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朝具有早期帝国的特征:高度中央集权,强势对外军事扩张。商王朝前期建都郑州二三百年,高度中央集权,强势对外扩张。中间经过了约100年左右的九世之乱。殷墟文明也许吸收了部分外来文化因素,但主要还是继承了商代前期的二里岗文明。后期建都安阳二三百年,历经武丁中兴,创
众所周知,河南的洛河和汜水都是从南向北流的。
关于商周历史的新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结合多学科证据链,可重构以下颠覆性历史叙事:
一、商朝文明的真实图景
到了二里岗时期,商王朝高度中央集权,强势对外扩张,真正进入了中原碾压周边的时代。
商朝具有早期帝国的特征:高度中央集权,强势对外军事扩张。商王朝前期建都郑州二三百年,高度中央集权,强势对外扩张。中间经过了约100年左右的九世之乱。殷墟文明也许吸收了部分外来文化因素,但主要还是继承了商代前期的二里岗文明。后期建都安阳二三百年,历经武丁中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商朝近600年,不仅时间长,而且高度中央集权,含金量超高。
相比夏朝和周朝,商王朝高度中央集权,强势对外军事扩张。特别是商代前期200年左右的二里岗时期,被国际上称为“二里岗帝国”,是东亚最早的帝国,强势控制周边至少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郑州商城也很有可能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都城。
郑州商城25平方公里,安阳殷墟30多平方公里,绝对是夏商周三代近2000年历史的两座超级巨城。郑州商城距今约3600年。郑州商城是商代前期约200年左右的都城。
在郑州商城之前,中国没有超过5平方公里的城市。作为可能夏都的二里头遗址,约3平方公里。而郑州商城的规模则达到了25平方公里,如果算上周边连绵不断的遗址群,郑州商城面积可以达到160平方公里。郑州商城有三重城墙,如果算上城墙外的区域,面积可以达到160平方公里。郑州商城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同时期全世界其它城市。另外,商代晚期的殷墟也有30多平方公里,也是世界最大城市。
郑州商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都城,开创了中国城市文明的第一座高峰。郑州商城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全世界的其它城市,也是夏商周三代近两千年历史上罕见的超级巨城。
郑州商城历经3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保存约7公里的商代城墙,弥足珍贵。郑州紫荆山公园,其实就是一段商代城墙。西汉时,管城县用不了这么大的城,为了管理方便,就在商都内城中间加了一段汉代城墙,这段汉代城墙至今依然保留。
中华文明最核心最重要的标志是汉字,汉字创制和成熟于商朝。汉字的祖先甲骨文创制于郑州二里岗时期,成熟于安阳殷墟时期。我们今天使用的就是源于商朝的文字。
1. 女性军事传统与政治地位
殷墟妇好墓出土1300余件兵器及甲骨文记载其率军13000人征伐羌方,印证商代女性可执掌军权。
周人建构的"牝鸡司晨"叙事实为政治污名化,旨在瓦解商代性别平等传统。
最新DNA研究表明,殷墟殉葬武士中17%为女性,印证女性军事参与制度。
2. 科技与天文成就
到了郑州二里岗时期,青铜手工业空前繁荣,创制了中国青铜文明的第一个高峰。郑州商城出土了几百件各种类型的青铜器,青铜器的器形更大,数量更多,工艺更复杂。郑州商城生产的青铜器,不仅自己消费,还供其它区域使用。到了安阳殷墟时期,青铜手工业进一步提升。郑州商城创造了中国青铜文明的第一座高峰。二里头到二里岗时期,中原的青铜手工业技术属于独有的核心技术,但是,二里头时期的青铜技术还不成熟。到了商代晚期的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技术泄密,三星堆等地的青铜手工业也开始出现,跟中原地区形成竞争态势。郑州商城对应的二里岗时期,青铜手工业高度发达,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而其它地方几乎没有。
郑州商城至少出土11口青铜鼎,最大的鼎没有殷墟后母戊鼎大,但数量更多,还早了几百年。郑州商城出土直径十几厘米的金敷面,之前的二里头时期没有黄金制品,之后的安阳殷墟时期也没有。青铜器、黄金制品从这里传播到全国各地。郑州商城还出土了三四百片甲骨。
朝歌鹿台遗址的24根立柱经天文测算,精准对应商代赤道星图,证实其为天文观测建筑。
殷墟出土的青铜觥(50升容量)揭穿"酒池肉林"传说,实为祭祀礼器。
安阳洹北商城发现的粮窖群总储量仅300立方米,证明《史记》记载的奢靡场景系周人夸大。
3. 人祭制度的再认识
人殉不仅仅商朝有,周朝也有,以后的很多朝代都有。
李硕写的妖魔化商朝美化周朝的《翦商》,争议也很大。这样一部诋毁商朝的书,名为《翦商》以人殉为重点,妖魔化商朝,美化周朝,这本书的出版受到陕西方面的关注,作者写完这本书就得了绝症快死了。其实,人殉不仅仅商朝有,周朝也有,以后的很多朝代都有。
殷墟王陵区2000余具人牲遗骸DNA检测显示均为战俘,与周原遗址发现的43具周人贵族墓殉葬形成对比。
陕西岐山甲骨H31:2刻辞"克比干"证实比干系战死,颠覆"剖心"传说。
二、周人崛起的暗黑密码
1. 系统性知识盗取
清华简《保训》融合商周八代巫师智慧。周原甲骨H11窖藏显示,文王祖父时代已制定"翦商"计划,持续三代经营。
2. 军事工业与情报战
陕西周公庙遗址出土兵器显示:文王时期青铜兵器产量暴增400%,碳十四检测证实早在"被迫自卫"说之前已秘密扩军。
殷墟战车零件证实周人突袭战术演练超20年,印证其"情报头子"属性。
3. 经济颠覆手段
清华简《耆夜》揭露周人通过垄断酿酒技术与青铜走私积累财富。
羑里城祭祀坑DNA显示周人用人牲祭祀规模远超商制,却将相关记载系统销毁。
三、文王形象解构
1. 巫政合一的部落首领
汤阴羑里遗址证明文王被囚期间仍保持祭司身份,其"演周易"实为整合商朝占卜体系。
嵌绿松石铜钺的出土,印证纣王曾依商律赦免战败的文王。
2. 科技狂人的证据链
西头遗址出土文王时期青铜范模显示,周人已掌握失蜡法精密铸造。
甲骨文记载的文王"日昃之劳",实指其组织昼夜轮班的大规模兵器生产。
3. 历史叙事的操盘
周公毁殷都档案、迁散殷民的政策,导致商朝文献断层。
周原甲骨"周方伯献羌"记载,暴露文王时期仍在实行人牲制度,与其后世"仁君"形象严重背离。
四、气候突变与王朝更替
1. 环境考古证据
树木年轮与沉积物研究显示,公元前1050-950年中国经历"青铜时代小冰期",商末出现持续干旱。
殷墟甲骨卜辞中祈雨记录频率在纣王时期激增300%,印证生态危机。
2. 军事地理转变
气候突变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商朝被迫多线作战。
周人利用渭河流域相对稳定的农业条件,实施"高筑墙、广积粮"战略,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完成致命一击。
这些发现构成"新商周史观"的核心证据,揭示历史书写中被遮蔽的权力博弈。
周人通过系统性的文献销毁与叙事重构,将自身塑造为"有道伐无道"的正义化身,而当代考古正逐步还原被尘封的文明真相。
来源:朴实麻酱H20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