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在1952年被处以死刑,而刘青山被公开枪决后,多年后他的三个儿子却找到当年举报者李克才,请求他为他们的父亲平反,这是为何?
人们都知道刘青山,张子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起大案的两个主角,至今是天津老人们常常说起的人物。
他们在1952年被处以死刑,而刘青山被公开枪决后,多年后他的三个儿子却找到当年举报者李克才,请求他为他们的父亲平反,这是为何?
提起原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平易杰,人们也不陌生,他是1955年5月,因长期租用高级轿车,而丢了“乌纱帽”的。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建国初揭露刘青山,张子善,两年前又应同志之邀举报平易杰的,竟同是一个李克才呢?
李克才是河北省唐县人,20岁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7月从玉田县调往天津杨柳青,担任天津专属副专员,与时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及任天津专属专员的张子善成为同事,最初的工作很顺利,三人配合默契。
然而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让李克才对刘青山,张子善的认识大打折扣。
1950年,刘青山调到天津市里汇报工作,说起刘青山他生于1916年,原名刘顺山,是河北安国县南章村人,他出身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即在博野县南白沙村当长工,15岁参加革命,所以也是红小鬼。
1931年6月,刘青山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中共在高阳,蠡县发起“高蠡暴动”,刘青山被捕后侥幸生还,刘青山后来历任冀中任河县县委书记,冀中中共八地委城工部长等职位。
当时他与任八军分区司令员的孙毅密切配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很多工作,解放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的孙毅和第一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当时对他十分赞许,以致当刘青山被捕后,黄敬念及这位得力老部下当年的贡献,四处说情企图免其一死。
1949年8月,刘青山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在这个位置上,他开始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李克才当时去市里去汇报工作,渐渐地,李克才觉得刘青山不对劲,每次汇报工作时,刘青山总是精神萎靡,哈欠连天。
终于,李克才发现了刘青山萎靡不振的秘密,他原来在食用有害物品,这样的场面令李克才痛心。
为了挽救刘青山,更为了百姓的利益,李克才找到张子善,跟他提及了刘青山的不作为,谁知,张子善也不以为然,张子善若无其事地说道:“没事,不影响什么。”
无奈之下,李克才只能当面劝谏刘青山,一来二去,刘青山对李克才的规劝有了戒备。
即便遭受冷遇与戒备,李克才仍不愿放弃挽救昔日战友的希望,他专程找到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如实反映刘青山的问题。
然而,这番努力并未让刘青山迷途知返,他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生活愈发奢靡放纵,将工作责任抛诸脑后。
然而张子善也是如此,他是1914年出生,原名张三更,河北省深县尚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大哥到东北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二哥在家当雇工。
张子善在哥儿三中最聪明,14岁到安平县城上高小,在同学中,他显得很成熟,一副大人模样,懂事多,思维快,学习非常勤奋刻苦,16岁时,便考入安平县乡村简易师范。
“九一八”事变后,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宣传抗日救亡,张子善是组织者之一,而且带头卧轨以示抗议。
1933年10月,19岁的张子善在乡村简易师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他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被关押在安平监狱,受到严刑拷打,后来,由安平解放到天津监狱被判五年徒刑。
1937年,“七七事变”时,犯人砸了监狱,张子善趁乱越狱,之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党组织,终于找到曾在一起坐过的监狱的冀中二地委组织部部长,重新接上了组织关系。
1945年他任中共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长,开始与刘青山一起工作,1948年任中共冀中十地委第二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上任期间,张子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在平津战役期间,组织了几十万民工支前,送给养,运伤员,协助保障了平津战役几十万参战部队的后勤,受到平津战役前委的表彰。
之后张子善历任献县县委书记,八地委组织部长,十地委书记,天津地委副书记兼专员,被捕前任天津地委书记。
后来,从刑事判决书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刘青山,张子善被捕前都曾在天津地委工作,对于他们解放前的历史,中共河北省委在开除其党籍的决议中作出这样的评价:
“刘青山,张子善参加革命斗争已经20年左右,在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笼罩下,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岁月里,在硝烟弥漫的三年多解放战争征程中,他们都曾义无反顾、浴血奋战,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立下过汗马功劳” 。
1950年9月,刘青山,张子善擅自挪用地方粮款10亿元搞机关生产,李克才不同意,刘,张一意孤行,不听规劝,不仅如此,二人多次侵吞国家财产。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克才心情沉重,在随后的华北县长会议上,带队的李克才跟省里某领导反映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情。
李克才忍无可忍,1951年11月21日,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省会保定召开,李克才在会议上,面对824名与会代表,公开揭发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行为,长达一个小时的据理力争,与会代表都很震惊,代表们纷纷站出来支持李克才。
刘青山,张子善的罪行被揭发后,12月2日,刘青山出国考察归来,在途经天津火车站时也被逮捕,1951年12月4日,刘青山,张子善被开除党籍。
在对刘,张公审前,他们二人的老领导,天津市地委书记黄敬找到薄一波求情,请求上级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
请求报告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对薄一波说:
“既要杀鸡儆猴,避免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1951年12月2日,张子善和刘青山被分别关押在保定河北省公安机关后面的一排灰砖平房里。
小平房是暖和的,火炉烧得正旺盛,但是张子善身上却忍不住发抖,穿得再多也没用,他刚刚坐下,又马上站起,他已经预感到,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在眼前,而且是凶多吉少,太年轻了,37岁,这是人生的好时刻啊!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主审人拼尽全力,几乎喊叫起来,“……”张子善张大嘴巴,喘着粗气,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而刘青山和张子善有些不同,他自以为对革命有功劳,故说话办事大大咧咧,骂人训人时常有之,但他又是豪爽的,很少拐弯抹角,他说:“告诉他我弟弟把我的尸首抬走!”说完,他嚎啕大哭起来。
1952年2月10日下午1时起,随着两声枪响刘青山和张子善应声倒在保定东关大校场,这两声枪响像两声雄浑的警钟,震荡大地,穿越时空。
刘青山被处决时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刘铁骑,刘铁甲,刘铁兵,而妻子范勇在1954年改嫁,三个孩子的生活费均由省委支出。
三个孩子长大后,也各自成家,然而多年后一部名为《中国第一大案》的电影播出后,三兄弟看后认为自己的父亲死后多年不该被人议论,还找到当年举报者李克才请求为父亲翻案。
李克才得知后,非常理解三兄弟的心情,但是面对确凿的证据,谁都不可能翻案的,他说:
“只要是对党和人民负责,我就不怕得罪人!”
而刘青山的弟弟刘恒山在刘青山死后四十年后,当众表示:“当初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的。”
李克才行事低调,从不在人跟前说自己成绩,直到电影上映后,邻居们这才注意到里面“举报者”正是自己身边生活的人,对他们夫妻佩服有加。
来源: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