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尔街日报5月15日报道说,当天有多名欧盟国家的官员对外放风,现在欧盟和美国还在谈关税的事情,现在欧盟寻求达成一项关税降幅大于英美、中美协议的协定。
看到中美之间达成了关税的联合声明,特朗普几乎完全服软,欧盟坐不住了。
华尔街日报5月15日报道说,当天有多名欧盟国家的官员对外放风,现在欧盟和美国还在谈关税的事情,现在欧盟寻求达成一项关税降幅大于英美、中美协议的协定。
华尔街日报说,现在欧盟官员觉得:美国给中英开出的条件还是不能让欧洲满意,同时,欧盟从中美谈判中学到了一点,那就是不要急于行动。
很明显,欧盟国家从中美之间的谈判中看到了希望:既然中国行,那欧盟这么大的经济巨人,那也可以啊。
于是,欧洲官员们的论调开始强硬了,对未来的结果也趋于乐观。
比如,波兰经济部副部长米哈尔·巴拉诺夫斯基说:欧洲不会满足于这种(中英和美国)程度的条款,我们看到了一些乐观现象。他认为,不要急于行动,因为欧洲不需要快速协议,欧洲要好的协议。
瑞典对外援助与外贸大臣本杰明·杜萨则直接警告:如果欧盟只能获得与美英协议同等的条件,那美国可以预期我们会采取反制措施。
一位欧盟外交官说:我们对这种协议(中美和英美)不感兴趣,我们希望和美国政府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一纸空文。
法国贸易部长洛朗·圣马丁支持欧盟划出红线,他说维持10%基准关税绝非好事,这是不可容忍的。
情绪一片乐观,态度一片强硬,怪不得特朗普前2天还大骂欧洲对美国非常不公,要求欧盟在关税上做出重大让步。
可是,欧洲人真的可以把这份乐观情绪进行到底吗?
我们如果从实力上来看,确实,欧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中美在一个体量上,论GDP的话比中国少一些,看起来也是有很大的谈判实力的。
而且,在美国发起关税战后,欧盟也采取了一些和中国类似的手段,比如对美加征关税,向WTO投诉,寻求和其他地区的多边合作。
但是,两边的打法还是不太一样的。
中国这边,当美国的关税战4月2日开始启动,中方在4月3日就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单边霸凌,全球率先对美国进行对等关税等反制措施,直接打乱了美方的阵脚。
再后来,面对白宫的层层加码和不断威胁,中方也是逐级反制,针锋相对,没有给美方丝毫的妥协幻想,最后就如我们看到的,美方到了4月下旬完全阵脚大乱,各种言行前后矛盾,最后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服软了。
在这一个月的博弈中,中方展现出来的不止是实力,还有令美方畏惧的高度团结、同仇敌忾,那句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的名言,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而相对的,欧盟虽然体量很大,内部却一如既往的一盘散沙,虽然对美做出很多反制手段,但执行层面非常有限。
比如在对美关税战的态度上,由于各国对美贸易千差万别,有的依赖低,有的依赖高,所以,在对美反制措施上,欧洲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内部分歧严重,法德等国想要对美强硬,但是波兰匈牙利等国反对,这就使得在政策制定上,他们形不成合力。
相对应的,中方可以高效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对美反制措施的有效应对。
而且,由于中方率先打响反击关税霸权的号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支持,还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对美国的声讨大会,并积极和东南亚、拉美等地区进行区域贸易合作,在全球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这些动作和声势,欧盟只能做一些嘴炮外交,无力在外交层面对美国产生足够的压力。
而且,欧盟在关税战之初还犯了机会主义,他们异想天开,想通过和美国联合起来,一起应对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试图讨好美国,结果呢,既得罪了中国,另外反而换来美国的狮子大开口。
另外,欧盟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相当大,其外贸的20%以上依赖对美贸易,可回旋的余地有限,而中方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把对美贸易份额降到了14%,而且,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能够通过内循环抵消外部冲击。
当然,欧盟在中国的经验基础上,能够开始强硬起来,也是不错的趋势,就祝他们好运了。
来源:远方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