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中国乒协发布了一则深夜声明,四个字概括就是:恶意造谣。
“国乒舵手”刘国梁正式官宣新身份!
从刘国梁宣布卸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开始,舆论就没有断过。
有谣言说刘国梁在云南被带走,涉案金额高达“亿元现金”。
这次官方公开刘国梁新身份,为刘国梁重塑“金身”。
那些七七八八不靠谱的流言不攻自破。
新身份一曝光,球迷们都坐不住了,刘国梁实在是太牛了!
有人在等着看笑话,结果看到了金光闪闪的任命书。
5月14日,中国乒协发布了一则深夜声明,四个字概括就是:恶意造谣。
刘国梁前几天深陷流言围攻。
造谣的成本低得离谱,尤其是当造谣对象是刘国梁。
他刚卸任乒协主席,转身还没热,就成了联合国运动会大使。
消息一出,球迷们都坐不住了,刘国梁也太厉害了。
一个全球仅有12个名额的重量级头衔。
这项任命早在半年前就已启动流程的正式国际职务。
6月12日,他将亲赴纽约领证。
从国家队总教练到国际乒联副主席、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再到现在的联合国运动大使,刘国梁从没离开过赛场,只是换了种战斗方式。
他不再仅代表中国队的胜负荣辱,而是开始为这项运动在全球的话语权、影响力、甚至产业格局上较量。
更荒诞的是,谣言居然精准踩在节点上。
刚辞职,就说他“被清洗”。
刚出行,就造他“被控制”。
刚被任命,就编出“权钱交易”。
一个人主动走下第一线,把更多时间投向国际事务,本身就是对国乒体制的延展,而不是退场。
从“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转变为“为国争位”的体育治理者。
这条路更难走,暴露面更高,承受的质疑和误解也更猛烈。
从2017年重新回归中国乒协到2024年正式卸任,刘国梁几乎一个人扛起了整个乒坛的“变革大旗”。
有人说他是改革派,也有人说他是激进派,但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确实让这个项目,从“国球”迈向了更大的世界。
他带头主导WTT赛事的国际化、商业化。
过去乒乓球太封闭,关注度也就那点。
刘国梁看得远,如果只在成绩上原地打转,总有一天国乒会“坐吃山空”。
可现实总不会轻易配合理想。
尤其是在一个讲成绩、讲金牌的系统里,任何变化都会被放大为风险。
这一次的争议,其实从巴黎奥运会后就开始酝酿。
尤其是在澳门世界杯上,中国男乒输给巴西选手,让不少人觉得“老本吃完了”。
再加上樊振东因为赛事规则退出世界排名,公众一下子情绪上来了,把矛头直指刘国梁。
不少人说,是他把樊振东“逼走”的,是他让男乒“失血”的。
但如果我们愿意多看一层,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决定,也不该是一个人扛所有的责。
刘国梁确实是WTT的推动者,但他也是整个中国乒坛里最懂国际规则和传播逻辑的人。
他没有死守成绩,而是试图在全球视角下,给这项运动争一个未来。
这种尝试,本身就意味着要牺牲一部分短期利益。
从公开信息来看,早在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他就提交了辞呈。
这一次的卸任,其实是他为国乒做的又一次“规划”。
他把新任主席的到岗时间,放在奥运周期之间,这是一个老将才懂得的节奏感。
他并没有彻底离开舞台。
他依旧是WTT董事会主席,还是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
换句话说,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继续在更大的舞台上为中国乒乓球开路。
男单除了樊振东,还有很多可塑之才。
年轻人上不来,老将扛太久,这种失衡的局面,如果不调整,再硬的体制也会崩。
刘国梁这一退,确实把压力留给了下一任。
可反过来想,谁又能一直替一支队伍遮风挡雨?
这支队伍总得学会自己站起来。
他出生在一个乒乓球世家,从小就在球馆里长大。
14岁进国家队,对一般人来说已经是顶尖速度了,可在那个竞争激烈、天才扎堆的年代,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那时候中国乒乓球正处于低谷,国际赛场上最闪耀的,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
这个被称为“乒乓球魔术师”的男人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结果没想到,16岁的刘国梁,竟然在中国公开赛上击败了这位“王者”。
一个少年能挑翻世界第一。
在运动员的巅峰时期,刘国梁拿下了乒乓球界含金量最高的“三大赛”冠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男子“大满贯”选手。
刘国梁退役之后,成了教练。
这几年,中国乒乓球队依然稳定在世界顶端,男队、女队不断涌现出年轻面孔。
有人说这是天赋的延续,其实也是老一辈人在背后推着走。
刘国梁可能就是那个最用力推的人。
很多人以为他会在巅峰期一直坐镇国家队,但就在不久前,他又主动卸任了乒协主席,把这个位置交给了王励勤。
要为乒乓球的发展继续做贡献。
换个说法就是,到了另一个阶段,他又准备开始另一种方式的“陪跑”。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一直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像刘国梁这样的人。
他是那个能把输赢看得通透,把荣誉传给下一代的人。
他用半生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乒乓球交到更值得信任的手上。
文/编辑 人美心善黑魔仙
工人日报2025-05-15刘国梁受邀成为“联合国运动会大使”
南方新闻网2025-05-15中国乒协回应涉刘国梁舆情:坚决抵制恶意造谣
来源:聆听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