据也没论证,但因为够耸动,照样能刷屏。很多人压根儿不去想这数字靠不靠谱,光顾着情绪化地骂或者捧了。这不就是典型的流量经济吗?谁声音大、谁刺激,谁就能占头条。
有人可能会问,李毅这话对两岸关系到底有没有实质影响?其实还真不好说。从大的层面看,两岸的政策和走向更多取决于高层决策和国际局势,像他这种民间言论,顶多算个小插曲,掀不起啥大浪。
但从小的角度看,这事儿确实加剧了两岸民众的对立情绪。大陆这边有人觉得他丢人现眼,台湾那边则拿他当靶子批评,说大陆全是这种“战狼”思维。结果就是,误解更深了,隔阂更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毅毕竟只是个边缘人物,他的影响力远没到能左右大局的地步。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不是他一张嘴就能定义的。倒是他这番话提醒了大家一个事儿:网络时代,啥样的声音都能放大,理性和冷静反而成了稀缺品。
李毅的“1.4亿死亡属正常”这事儿,到最后与其说是讨论两岸问题,不如说是给咱们上了一堂课。啥课呢?就是别轻易被耸人听闻的言论牵着鼻子走。1.4亿这个数字听着吓人,但稍微动脑子想想,就知道站不住脚。咱们普通人看问题,还是得有点自己的判断,别光听别人瞎忽悠。
至于李毅本人,他估计还会继续在网上蹦跶,毕竟这种争议对他来说就是流量密码。但对咱们来说,这事儿也就图个乐呵,看完笑完也就过去了。两岸关系这潭水,太深太复杂,不是一个留美博士几句话就能搅浑的。咱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别被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家伙带偏了节奏。
来源:墨珑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