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 政治需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
考点 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1943 年)
★★★★高频考点
易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1)建立背景
① 政治需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
② 领导与筹备:1940 年春,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利用苏联带回的发射机改装试调。
易考:填空题(周恩来 / 广播委员会)
(2)正式播音
时间:194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纪念日)。
呼号:XNCR(“新中国 Radio” 英文缩写)。
首位播音员:徐瑞璋(麦风)。
易考:填空题(日期 / 呼号 / 播音员姓名)
(3)人员与设备
播音员:初期为徐瑞璋、姚雯、萧岩、孙茜 4 位女同志。
设备条件:播音室为窑洞,设备简陋(话筒、字典、破旧手摇唱机),稿件靠通讯员泅水传送。
易考:选择题(“窑洞”“泅水传送稿件” 等细节)
(4)播出内容
政治文件: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军事新闻: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果。
文艺节目:少量革命歌曲。
易考:简答题(内容分类)
(5)影响与干扰
国民党密令侦测、干扰破坏,凸显延安广播的政治威慑力。
易考:名词解释(延安台的历史意义)
考点 2:停播与恢复播音(1943-1945 年)
★★中频考点
易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
(1)停播
原因:1943 年春,广播发射机故障,被迫中断播音。
易考:填空题(故障原因)
(2)恢复播音
时间:1945 年 8 月 30 日。
新增人员:李慕琳、孟启予等播音员,播音室多次迁移。
易考:选择题(恢复时间 / 新增播音员)
考点 3: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5-1949 年)
★★★★★高频考点
易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1)机构调整
1946 年 6 月,新华社口头广播组扩建为语言广播部,温济泽任主任,推动专业化。
易考:填空题(温济泽 / 语言广播部)
(2)战略转移与坚持播音
改名背景:1947 年 3 月,国民党进犯延安,延安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转移历程:四次迁移台址,行程超两千公里,首次转移至瓦窑堡好坪沟,播音室设小庙,钱家楣、杨慧琳坚守。
易考:简答题(转移的意义与困难)
(3)战备台接替机制
1947 年 3 月底,晋冀鲁豫解放区邯郸台接替陕北台播音,播音员于韵琴、兰林模仿陕北台风格,实现无缝衔接。
易考:名词解释(战备台的作用)
(4)中央领导关怀
周恩来:称赞播音员 “讲得很好,应通令嘉奖”。
毛泽东:评价播音员 “憎爱分明,要多培养几个”。
易考:填空题(领导人评价原文)
(5)播音队伍壮大
合并晋察冀台、邯郸台播音员,孟启予任播音组组长,丁一岚任副组长,新增齐越等知名播音员。
易考:填空题(孟启予 / 丁一岚 / 齐越的职务)
(6)重要播音任务
文件宣传:播送毛泽东《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时新闻:1948 年 9 月 24 日播发济南解放 “号外”,轮播 7 遍;1949 年 4 月 24 日与南京电台通话,确认解放消息。
接管行动:1949 年 1 月 31 日,齐越参与接管北平国民党电台,2 月 2 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播,12 月更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易考:简答题(标志性播音事件)
考点 4:延安陕北时期播音特点与经验
★★★★高频考点
易考题型: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
(1)播音风格与特点
革命性:开创无产阶级、民族化新风,体现战斗风格(磅礴气势、憎爱分明、坚定豪迈)。
群众化:语言朴素平易,情感源于人民斗争实践。
易考:论述题(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播音员品质
政治觉悟:视播音为革命事业,如钱家楣在战火中坚守。
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编辑部定期传达时事。
实践联系:深入群众生活,播音情感真实质朴。
易考:简答题(品质的具体表现)
(3)工作态度与制度
严谨细致:备稿查字典纠正字音,监听记录问题(如孟启予《十天工作总结汇报》)。
制度建设:制定《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规范试播流程。
易考:名词解释(工作制度的意义)
(4)团结协作精神
播音员与编辑、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如温济泽解决设备问题,播音员间召开技术座谈会。
易考:论述题(团队协作对抗战宣传的作用)
【高频考点汇总表】
考点分类核心知识点题型频次延安台建立与初期播音开播时间、周恩来领导、徐瑞璋填空 / 选择★★★★陕北台战略转移改名原因、转移历程、邯郸台接替简答 / 论述★★★★中央领导评价周恩来、毛泽东对播音员的题词填空 / 选择★★★★播音风格与制度战斗化风格、监听制度、联系群众简答 / 名词解释★★★★历史意义奠定人民广播基础、战时宣传经验论述题★★★★备考提示:
重点记忆时间线(如 1940.12.30 开播、1947.3 改名陕北台)和关键人物职务(周恩来 / 温济泽 / 孟启予)。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播音风格的形成(如革命战争对 “憎爱分明” 风格的影响)。
注意对比考点:延安台与陕北台的名称变化、设备条件与宣传任务的延续性。
例如:
一、填空题
