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说印巴冲突是莫迪为了转移印度内部矛盾而故意挑起的,这打了十几天,好不容易停火,不赶紧搞经济建设,反而在国内搞起了10天的胜利庆祝。
我之前总说特朗普爱搞事情,现在看来爱搞事儿的另有其人。
听说印巴冲突是莫迪为了转移印度内部矛盾而故意挑起的,这打了十几天,好不容易停火,不赶紧搞经济建设,反而在国内搞起了10天的胜利庆祝。
先不说到底谁胜利,你搞就搞吧,怎么还封杀中国权威媒体。
5月12日莫迪在全国讲话中频频吹嘘所谓的“朱砂行动”。
他说那一次行动“震惊了巴基斯坦”,可详细战果却一笔带过,只提到“消灭恐怖分子”,并用这个模糊说法来强化印度的“辉煌胜利”。
印度国防部还拿出所谓的“摧毁巴方设施”卫星图来佐证。
可西方智库并不买账,质疑那图的真实性,甚至说某些痕迹是“拼贴”出来的。
莫迪政府又在5月13日至23日搞“胜利狂欢期”,让全国陷入欢庆气氛,试图转移公众对军事失利的注意力。
假如真如官方说的没损失,为啥这么急地营造喜庆氛围?
随后就出现了舆论封杀。
印度基于《信息技术法》第69A条,政府要求X平台立马屏蔽中土两国媒体账号,并以“国家安全”为由威胁罚款,还可能追加刑事指控。
5月14日一天,就有8000多个印度本土账号被封,说他们“传播不实信息”。
可纸包不住火。
印度一直声称“零战机损失”,而巴基斯坦却放出苏-30残骸照片,英国弹射座椅制造商也侧面证实这事真有其事。
法国《世界报》还披露阵风采购合同中疑似有“性能夸大条款”。
这几块证据拼接起来,高下立见。
印度强迫X平台执行政府指令,以“敏感内容”的帽子屏蔽新华社账号,导致其阅读量瞬间跌90%。
马斯克甚至发推说这操作违背言论自由,但为了保住印度市场,最终只能选择妥协。
土耳其媒体TRT也没能幸免。
印度指责他们与巴基斯坦狼狈为奸,因为4月28日土耳其6架C-130运输机向巴基斯坦交付KARAOK反坦克导弹和TB-2无人机弹药,明显提高了巴方地面作战能力。
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当天就叫停了安得拉邦对土耳其大理石的进口生意,连累了12家企业,年损失超2亿美元。
怎么看,这都是打击报复的“连坐”式做法。
紧接着在边境,印度新增4个“印藏边境警察”营和20个哨所,部署M777榴弹炮与K9自行火炮,显然又把焦点转向中印争议地带。
中国也没有闲着,同期加固西藏军区防空雷达网,加强整体防御。
两边的戒备都在升级。
别看是停火了,但这种剑拔弩张的味道,连空气里都弥漫着。
5月7日,巴方飞行员遇见印度阵风与苏-30联手,结果歼-10CE凭借KLJ-10雷达探测距离达260公里的优势,一举占据先手。
霹雳-15导弹射程200公里,对印度只拥有160公里射程的“流星”导弹形成压制。
从巴基斯坦方面给出的数据看,歼-10CE不止一次在实战中占了上风。
尤其那次击落2架苏-30的战果,令印度军方很难启齿。
更劲爆的消息是,枭龙Block3部署CM-400AKG导弹,成功穿透印度S-400防空网,并摧毁了价值15亿美元的雷达单元。
印度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就这么被穿了个透心凉。
偏偏西方国家却对此选择性沉默。
北约也没公开谴责印度封锁媒体,但《经济学人》还是斥责了印度“将外交工具变成震慑媒体的武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简氏防务》却根据开源情报证实巴方目标被击中属实,这让印度形象更显狼狈。
此时中国和巴基斯坦“全天候伙伴”关系更加稳固。
中国驻印使馆直接发声,称印度打压新华社和《环球时报》毫无依据。
巴基斯坦外长也表态,感激中国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的支持,并宣布巴方将于2026年接收第二批歼-10CE战机。
这下印度是真的骑虎难下。
印度政府顶着停火协议的名头,一边宣称要与巴基斯坦和平共处,一边却对外封杀、对内高压。
可再封也挡不住民众好奇。
TikTok上“#印度战机坠毁#”话题浏览已超过3亿次,还有大量转发评论。
有一位印度用户坦言,“封锁真相的子弹,终会射向开枪者自己。”
或许莫迪政府想要掀起的爱国热浪,正被这些残骸照片和国际质疑一步步冲淡。
印度试图把自己包装成“赢者”,可一旦真相面纱被撕开,人们才发现它的军力、舆论操控以及对邻国的制裁手段,都显得力不从心。
印度想用《信息技术法》给自己织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隔绝世界的质疑,也掩盖边境的挫败。
可在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强硬手段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反弹。
参考资料:
大白话瞰世界2025-05-16停火后开始算总账,印度调转枪口对准中国,新华社、环球时报被封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医生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