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知名演员刘晓庆被深圳市民王先生实名举报涉嫌偷税漏税,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受理并启动调查。王先生指控刘晓庆在上海的全资公司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通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方式规避个人所得税。
近日,知名演员刘晓庆被深圳市民王先生实名举报涉嫌偷税漏税,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受理并启动调查。王先生指控刘晓庆在上海的全资公司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通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方式规避个人所得税。
据悉,涉案企业运营模式与灵活用工平台领域频发的虚开发票、拆分业务收入、虚构交易场景等违规操作存在显著关联性;如调查最终确认违法事实,该事件将再度为灵活用工行业税务合规敲响警钟,凸显行业财税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性。
根据举报内容,刘晓庆通过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出资额仅3万元、无实际经营场地及员工)开具42 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将330万元借款以 “形象代言费” 名义拆分转入,并通过股权转让给虚假身份公司转移资金。
这一操作与灵活用工平台常见的虚开发票、拆分收入、虚构业务等风险高度吻合,同近期福建19家平台虚开发票案、上海灵工平台高管获刑等事件形成连锁反应,为灵活用工行业税务合规亮起警示灯。
虚开发票
涉案公司无实际经营活动,仅作为开票工具,与福建 19 家灵活用工平台虚构交易虚开发票的模式一致。此类平台常通过 “资金回流” 完成非法闭环,即企业支付资金至平台,平台扣除 6%-8% 开票费后将剩余款项回流至企业主账户。
收入性质转换
刘晓庆将借款伪装成 “服务费”,试图将本应按 27% 以上税率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通过 6% 增值税发票规避,与主播、高管利用灵活用工平台将劳务报酬转为核定征收经营所得的操作如出一辙。这种 “转换收入性质” 的税务筹划,本质上是偷税行为。
空壳公司嵌套
刘晓庆关联公司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出资仅 3 万元,无场地、无员工、无社保,却在短时间内开具大额发票。这种 “税源地公司” 模式是灵活用工平台常见的避税工具——注册在税收洼地,利用核定征收或财政返还政策降低税负。例如,福建虚开案中的平台通过 “员工注册公司开票”“接收其他公司并入产业园” 等方式套取财政奖补。
税务稽查升级与技术赋能
刘晓庆案件曝光之际,正值人社部等五部门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叠加税务机关对灵活用工平台的穿透式稽查。税务机关已建立 "资金流 - 发票流 - 业务流" 全链条核查机制,通过企业参保人数异常、发票开具与实际经营能力不匹配等线索锁定风险。
刑事责任风险加剧与行业洗牌
虚开发票罪与逃税罪的双重指控成为高悬之剑。上海某灵工平台因虚开被判刑的案例显示,法院明确将 “四流合一” 作为判断合规性的关键标准。刘晓庆若被认定虚开金额 330 万元,可能面临 3-10 年刑期。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地方违规财政返还政策逐步取消,依赖 “核定征收” 的旧模式难以为继。行业正加速洗牌,具备技术赋能和“四流合一”能力的平台成为主流。
委托代征资质收紧
灵活用工平台依赖的委托代征模式正面临规范。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要求平台必须具备真实业务场景,且代征范围限于 “未办理税务登记的自然人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龙岩市创新 “支付即反向开票” 模式,通过系统对接实现自动化开票,减少人为干预,成为合规转型的标杆。刘晓庆关联公司若未取得代征资质却开具发票,可能构成非法代开发票。
灵活用工平台,业务真实合规先行避免滥用灵活用工模式
真实性原则:确保用工业务真实,禁止虚构交易、虚开发票;
合同与资金流匹配:用工协议、工作成果、资金支付等须“四流一致”,留存完整证据链。
审慎选择合作平台
平台资质审查:确认平台具备税务机关委托代征资质,无违规记录;
风险隔离:避免与提供“税收筹划”噱头的平台合作,警惕“包税”陷阱。
优化税务管理机制
内控合规体系:建立税务风险筛查机制,定期审计用工成本与发票流向;
政策跟踪:关注灵活用工税收政策调整(如全国统一核定征收标准、数电票推广对交易透明化的影响)。
刘晓庆案件与灵活用工平台的关联,折射出灵活用工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合规难题。企业需从业务真实性、资质合规性、风险可控性三方面重构税务管理体系,避免陷入 “虚开发票-偷税-刑事责任” 的恶性循环。随着税务监管从 “以票控税” 向 “以数治税” 转型,唯有建立全链条合规机制,才能在灵活用工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素材来源:澎湃新闻、界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
羚驾云是上海羚夏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运营的国内首家灵活用工产业链交易云平台,实现了灵活用工企业、灵活用工平台服务商、财税服务商、自然人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灵活用工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服务采购交易的数字化、在线化。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法务流、业务流、资金流、票据流的“四流合一”,涵盖服务采购的任务发布、电子签约、派单接单、服务采购、在线支付结算、电子发票开具和完税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监管化的闭环管理。
来源:羚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