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前,恒瑞医药获批的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一个月时间内就拿下了三个自免相关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RA)、特应性皮炎(AD)。
2025年医保谈判,一家自免药物的去留,站在了聚光灯下。
今年5月前,恒瑞医药获批的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一个月时间内就拿下了三个自免相关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RA)、特应性皮炎(AD)。
目前市面上的选择性JAK1抑制剂,掰着手指头能数过来: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阿布昔替尼和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几款药的适应症差异化特别明显。恒瑞也在一年之内快速跟上了当下自免的核心靶点:IL-17A单抗已在国内获批上市,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是另一个重要靶点。但这些新药都免不了要和同行对抗:几个获批适应症正是乌帕替尼的营收主要来源。
要知道,艾伯维当初推出乌帕替尼,是想承接“自免药王”修美乐的衣钵。有券商预测,2025年,乌帕替尼极有可能突破200亿美元营收大关。
恒瑞的药今年进不进医保?似乎没有疑问了,因为乌帕替尼已经在医保里。外界最想知道的是,恒瑞会开出一个什么样的价格?
已经很难打开市场
JAK抑制剂被誉为自免领域的“下一个新星”,据Insight数据库,国内该类药物已有两代,共计超10款产品上市,包括JAK1、JAK2、JAK1/2、JAK3等,都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几大确定值高的适应症为主。
(健识局整理,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自免药物和抗癌药物一样,同一种病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市面上IL-23抑制剂、PDE4抑制剂等新机制药物已经不少,加上之前的TNFα等,JAK抑制剂的销售其实不容易。
2011年,国内首款JAK抑制剂芦可替尼获批上市,到去年销售额已经有所放缓,2017年上市的辉瑞的托法替布2024年全球销售额为11.68亿美元,同比下降31%。
现阶段,巨头将目光放在了安全性更高的第二代JAK1靶点。国内早有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迭代产品阿布昔替尼、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产品获批。一般来说,企业为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会与竞争产品差异化设计临床,这几款的重点市场就极其不同:
托法替布是侧重完善青少年、成人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市场;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带着独有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上市,就没有扎堆大自免适应症布局。兴业证券预计,戈利昔替尼在中国的峰值销售额可达5亿元。
实话说,恒瑞的艾玛昔替尼上市时机不算好,而且适应症还是“老三样”,治疗这些疾病,患者有很多药物可选择。尤其是,艾玛昔替尼直接和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脸贴脸”了,后者已经获批了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七大适应症。
后续管线上,艾玛昔替尼也准备主做乌帕替尼那几个适应症,丝毫没有绕开的意思。实际上,恒瑞是想以艾玛昔替尼为支点,搅动艾伯维“自免第一交椅”的蛋糕。
据米内网数据,乌帕替尼缓释片快速渗透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2023年增速就超过830%,销售额达1.5亿元;2024上半年又有525%的增长。
恒瑞要想直面硬刚,就只有靠价格了。
不降价进医保,难得青睐
艾玛昔替尼现在的定价不算低,而且没进医保,走的是商保的路子。
销售人员告诉健识局:“该药原价是2580元,通过对接商保5-10个工作日会报销800元,同时厂家返200元,剩下全部自费需要1580元。”
算上这些优惠,艾玛昔替尼4mg*28规格的一盒到手也要1580元。相比之下,今年进入医保的乌帕替尼,15mg*28包装从2086元一盒降价至1833.4元。考虑到含量不同,艾玛昔替尼现在的价格远高于乌帕替尼。
显然,恒瑞是准备在医保谈判中大幅降价的,降幅至少在70%以上,才可能和乌帕替尼拉到一条线。
恒瑞品种众多,不会过多计较一个品种的利润得失,而是要打开进口药围猎的缺口,拿下国产JAK1抑制剂的“头号”交椅。
自免领域用药十分依赖渠道,因为患者都是长期用药,抓住一个用户就会有很长的用药周期。所以外资的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都早就进了医保。
2023年,阿布昔替尼初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00mg药的价格从225元一片降至78元,当年销售额就增长翻了10倍,并且还在持续放量,去年一年有69%的增长。乌帕替尼是今年刚进的,暂时尚无中国市场数据。
这意味着,恒瑞的定价策略非常关键。要知道,中国自免疾病患者近4000万人,用药的主要是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其他适应症还没完全开发。中信证券预测,到2030年,这两大病种的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247亿美元,就算单拎出一个强直性脊柱炎,市场潜力也不可小觑。此前,强直药物市场一直被进口药垄断,从修美乐到乌帕替尼,牢牢控制市场。因此,恒瑞在大幅降价之余,还要大力开拓销售才行。
想完成自免伟绩,恒瑞需要拿出很大诚意。进医保放量,是艾玛昔替尼的必答题。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