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肝”货来了!关于乙肝的那些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8:01 1

摘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健康。

一、乙肝知识知多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健康。

二、乙肝的常见症状

1. 急性乙肝

患者可有乏力、食欲下降、恶心、黄疸(皮肤/眼睛发黄)、尿色加深等。多数可自愈,少数发展为重症肝炎,需紧急就医。

2. 慢性乙肝

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易被忽视。

进展期: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黄疸)、恶心、呕吐、肝区不适等。

严重后果:部分患者首次确诊时已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三、乙肝病毒如何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需重点防护):

1. 母婴传播: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2. 血液传播:

1. 输注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

2. 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如注射、手术、口腔诊疗、血液净化等);

3. 生活密切接触(修足、文身、扎耳洞、共用剃须刀 / 牙具等导致皮肤黏膜破损);

4. 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

3. 性接触传播:无防护的性行为存在感染风险。

不会传播的情况(无需过度恐慌):

日常接触如共同办公(共用电脑)、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场景,不会传染 HBV。乙肝病毒不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高风险人群需重点筛查:

• 有乙肝家族史者;

• 长期接触血液制品的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

•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传播疾病史者;

• 接受过不规范有创操作(如文身、洗牙)者。

四、如何有效预防乙肝?

1. 接种乙肝疫苗(最有效手段)

• 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首剂疫苗,按 “0、1、6 月” 程序成 3 剂次接种,可大幅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 其他人群:未感染且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完成全程接种者,应尽快补种。接种后建议检测抗体,确保免疫成功。

2. 切断传播途径

• 避免血液暴露:不共用剃须刀、牙具、纹身工具等;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操作。

•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风险。

• 母婴阻断:乙肝妈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治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3. 定期体检与监测

普通人群建议每年体检,高风险人群每 6-12 个月检测乙肝五项(两对半)、肝功能及肝脏超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乙肝患者需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健康生活,并做好家庭防护。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调整方案,多数患者可维持良好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是关键,切勿延误诊治。

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戒酒,低脂高蛋白饮食,多食新鲜蔬果水果,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注意避免滥用药物,比如某些止痛药或中药,使用需咨询医生。

定期随访也很重要,每3-6个月复查肝功、乙肝DNA定量,每年复查肝脏彩超或弹性检测。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