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eon 这家公司与我们的 Bytebase 颇有渊源:最初双方产品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官网都出自同一家设计公司,私下也有过一些互动。借着交易落槌,谈谈我的观察与思考。
一早起来刷领英,看到 Databricks 以 10 亿美元收购 Neon 的官宣消息。
Neon 这家公司与我们的 Bytebase 颇有渊源:最初双方产品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官网都出自同一家设计公司,私下也有过一些互动。借着交易落槌,谈谈我的观察与思考。
Databricks 的收购逻辑
Neon 是 OLTP 领域技术产品化结合最成功的团队。其核心创新是为 PostgreSQL 打造了全新的存算分离引擎,并基于此构建了 serverless、branching、flashback 等高级能力。这些能力最初针对数据库开发工作流的痛点设计,却意外契合了当下火热的 Agent 场景需求。
根据官宣,Neon 仍将保持独立运营。虽然 Agent 行业尚处萌芽期,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 Databricks 显然希望先布局卡位。从 Agent 所需数据库形态来看,其现有产品线并不适配,而市场上最适合 Agent 场景的数据库产品确实是 Neon。
十亿美元标价
成立四年的 Neon 以 10 亿美元身价被收购,对团队而言是满意的。但对投资人来说,这虽不是全垒打式的胜利,也算体面收场。
Neon 在 2021 年融资时正值市场疯狂期,加之团队背景耀眼,估值本就处于高位,至今融资总额已超 1 亿美元,显然 10 亿美元退出和当初创始团队与投资方定的目标是有不小落差的。
Neon 的发展局限
单论技术层面,Neon 是近年来数据库领域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但在其主攻的开发者群体、SMB 市场及 AI/Agent 场景中,Neon 并未取得领导地位,反而被同样基于 Postgres 的 Supabase 压制。
近期 Supabase 也刚以 20 亿美元估值完成新一轮 2 亿美元融资。
Supabase 的领先可归因于三点:
更早进入市场。
产品形态差异——Supabase 打造数据库平台,Neon 专注数据库本身。平台化产品具有开箱即用的降维优势。
Neon 的 GTM 不差,但 Supabase 过于强悍。清流遭遇泥石流。
Supabase 基于原生 Postgres 的技术平平无奇,但其平台形态叠加强悍的市场推广能力,使得即便 Neon 拥有更好的 Postgres 数据库,最终仍被压制。
若没有 Supabase 的存在,Neon 本可逐步构建平台能力,形成更适配 Agent 场景的技术栈(Supabase 平台 + Neon 数据库其实是最佳组合)。无奈既生瑜何生亮,Supabase 的存在锁死了 Neon 的发展上限。
2021 年与 Neon 创始人 Nikita 初次交流,当时 Neon 项目还在孵化,甚至还不叫这个名字。
彼时 Bytebase 也刚开始从工具层解决数据库开发工作流问题。Nikita 看到产品后联系我,透露其正在孵化的项目。
我询问 Nikita 为何选择从数据库层面切入这一问题,他解释道:最初是想构建存算分离的 OLTP 数据库,但实现存算分离带来的 serverless、auto-scale 能力尚不足以形成差异化(毕竟 AWS Aurora 已具备),因此另辟蹊径加入分支、版本管理等特性。
我们就这样立马对上了,不过当时谁都没料到,这些为开发流程服务的技术架构,竟会意外契合后来涌现的 Agent 场景。后来几次交流中也感受到 Nikita 全面的能力,或许 Databricks 此番收购也在为未来 CEO 人选做人才储备。
总体而言,这算得上不错的收购案例,虽不及此前 Databricks 收购 Tabular 那般既是天作之合,又能狙击 Snowflake。但能收编数据库领域最好的团队布局 Agent 赛道,若押注成功则想象空间巨大。
这次收购让我想到当年 Salesforce 对 Quip 的收购,金额接近,同样是布局相邻赛道,被收购方同样有市场最顶级的人才,后续产品也依然独立发展。拭目以待后续的发展。
来源:Jack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