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在老家奈曼旗委和旗政府办公部门工作了十三年,因此对县域经济格外关注,这份情结从没有远离。5月16日下午,我有幸应邀参加了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在呼和浩特市宾悦大酒店四楼多功能厅举办的"塞外丰川 源于自然,丰镇市区域公用品牌'塞外丰川'农特产品呼和浩特推介会"。此
丰镇:“塞外丰川”品牌崛起与县域发展启示
作者/孙树恒
一
我曾在老家奈曼旗委和旗政府办公部门工作了十三年,因此对县域经济格外关注,这份情结从没有远离。5月16日下午,我有幸应邀参加了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在呼和浩特市宾悦大酒店四楼多功能厅举办的"塞外丰川 源于自然,丰镇市区域公用品牌'塞外丰川'农特产品呼和浩特推介会"。此次推介会是丰镇市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促进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举措,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经销商和重点客户以及及媒体等五百余人参加了推介会。
推介会现场,丰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健详细介绍了“塞外丰川”区域公用品牌的策划和建设情况。他表示,加强该品牌建设对于推动丰镇市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展农产品市场辐射力以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活动中,丰镇市一些企业代表推介了一系列优质农特产品,包括“丰镇月饼”、肉牛、玉米、胡麻油、樱桃、葡萄等。其中,"丰镇月饼"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备受关注。现场还设置了产品品鉴区,让与会嘉宾亲身体验丰镇农特产品的品质和特色。
在项目签约环节,分别签订意向采购合作协议。这些签约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丰镇市农特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拓展。
此外,推介会还通过宣传片、PPT展示等形式,全方位介绍了丰镇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产业链发展以及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方面的情况,让与会者对丰镇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丰镇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和特点
(一)自然环境。丰镇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全市总面积270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及冲积、洪积平原为主。
丰镇市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方面,全市总面积2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7万亩,其中水地18.5万亩,土壤以粟钙土、灰褐土为主,占总面积的54.96%以上。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27种,其中玄武岩遍布全境,储量极为丰富;辉绿岩储量在1100万立方米以上,被称为"丰镇黑"墨玉,是建筑装修及工艺加工的极好材料;银、铅、锌共生矿,银储量在1200吨以上,已达到国家大型银矿标准;矿泉水日流量1400吨以上,是低钠、含偏硅酸和锶较高的优质矿泉水。电力资源方面,丰镇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电力能源基地,丰镇电厂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丰电三期120万千瓦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二)经济结构和特点。近年来,丰镇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在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由2012年末的12∶62∶26调整为2024年末的4.8∶56.4∶38.8,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乌兰察布各旗县前列。2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4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5亿元,同比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克服诸多不利影响,完成5.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139元、21251元,同比增长6.5%和7.2%。
二是工业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丰镇市以壮大主导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以电力、冶金、氟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环保建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积极推动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严格落实"三个一批"、工业"五化"改造要求,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实施新一轮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两高"问题全面整治到位。园区成功升级为自治区一类园区。建设丰川循环经济开发区丰镇产业园5G+智慧数字云平台,实现园区经济、能源、应急、环保、交通物流等方面日常监测和管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现代农牧业稳步发展。丰镇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玉米+肉牛"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以有机产品、绿色产品为主的"塞外丰川"区域公共品牌,认证绿色产品15个、有机产品39个,"丰镇胡麻"、巨宝庄村、三义泉镇分别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丰露"牌樱桃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生态原产地亚麻种植基地。形成以中泰农旅樱桃和葡萄种植、绿康源有机蔬菜、大稔番茄小镇、格琳诺尔亚麻种植、丰东知盈奶绵羊养殖等为代表的特色农牧龙头企业,稳步推进二商集团生猪养殖基地、远佳速冻甜玉米加工、丰隆万头牛场、润丰万头牛场、丰镇屠宰加工厂和牲畜交易市场等产业化项目建设。在打造丰东、丰西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创建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丰镇市紧紧依托区域和交通优势,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商贸物流业发展,先后建设金牛建材城、久福商业城、凯帝斯广场、峰宇国际广场、食品产业园、王府国际酒店、恒瑞酒店等三产重点项目29项,完成投资73.4亿元,商贸、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成功获批并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戎立特"成功注册为马德里国际商标,海鹏、康美乡两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五批"内蒙古老字号"品牌。成功注册"丰镇月饼"地理标志,丰镇月饼在中央4套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共举办五届月饼文化节,丰镇月饼地区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隆盛庄镇被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和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隆盛庄古镇文化旅游景区顺利通过全国3A级景区评审验收,牛青山、绿康源等生态旅游有序推进,元山子乡红色教育基地初具规模。特别是围绕集大原高铁,规划建设站前商业活力区,着力打造"站城一体化"发展。
三、丰镇的产业链和新质生产力
(一)产业链发展
1、农业产业链。丰镇市以"玉米+肉牛"为核心,构建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生态循环模式。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5年计划扩大至50万亩以上(含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10万亩),肉牛存栏量计划突破10万头。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和肉牛粪便资源化处理,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例如,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肉牛粪便转化有机肥年产量突破30万吨,替代化肥使用量20%以上。
除了玉米和肉牛,丰镇市还发展了樱桃、葡萄、有机蔬菜、亚麻、奶绵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中泰农旅的樱桃和葡萄种植基地、绿康源的有机蔬菜基地、格琳诺尔的亚麻种植基地、丰东知盈的奶绵羊养殖基地等,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围绕优势农产品,丰镇市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远佳速冻甜玉米加工、丰镇屠宰加工厂等。这些企业不断完善加工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024年全市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72%以上,2025年计划进一步提升至77%以上。