(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的日期是_______,第一位播音员是_______(化名麦风)。
答案:1940 年 12 月 30 日;徐瑞璋
解析:标志性时间点与人物为高频考点,需牢记开播时间、呼号及首批播音员姓名。
(2)1947 年 3 月,延安台因国民党进犯改为_______,并进行四次转移,行程超_______公里。
答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两千
解析:考查战略转移后的名称变更与转移规模,体现战时广播的坚持与韧性。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领导筹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中央领导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朱德
答案:B
解析:周恩来作为广播委员会主任,直接领导筹建工作,属关键人物考点。
(2)1947 年 3 月,接替陕北台播音的是
A. 邯郸新华广播电台 B.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C. 济南新华广播电台 D. 南京新华广播电台
答案:A
解析:考查战备台接替机制,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邯郸台在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名词解释题
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参考答案:1940 年 12 月 30 日在延安开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 XNCR。其建立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初期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播发中共中央文件和抗日新闻为主。因设备简陋(播音室为窑洞)、国民党干扰破坏,曾于 1943 年停播,1945 年恢复。延安台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基础,开创了民族化、革命化的播音范式,为解放战争时期广播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2.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参考答案:1947 年 3 月,因国民党进犯延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战略转移。在四次迁移台址、行程两千多公里的过程中,电台坚持播音,并启用晋冀鲁豫解放区邯郸台作为战备台接替播音。陕北台在解放战争中承担了宣传党中央政策、鼓舞军民士气的重要任务,体现了战时广播的灵活性与顽强性,为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简答题
(1)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的政治背景与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政治背景:
①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新闻封锁,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广播电台。
② 1940 年,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利用从苏联带回的发射机改装试调,克服设备简陋等困难,最终促成开播。
二、历史意义:
①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诞生,奠定了人民广播事业的基础。
② 首次以无线电波形式向全国传播党的声音,扩大了抗日宣传的覆盖面,打破了国民党的舆论垄断。
③ 开创了无产阶级新闻播音的新范式,其战斗性、民族化的播音风格成为后来广播事业的重要传统。
(2)分析解放战争时期陕北台播音工作的特点与经验。
参考答案:
一、特点:
① 革命性与战斗性:播音风格坚定豪迈、憎爱分明,如播送《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南京解放消息》等,服务于解放战争全局。
② 民族化与群众化:语言朴素平易,贴近人民群众,情感源于革命实践,如播音员深入生活、联系群众。
③ 灵活性与韧性:在四次战略转移中坚持播音,启用战备台接替机制(如邯郸台模仿陕北台风格),确保宣传不中断。
二、经验:
① 政治引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如周恩来、毛泽东评价播音员),强调播音工作的政治责任。
② 队伍建设:培养播音员的革命事业心(如钱家楣战火中坚守)、政治素养(学习党的政策)和专业能力(备稿细致、纠正字音)。
③ 团结协作:播音员与编辑、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如编辑部反馈收听意见,共同解决设备与稿件问题。
④ 创新实践:打破惯例播发 “号外”(如济南解放),探索战时广播的应急响应机制。
五、拓展分析题(高频论述考点)
(1)结合史实,论述延安 — 陕北时期广播事业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与战时动员能力。
答题思路:
政治宣传功能:通过播发中央文件(如《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揭露国民党阴谋(如皖南事变),巩固统一战线。
军事动员作用:报道战场捷报(如八路军战果)、播送作战命令(如渡江战役),鼓舞军民士气。
战略转移智慧:改名陕北台并启用战备台,体现灵活应对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能力,确保宣传阵地不丢失。
舆论斗争艺术:面对国民党干扰破坏,以坚定的播音风格传递真实信息,打破封锁,争夺舆论主动权。
参考答案要点:
