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济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20:36 2

摘要:5月16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第5场)。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宁市建设方案(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1

5月16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第5场)。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宁市建设方案(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办公室主任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齐剑波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谢艳震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刘亚坤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1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民航是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在济宁构建“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就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济宁民航将做哪些工作?

齐剑波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

党支部书记、主任

民航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奋力谱写济宁民航新篇章,既是促进济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航空出行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支撑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动济宁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内在要求。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全力助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一、坚定不移强化航线建设。坚持“优化调整、巩固提升”原则,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市场分析,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大航线航班优化调整力度,加密经济往来密切和旅游热点城市航线,巩固现有东北、西南方向航线,持续优化我市航线网络布局和机场通达能级。同时,密切与北部湾航空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航司对接,积极引进过夜运力投放,促进旅客和货邮吞吐量有效提升。

二、坚定不移开展市场营销。牢固树立“全员抓市场”的思想理念,围绕人进人出、货进货出、财进财出、信息进出,稳内拓外,持续做好“七进”“两送两拓两听一优”主题市场拓展和全员营销活动。聚焦“入境游、低空游、研学游、亲子游、银发游”等新旅游需求,结合济宁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将文化作为机场“引流器”,创新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组织开展好直播推介、航空公司合作、票价优惠等系列活动,增强民航吸引力。

三、坚定不移发展低空产业。落实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加快低空经济发展”要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机遇,正在筹备济宁市低空经济协会、济宁低空飞行服务公司,积极主动探索搭建市域及周边地区低空空管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提供优质空中服务保障。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动航空研学游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加快机场与通航产业合作,建设通航运营基地,引入通航航校,实现通用航空产业突破。

下一步,济宁民航将始终坚持“强党建、保安全、拓市场、创品牌”工作思路,锚定“走在前、勇争先”,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 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为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和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挥民航智慧、贡献民航力量!

大众网记者

内河航运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济宁内河航运实现提档升级、取得显著成效。请介绍一下济宁内河航运方面的试点工作。

谢艳震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立足服务内河航运发展和交通强市建设,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目标,聚焦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牵头承担省、市交通强国试点9项,其中省级首批试点3项、市级首批试点6项,每项试点成立专班,制定试点方案,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明确责任部室和责任人,高标准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助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省级试点层面。共承担3项试点建设任务。一是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试点。加快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优化“一港八区”整体布局。聚焦打造内河多式联运、港航资源整合、智慧赋能、绿色低碳、港产城融合、安全生产、行业治理7个示范样板,加快推进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二是京杭运河济宁段智慧航道应用试点。建设全省内河第一条数字航道、里程183公里,实现船舶定位、轨迹回放、电子巡航等功能,打造全省内河第一家一站式“济港通”公众服务平台,搭建济宁港航“微服务”矩阵。目前,该试点正在验收。三是内河港口和船舶防污染全链条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试点。丰富完善“济宁e交付”平台功能,强化新能源、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应用,探索建立内河船舶防污染全链条智慧动态监管机制、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推动船舶污染物接转处全过程闭环管理。目前,该试点正在验收。

二、市级试点层面。共承担6项试点建设任务,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应用、船闸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内河港口“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建设3项试点已通过验收,其他3项试点正加快推进。一是内河水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试点。围绕预案优化、队伍建设、实战演练和救援物资调配,加快提升内河水上应急救援能力,构建统一高效、上下联动、协调一致、保障有力的水上应急救援工作体系。二是内河绿色港口建设试点。创新建设数智化AI“电子煤棚”、“光伏+储能”节能降碳项目,分层次推进堆场车间化、港作机械迭代升级,全面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发展水平。三是内河绿色航道建设试点。联合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成立项目研究组,借鉴江浙美丽航道建设经验,制定《美丽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标准化、智能化航道改造,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助力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走在前、勇争先”,以创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为引领,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试点任务,强化要素保障,严把时间节点,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港口扩能、绿色转型、智慧赋能,全力打造鲁西南高效对接“长三角”、联通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为现代化交通强市建设贡献更大港航力量。

济宁日报记者

请问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目标,“十五五”期间,我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刘亚坤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十五五”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关键阶段,也是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持续强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一是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高速公路方面,年内建成通车邹济高速、济商高速、郓鄄高速、济微高速北段,建成主城区绕城高速环线,构建都市区高速外环。“十五五”期间,建成兖郓高速、东阿至郓城高速、金乡至永城高速、潍坊至邹城高速,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820公里,基本建成“六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加密普通干线路网,持续提升全市各县市、乡镇间的便捷通达能力,充分发挥公路在城镇体系建设、产业布局优化中的基础性和服务性功能。

二是构建“快捷畅达”轨道网络。高速铁路方面,通车运营雄商高铁、济枣高铁,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0公里,建成“三纵一横”高速铁路网。货运铁路方面,实施“支线铁路进港入园”工程,加快推动淄海铁路专用线、祥城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

三是打造“通江达海”内河网络。围绕“畅主线、通支流、补短板”,推进京杭运河及其支流航道整治,推动通航建筑物扩能,完工湖西航道上级湖段改造 、微山三线船闸等工程,统筹推进京杭运河跃进沟至邓楼段航道“三改二”等工程,高等级航道网里程达到430公里,加快打造“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

四是优化“便捷高效”民航体系。推动济宁大安机场服务能级提升,优化提升航线网络布局和航班时刻结构,加密热点航线、新开潜力航线,持续提升机场幅射带动能力。推动梁山、微山通用机场建设,实现通用航空产业突破。

济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作为拉动投资的重要增长领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拉动范围广的特点,请问围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将做哪些工作?

段 闽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党委委员、副主任

全力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是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围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高位推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积极发挥领导包靠、挂图作战、专班推进等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今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实施公路建设项目31项,其中续建项目2项、新开工项目23项、前期项目6项。其中,济商高速济宁段年内完工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45.1公里,建成后将成为连通我省鲁南经济圈重要运输通道;实施普通国省道修复养护工程21项,总里程338.6公里,是近年来我市维修改造里程最长、覆盖范围最广、投资额最大的公路养护工程;开工G237鱼台王鲁至鲁苏界段、S244嘉祥大张楼至金乡胡集段等改建项目,改建里程65公里;有序推进金乡至永城高速公路济宁段、G518微山县城区至鲁苏界段、G104曲阜张阳至济宁枣庄界段、G105任城唐口至金乡胡集段、S318耿鲍庄至鱼城段等前期项目。

二、高点定位,提升国省路网“新能级”。提前谋划“十五五”发展思路,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做精做细项目储备。以全面提升路网整体水平为着力点,聚焦构建内联外通、都市区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精心筛选并提出我市“十五五”普通国省道重点项目建议36项、里程822公里,积极谋划2026年养护项目15项、里程218公里,为济宁市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三、高效创新,书写试点示范“新篇章”。一是聚焦交通强国市级试点任务,以济商高速为平台,打造企地共建合作典范,以智慧工地助力提质增效;以S512泗水段改建为基础,全力打造品质工程,助力区域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建设“智慧公路”,加快推进我市普通国省道数字化改造。三是以绿色低碳赋能公路建设,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积极推行废旧沥青砼面层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象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认真落实省、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部署,坚决扛牢“走在前、勇争先”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路域通行环境,努力在示范区建设中当好开路先锋,助力我市“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公路力量!

编辑:冯雯雯

审核:邵进、刘晶

来源:济宁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