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了,聊点轻松的,顺便吃个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20:41 3

摘要:他表示:美联储将修改5年前制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由“关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是否达到2%”(Average Inflation Target, AIT),改为“只关注当下通胀是否达到2%”(Inflation Target, IT)。

老惯例,先说说国际动态:

鲍威尔昨晚的讲话,极其重要!而且总算释放出一些鸽派信号。

他表示:美联储将修改5年前制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由“关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是否达到2%”(Average Inflation Target, AIT),改为“只关注当下通胀是否达到2%”(Inflation Target, IT)。

这话是什么意思?怎么就鸽了?我解释一下。

自08年金融危机至20年疫情这十多年间,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展现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特征,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平坦化,政策利率普遍在0附近,即零利率下限(ZLB)。

ZLB给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央行缺乏降息空间,那一旦经济再度衰退,市场将丧失更强有力刺激的预期

结果就是经济衰退-通胀下降-央行因ZLB无法降息-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胀预期)反而上升,导致企业或个人的借贷成本不降反增,即进入“通缩螺旋”。

想要打破这个螺旋,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ZLB环境下,避免市场出现通胀预期的下降。

传统央行的做法是:只关注当下和未来的通胀目标(IT),而不关心过去的通胀。

这导致通胀低于2%时,央行因0利率无计可施,但当通胀超过2%时,却需要快速加息,即通胀下行容易上行难,从而使得通胀预期长期低于2%,加剧了通缩螺旋的可能性。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伯南克时期,美联储提出了新的货币框架:平均通胀目标(AIT)。

简而言之:当通胀持续一段时间低于2%后,即便未来高于2%,央行也不应该立即加息,而是允许通胀继续走高,即在特定时间内的“平均通胀”超过2%,才会加息。

这么做的好处,是消除了货币政策打压通胀的担忧,从而解开通缩螺旋。

但平均通胀目标,解决的是“三低”问题,可20年疫情后,由于美联储大放水,美国经济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高通胀的“三高”问题。

这种环境下,由于高通胀持续时间较长,哪怕未来回到2%以下,美联储也不会立刻降息,而是等平均通胀低于2%时,才会降息。

但这就太迟了,难怪懂王管鲍威尔叫“Mr too late”,不过鲍威尔也是有苦难言啊~

本次会议,美联储决定放弃AIT、回归IT(即时通胀目标),这意味着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要通胀低于2%,将立刻开启降息。

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预测:全球正在进入一个“供应冲击更加频繁、且潜在持续性更强的周期”,高通胀将长期存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放弃2%的通胀目标,鲍威尔在发言中明确表示:我们坚定致力于2%的目标不变。

也就是说,鲍威尔不会向懂王妥协、仓促降息,但未来择机将更加灵敏,不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

重要消息汇总:

本文重点:聊点轻松的,吃个瓜。

最近东吴证券最近发布了一份重磅消费报告,直接把中国和38个国家(包括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北欧、欧盟27国)的数据详尽的进行了对比分析。看完研报,我非常震惊,原来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消费差距,根本不是因为居民收入少。

先说个反直觉的结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60%)居然比38国平均(58.2%)还高

为啥呢?因为个税低。

中国个税占GDP仅1.4%,而38国平均5%。北欧个税更高,直接干到10%以上。所以,咱实际到手的钱真不比老外少。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例仅37.2%,比38国平均(53.8%)低了16.6%

为啥消费还是不行呢。

东吴证券直接甩出三大结论:

1、消费倾向低,中国人赚了钱更爱存,消费倾向62%,而38国平均92.3%。

2、购房开支吸血,中国人超20%的收入砸进房子,38国平均才8.3%。

3、财产性收入少,中国财产性收入占GDP仅3.2%,而38国平均6.2%。

第二点很容易理解,前几年大家都觉得房子贵,甚至有一个观点认为房子其实是一种间接税。虽然房价高,但其实开发商也不怎么赚钱,毕竟土地的成本还是很高的。

第三点看起来不是很容易理解什么叫财产性收入,但其实说白了就是股市。人家靠股票分红赚得盆满钵满,中国76%的财产性收入靠存款利息,企业分红只占10%。美股常年牛市,老美财产收入占比直接飙到8%,咱A股股民只能含泪关灯吃面。

最重磅的其实是第一点,消费倾向低,这个并非咱们的天性,而是社保的问题。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治病要100万,个人得存够100万才安心,但如果全民社保每人存40万就够了,剩下60万本可以拿去吃喝玩乐

中国人有14亿啊,这乘数肯定很高。

假如社保能够担起来这个人家庭的40万,就能够撬动这个家庭的60万的消费。

再算一个数字,假设操盘手一年能砸2-3万亿补社保,就可以撬动5万亿消费,这账其实是很划算的

上面其实不是重点,吃个瓜理解下原理就行了,重点还是我要给出的结论。

大家想想现在大的逻辑,现在懂王总是把关税挂在嘴边,在这个问题上咱们虽然没吃大亏,但绝对没占便宜。

为啥出口对咱们这么重要呢?

因为咱们的经济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投资不用说了,基建、房地产,从2021年开始就熄火了。

消费,哈哈哈,前面有数字了。

所以这几年增长的一大推动力,或者说最大的真实推动力其实就是出口。

全球的市场总归是有上限的,未来咱们发展必然还是要扩大国内消费。

要想扩大国内消费,就必须解决咱们前面说的三个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

2、股市等财产性收入

3、购房开支占比高

其实第三个都已经在慢慢解决了,这几年各地房价都跌惨了,并且显而易见的接下来几年都很难上涨,用时间消化泡沫。

剩下两个就死未来操盘手发力的逻辑。

所以啊,A股、社会保障体系,必然会慢慢好起来。

因为这是咱们破局最关键的点。

聊个重要财经消息:

昨日阿里收盘后公布财报,总体不及预期,算是爆了个小雷。

阿里巴巴第四财季(截至3月底止季度)营收2364.5亿元人民币,同比+7%,预估2379.1亿元;

第四财季调整后每ADS收益12.52元,上年同期10.14元,预估12.71元;

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17.8亿元,同比+36%,预估412.3亿元。

该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98.5亿元,同比+22%,预估293.9亿元人民币。

除了调整后净利润略超预期外,其他项目全部低于预期,阿里盘前大跌-5%。

有一个亮点是,阿里2025财年回购了119亿美元,是回购力度最大的中概股之一。同时,阿里宣布派发2025财年股息总计46亿美元,股东回报方面还是很过关的。

阿里未来增长核心还是看AI,在AI需求的强劲推动下,云智能集团季度收入增长加速至18%,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不太好的是,即使是云业务的增速,也不及市场预期,国信对阿里的业绩前瞻是云业务增速20%,但披露数字只有18%。

尽管这次发布的财报略不及预期,短线调整难以避免,但积极的一面是,阿里的基本面还是很稳健的,国内电商业务的竞争走向缓和,阿里前瞻市盈率只有11倍,11倍的互联网龙头,这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低估值。

对比沃尔玛刚刚发一季报,营业收入+4.3%,估值高达40PE,财报发完盘前还是上涨,市场对这边的电商股,真的太苛刻了。

昨晚阿里美股暴跌7.6%,我认为有点反应过度了,今天港股低开高走,收跌4%,还算正常。

今日复盘总结:

今天缩量成交1.1万亿,三市共3002家上涨、2187家待涨,资金净流出45亿。

公募调仓换股暂告一个段落,大金融、白马股回调,科技股反弹,市场情绪缓了口气。

具体的分析和操作周末晚上复盘再统一综述;

周末愉快!

地球同名……错错m8r

来源:对对趣味财经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