延安 — 陕北时期的广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战时宣传的核心阵地,通过精准的政治导向、灵活的战略调整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卓越的宣传策略与动员能力。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台以无线电波突破国民党封锁,将党的抗日主张传递至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陕北台在转移中坚持播音,配合军事行动播发政令、捷报,成为 “看不见的战线”。其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彰显了党的宣传工作在革命历程中的关键作用。
考点 1:和平建设时期的播音发展(1949-1966 年)
考查频次:★★★★★
核心内容:
(一)开国大典实况广播(1949 年 10 月 1 日)
丁一岚、齐越在天安门城楼直播,首次全国联播重大政治庆典,标志人民播音事业进入新阶段。(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1949 年 12 月)
原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更名,抽调各地优秀播音员,扩大队伍。(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三)第一次全国播音工作会议(1952 年)
会议内容:
明确播音是广播与听众接触的关键环节,否定 “轻视播音” 观点。
提出播音员应是 “有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非 “传声筒”。
规定学习方向:政治理论、联系群众、业务训练(练声、观摩艺术作品等)。
建立监听、试播、考绩等制度,强化质量管控。(易考:简答题、名词解释)
影响:促进业务学习、制度建设,稳定专业思想。(易考:简答题)
(四)播音业务与理论建设
苏联经验借鉴:1954 年齐越赴苏联学习,翻译文章并总结本土经验,撰写《播音员和播音工作》等文章。(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第一次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1955 年):
齐越介绍苏联经验,专家讲授语音学、发声技巧等;梅益提出 “播音要有个性”,反对公式化;左荧提出播音 “四要素”(对象、内容、目的、方法)。(易考:简答题、名词解释)
院校建立:1954 年成立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1963 年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开启正规教育。(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五)中央领导关怀
周恩来总理检查播音工作,强调 “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批准特殊生活照顾;邓颖超、吴玉章肯定播音重要性。(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例题 1:填空题
(1)1949 年 10 月 1 日,________和_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直播开国大典,这是人民广播首次全国联播重大政治庆典。
答案:丁一岚;齐越
解析:考查标志性事件的核心人物,需牢记开国大典播音员姓名。
(2)1952 年第一次全国播音工作会议提出,播音员应是 “有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________”,而非 “传声筒”。
答案:宣传鼓动家
解析:直接考查会议提出的核心概念,属于理论要点记忆。
例题 2:选择题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
A.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B.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C.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D.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答案:C
解析:1949 年 12 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需区分不同时期台名变化。
(2)1955 年第一次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中,提出播音 “四要素” 的是
A. 梅益 B. 左荧 C. 齐越 D. 夏青
答案:B
解析:左荧提出播音 “对象、内容、目的、方法” 四要素,梅益强调 “播音要有个性”,需准确对应人物观点。
例题 3:名词解释题
(1)第一次全国播音工作会议(1952 年)
参考答案:1952 年 12 月召开的建国后首次播音工作会议,讨论了播音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对播音员的要求。会议明确播音是广播与听众接触的关键环节,否定 “轻视播音” 观点;提出播音员应是 “有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需学习政治理论、联系群众并加强业务训练(如练声、观摩艺术作品);建立监听、试播、考绩等制度。此次会议促进了各地电台业务学习与制度建设,稳定了播音员专业思想,是播音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开端。
例题 4:简答题
(1)简述和平建设时期播音理论建设的主要成果。
参考答案:
苏联经验本土化:1954 年齐越赴苏联学习,回国后翻译苏联播音文章,并组织中央台播音员撰写《播音员和播音工作》《播社论的体会》等五篇文章,系统总结新闻、社论等体裁的播音方法。
第一次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1955 年):引入苏联经验与国内专家授课(如语音学、发声技巧),梅益提出 “播音要有个性”,反对公式化;左荧提出播音 “四要素”(对象、内容、目的、方法),构建理论框架。