2、工业产业链
丰镇市形成了以电力、冶金、氟化工、环保建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丰镇电厂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电力能源基地,冶金产业以铁合金为主,氟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爱富三期项目稳定投产、四期项目稳步建设,全国最大的县级绿色合金生产基地和全区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地位持续稳固。
丰镇市积极推动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丰川循环经济开发区。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例如,园区企业全部使用中水、外排污水全部回用,新城湾断面和堡子湾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3、服务业产业链
依托区域和交通优势,丰镇市建设了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如金牛建材城、久福商业城等,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同时,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构建了"丰川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和"丰川乡村通"信息平台,完善了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乡村快递收发、服务全程数字化。
丰镇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隆盛庄镇被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和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隆盛庄古镇文化旅游景区顺利通过全国3A级景区评审验收。此外,牛青山、绿康源等生态旅游有序推进,元山子乡红色教育基地初具规模。围绕集大原高铁,规划建设站前商业活力区,着力打造"站城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应用
1、农业领域
丰镇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业振兴工程,2025年计划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2万亩,重点推进盐碱地改良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项目,推进奶绵羊、苜蓿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自治区级奶绵羊核心育种场,确保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如建设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农田的土壤墒情、气象信息、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同时,推动农产品电商销售,通过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2、工业领域
丰镇市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丰川循环经济开发区丰镇产业园5G+智慧数字云平台,实现园区经济、能源、应急、环保、交通物流等方面日常监测和管理。鼓励企业运用直流炉技术,支持王远公司创建自治区铁合金绿色发展实验室。
积极推动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严格落实"三个一批"、工业"五化"改造要求,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实施新一轮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例如,在氟化工产业中,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3、服务业领域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育新型农村市场主体,畅通县域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电商进农村项目成果。阿里公司中标丰镇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构建“一轴两翼五中心”产业体系,一轴以国家级项目为牵引,两翼为推动农产品上行和构建三级物流体系,五中心包括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仓储物流等。
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成50个乡村电商站点,物流快递配送覆盖率100%,快递数量增长,7家企业实现共同配送。
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孵化线上企业、网红及直播带货人员,打造“塞外风光”品牌,24家企业获授权,销售额增长超5000万元,项目通过绩效评审获优秀。
推出农产品数字化包装体系,实现产品制作可视化,与呼和浩特市讨号村联动,打造数字乡村综合数据平台,推动农产品数字化营销。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体验,如建设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实现门票预订、游客流量监测、智能导览等功能。同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旅游宣传推广,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四、从丰镇的做法,给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丰镇市立足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农业领域,推广"玉米+肉牛"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在工业领域,积极推动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这启示县域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二)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丰镇市围绕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建设,形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链条。在农业领域,构建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在工业领域,形成了以电力、冶金、氟化工等为主的工业产业链;在服务业领域,发展了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建设,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启示县域经济发展要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推动新质生产力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丰镇市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在农业领域,推广生物育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技术;在工业领域,推动智能化改造、绿色生产等;在服务业领域,发展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新业态。这启示县域经济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丰镇市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培育新型农村市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启示县域经济发展要重视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推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区域影响力
丰镇市打造了"塞外丰川"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了一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了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启示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品牌建设,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通过品牌推广和营销,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六)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
丰镇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进农村等,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了企业投资和人才流入。这启示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丰镇市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做法为其他县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其他县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丰镇市的成功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应用,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来源:阳光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