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受众广、课时多,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守正创新,把语言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蓬生麻中,不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受众广、课时多,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守正创新,把语言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精神、涵养优秀品德,也可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为实现传承文化、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团队在许昌校区和外国语学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取得显著成绩。
在2024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比赛中,许昌校区2022级肖琳团队的作品《千年等“垕” 只为“钧”来》获得省级二等奖。团队成员还有陈文静、王雨妍、何梦丽、杜若楠。这一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反映了我校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学生团队获奖证书
“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指导下的全国赛事,2022年创始。活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旨在提炼真实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2024年(第三届)赛事主题是:“我和我眼中的科创”。
《千年等“垕” 只为“钧”来》以科创非遗为主题,聚焦钧瓷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备赛期间,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创作团队多次前往禹州市神垕古镇进行实地调研、取景并采访钧瓷非遗传承人,深入探索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之路。后期制作中,团队不断完善作品,从视频脚本的创作、剪辑、配音、字幕,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余红卫老师全程给予悉心指导,对字幕文本逐句修改,对英文配音严格审查纠正,并将作品在班级播放,集思广益,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力求完美,同时以赛促学,帮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制作团队采访钧瓷非遗传承人崔前进
团队成员亲手体验钧瓷制作过程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许昌校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肯定,也是对文化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检验。获奖团队成员表示,这次比赛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还极大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未来,她们将继续努力,勇于进取,敢于突破,为学校争取更大的荣誉。(丁志广 余红卫 曹妍)
来源:新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