院校教育奠基:1954 年成立北京广播学院,1963 年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开启正规教育体系,培养齐越、夏青等专业人才。
考点 2:十年动乱期间的播音破坏(1966-1976 年)
考查频次:★★★
核心内容:
队伍瓦解:老播音员被批为 “反动权威”,下放或调离;地方台撤销自办节目,播音员停播。(易考:简答题、选择题)
理论与业务停滞:建国初期理论被斥为 “修正主义”,业务培训中断。(易考:简答题)
风格扭曲:盛行 “高、平、空” 的大喊大叫式播音,抛弃延安传统。(易考:名词解释、简答题)
教育中断:北京广播学院停办,否定科学选才体系。(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例题 1:选择题
(1)十年动乱期间,播音风格扭曲的典型表现是
A. 低吟浅唱 B. 高、平、空 C. 方言播音 D. 无稿播音
答案:B
解析:“高、平、空” 指高音喊叫、平淡生硬、空洞无物的播音风格,是极 “左” 路线的产物。
例题 2:简答题
(1)简述十年动乱对播音事业的主要破坏。
参考答案:
队伍瓦解:老播音员被批为 “反动权威”,下放劳动或调离岗位;地方台撤销自办节目,播音员被迫停播。
理论停滞:建国初期播音理论被斥为 “修正主义”,业务培训、语言训练全面中断。
风格扭曲:抛弃延安时期 “憎爱分明、朴素平易” 的传统,盛行 “高、平、空” 的大喊大叫式播音。
教育中断:北京广播学院停办,科学选才与培养体系被否定,专业人才断层。
考点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播音发展(1976 年至今)
考查频次:★★★★★
核心内容:
(一)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1981 年)
提出 “大胆创新、百花齐放”,推动新闻播音改革。(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二)理论建设突破
张颂构建播音理论框架,出版《朗读学》《播音创作基础》等专著;翻译《朗诵艺术》等国外论著。(易考:填空题、名词解释)
1987 年成立中国播音学研究会(后更名协会),创办《播音界》,推动学术交流。(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三)实践形式多元化
主持人播音兴起(如徐曼主持 “空中之友”),无稿播音增多,内容扩展至综艺、访谈等领域。(易考:填空题、简答题)
(四)高等教育体系完善
北京广播学院恢复办学,1977 年设本科,80 年代扩为系,培养硕士;多所院校开设播音专业,形成多层次培养体系。(易考:填空题、选择题)
师资队伍专业化(教授、副教授),完善专业职称体系(播音指导、主任播音员等)。(易考:简答题)
(五)现状与前景
队伍达数万人,覆盖广播、电视、网络;结合融媒体等新技术,走向专业化、多元化。(易考:简答题、论述题)
例题 1:填空题
(1)1981 年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提出 “________、百花齐放” 的口号,推动播音业务改革。
答案:大胆创新
解析:考查会议提出的核心方针,需与 “双百方针” 关联记忆。
(2)中国播音学研究会成立于________年,创办会刊《________》。
答案:1987;播音界
解析:考查理论建设的关键时间点与机构名称。
例题 2:选择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首位电视播音员是
A. 沈力 B. 徐曼 C. 雅坤 D. 葛兰
答案:A
解析:沈力是 1958 年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首位专职电视播音员,徐曼以主持 “空中之友” 闻名。
例题 3:论述题
(1)结合史实,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播音实践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后,播音实践突破传统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主持人播音兴起:1981 年徐曼主持对台广播节目《空中之友》,以亲切自然的 “主持人” 形象打破 “播读式” 传统,开创 “说新闻” 模式。此后,《话说长江》等节目进一步推动主持人与受众的情感互动。
无稿播音普及:随着直播技术发展,播音员从 “有稿播音” 拓展至即兴表达,如新闻现场连线、访谈节目互动,考验临场应变与语言组织能力。
节目类型扩展:播音内容从单一新闻播报延伸至综艺、体育解说(如宋世雄)、纪录片配音(如齐越播讲《谁是最可爱的人》)、广告配音等领域,满足多样化受众需求。
技术融合创新:90 年代后,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结合,催生网络主播、融媒体主持人等新形态,播音场景从广播电台走向短视频平台,技术赋能推动表达形式革新。
总结:多元化发展体现了播音事业从 “宣传工具” 向 “大众传播艺术” 的转型,既保留新闻播音的严肃性,又注入个性化、生活化元素,适应了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高频考点汇总表】
时期核心考点题型频次和平建设时期开国大典播音、中央台成立、第一次播音工作会议、齐越赴苏联学习、北京广播学院建立填空、选择、简答、名词解释★★★★★十年动乱期间播音队伍破坏、“高、平、空” 风格简答、名词解释、选择★★★★★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张颂理论贡献、主持人播音兴起、播音教育体系填空、选择、简答、论述★★★★★▶备考建议:重点记忆关键时间节点、人物(如齐越、张颂、徐曼)、会议内容及影响,结合真题练习强化对 “名词解释”“简答题” 的答题逻辑。
▶备考策略
时间线串联:按 “和平建设→动乱破坏→改革开放” 梳理事件脉络,标注关键年份(如 1949、1952、1966、1976、1981)。
人物与理论对应:齐越(苏联经验引入)、梅益(个性播音)、左荧(四要素)、张颂(理论框架)等人物的贡献需精准记忆。
对比记忆:如两次全国性播音会议(1952 年 vs1981 年)的背景、内容与影响,突出 “破坏” 与 “恢复” 的历史转折。
真题强化:针对高频简答题(如会议影响、风格特点),总结答题模板,结合具体史实展开论述。
来源:迈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