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环州,烈日灼灼,田野焦渴。当龟裂的土地诉说着干渴,当枯萎的禾苗低垂着绝望,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旱魔较量的战斗已然打响。抗击旱情,环县干部群众从未退缩,正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行动,汇聚起全民抗旱的磅礴力量。
五月的环州,烈日灼灼,田野焦渴。当龟裂的土地诉说着干渴,当枯萎的禾苗低垂着绝望,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旱魔较量的战斗已然打响。抗击旱情,环县干部群众从未退缩,正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行动,汇聚起全民抗旱的磅礴力量。
入春以来,环县遭遇旱情,多地春播受阻。眼下,全县各乡镇、部门正以不同方式打响抗旱保卫战,勾勒出干群齐心全民抗旱的感人图景。
“滴答,滴答……”在甜水镇高崾岘村,依托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设施,60多户群众1200多亩身披银装的良田上整齐地铺设着一条条滴水管带,随着灌溉系统的开机运转,一个个微小的滴孔均匀地向饱受干旱的土地滴渗着甘霖,在绵延不绝滴水的滋养下,玉米苗争相破土而出。
扬黄工程惠及甜水镇2000多亩农田,4月底,扬黄工程向甜水街村灌区农作物开始输水灌溉,历时10天时间,灌区1000亩黄花菜、600亩玉米及400亩其它农作物得到了“解渴降温”。“连日来,该镇3200多亩农作物得到了有效灌溉,目前,抗旱自救工作仍在持续进行。”环县甜水堡镇副镇长徐建新说道,“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全镇各村充分利用沟道水、窖水、淤地坝等水资源,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
曲子镇位于环县西南部,自春耕以来,境内干旱少雨,高温和无有效降水的双重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发展。笔者近日在该镇抗旱一线走访看到,井然有序地拉水车辆,热火朝天的浇水场景,处处可见的忙碌身影,田野上、沟渠旁、河道边,农民、干部、群众忙忙碌碌,用及时有效的好点子、好举措,千方百计抢灌溉、保苗情。
“我们对全镇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包括河流、水库、机井等,根据各村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灌溉工作不间断。同时,发动镇村干部深入各村,指导村民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曲子镇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殷海龙告诉记者,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灌溉面积超过5000亩。
抗旱保苗不仅要算用水账,还要算节水账。合道镇利用境内唐台子水库、提灌站、河流等水资源,按需为农户提供水泵、水管、滴灌设施,因地制宜进行全面浇灌,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保供保灌,确保能灌尽灌。“种植的玉米目前出苗率较低,村上的三个滴灌站全部上水,村上水泵、水管全部免费发放,全面开始浇灌。”合道镇红崖洼村村民赵博文一边忙着拉水管一边告诉记者,“设备齐全了,山地、洼地、平地都能浇到,尽可能的挽救,能救一亩是一亩。”
在合道镇陶洼子村,村民小组长黄登科带领村民将河道水拦截成坝,农户们互帮互助,通过稳压管、滴灌设备进行农田灌溉。“大家齐心协力,挨家挨户轮流浇水,都想着把地浇好,庄稼长好了心里就踏实了。”望着刚刚浇过水的玉米地,合道镇陶洼子村村民王占化感慨地说。
这种“精准抗旱”模式,正在环县多个乡镇全面开展。木钵镇沿川农户多以种植大棚设施瓜菜为生,面对近期旱情,镇上及时对现有水利设施排查维护,确保灌溉设备正常运行,并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有序灌溉。同时,充分利用水罐、水泵、拉水车等设备,通过抽、拉、引等方式,对部分农田进行点灌、滴灌,力争多浇一块地,多种一亩田。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木钵镇周湾村村民白汉都告诉记者,家里种了3亩瓜,受干旱影响,出苗率不足50%。“还好距离水源比较近,及时浇水,但愿能起到作用。”
为降低旱灾损失,木钵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推广耐旱作物种植。鼓励群众对受灾严重的农田进行改种、补种,指导群众选择适宜的耐旱品种,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周湾村现有灌溉耕地1000余亩,目前已灌溉700余亩。我们组织动员群众利用河道、机井、蓄水池等一切可利用水资源开展抗旱自救,预计一周之内能浇灌的地块灌溉完毕。”木钵镇周湾村党支部书记王黎明说道。“针对部分羊畜饮水短缺问题,村上设立了集中供水点,配备应急储水罐和运水车,定期为缺水群众送水上门,有效保障羊畜饮水安全。”
面对旱情,环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靠不得”的危机感,制定印发抗旱保粮助农增收十条措施,号召动员部门、镇村力量,发挥技术指导优势,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粮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水泵抽水到田、运水车送水到田、水管接水到田”等措施,指导农户利用水利设施和资源通过渠灌、井灌、滴灌、浇灌等方式灌溉田间作物,缓解旱情压力。
旱情尚未结束,但土地正在苏醒,一场“人、机、水”协同的抗旱保粮攻坚战在环县全面打响,正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来源:人人爱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