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的北京三环路依然堵得水泄水泄,霓虹灯管在雾霾里晕染成模糊的光团。积水潭医院负二层手术室亮着刺眼的白光,35岁的张薇盯着天花板上的无影灯,感觉后颈传来冰凉的触感。这是她第七次尝试自杀未遂后,在病友群刷到的"最后希望"——国产第一代抑郁症脑机接口治疗。
凌晨三点的北京三环路依然堵得水泄水泄,霓虹灯管在雾霾里晕染成模糊的光团。积水潭医院负二层手术室亮着刺眼的白光,35岁的张薇盯着天花板上的无影灯,感觉后颈传来冰凉的触感。这是她第七次尝试自杀未遂后,在病友群刷到的"最后希望"——国产第一代抑郁症脑机接口治疗。
"神经元电位解析完成,杏仁核异常放电锁定。"机械女声响起时,张薇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老家阁楼里的老式收音机,也是这样带着电流杂音。主刀医生的呼吸声明显变重了,这个刚从哈佛挖回来的神经学大牛,此刻握着国产NBD-BCI901型介入仪的手在微微发抖。
大洋彼岸的华尔街突然集体打了个寒颤。摩根大通医疗板块操盘手汤姆盯着突然暴跌的Neuralink股价,咖啡杯在真皮座椅上洇开深色痕迹。他当然不知道,此刻北京某实验室里,那个穿着白大褂啃煎饼果子的清华团队,刚刚把抑郁症诊断准确率从67%干到了91.2%。
全球医疗巨头们连夜包机往中国赶的时候,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正叼着烟给新款抑郁症检测手环贴标。这些长得像运动手环的玩意儿,能通过皮肤电反应捕捉情绪波动,出厂价28块5,拼多多秒杀价9块9包邮。隔壁档口的小王在TikTok直播演示,当场把丈母娘骂女婿的血压波动测成了抑郁症前兆,直播间瞬间冲上10万+。
协和医院心理科的老主任摇着头撕掉第17版诊疗手册,墙上"仁心仁术"的匾额在手机闪光灯里忽明忽暗。门外乌泱泱的记者举着长枪短炮,网红们穿着病号服在走廊跳舞,保安老李第8次摸向对讲机:"院长,要不咱们改精神病院吧?"
资本市场的狂欢来得比北京春天的沙尘暴还猛。中关村咖啡馆里,90后投资人把星巴克拍成82年拉菲的气势:"脑电波大数据才是下一个比特币!"他们没看见东莞工厂里,16岁的小芳正把治疗芯片往太阳穴上贴,流水线主管说这能提高30%工作效率——毕竟,情绪稳定的打工人才是好打工人。
某顶流明星工作室连夜发声明,否认使用情绪调节芯片维持人设。粉丝们举着"AI也爱你"的灯牌在鸟巢外彻夜排队,黄牛把治疗预约号炒到五位数。只有后海酒吧的老炮儿还在坚持:"真正的抑郁是种贵族病,你们这些扫码就能治的算个屁?"
高校BBS突然冒出个热帖:《我校已实现抑郁症分子筛查》。评论区炸出两万条留言,有家长要求高考加测心理基因,有学生晒出"情绪健康证"求职简历。图书馆打印机彻夜嗡鸣,印的都是《脑神经调节自学教程》。宿管大妈看着垃圾桶里成堆的氟西汀空盒,突然怀念起以前收情书的日子。
硅谷的大佬们此刻正在视频会议里爆粗口。他们刚发现中国团队三年前就注册了海马体逆向干预专利,而自家养的诺奖得主还在猴子身上插USB接口。更崩溃的是深圳某公司推出的"情绪云计算",包月98块,治不好不要钱。
深夜里,张薇摸着后颈的微型接口,第一次看清病房窗外有颗星星。她不知道这个米粒大的装置里,凝结着河北某县中医院35年的病历库,混合着四川深山里103种草药图谱,还掺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时那批下岗工程师的巧劲。就像她不知道,此刻首尔某整形医院里,最新款的"抑郁美容针"正在抄袭安徽某小镇诊所的祖传针灸图谱。
天快亮时,纽约时报终于憋出篇报道,标题叫《东方神秘力量终结心灵瘟疫》。他们没采访到河北农村那位赤脚医生,老头正蹲在田埂上调试第8代情绪监测APP,界面上"心晴"两个字在晨雾里若隐若现。远处的国道上一辆辆冷链车呼啸而过,车身上"情绪疫苗专送"的红色大字,把朝霞都染成了股市涨停板的颜色。
太阳升起时,全世界突然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药企股票在53个交易所同时停牌,心理医生抱着DSM-5蹲在墙角发呆,佛洛依德的书在孔夫子旧书网被打上"怀旧经典"标签。只有喜马拉雅山上的基站还在闪烁,它刚收到第10亿次脑电波数据上传,这些二进制代码里藏着人类所有的悲伤与希望,此刻正沿着光纤奔向贵州深山里的数据中心。
张薇走出医院时,听见路边早餐摊的收音机在放老歌:"明天会更好。"卖煎饼的大妈笑着多给她磕了个蛋,铁板上升起的油烟裹着葱香,混着隔壁药店电子屏的蓝光,在晨雾里织成一张温暖的网。这一刻她突然觉得,或许人类从来不需要战胜抑郁,就像不需要战胜眼泪。那些在深夜亮着的屏幕,实验室里的泡面盒,流水线上的年轻脸庞,正在笨拙而执拗地证明:当我们谈论拯救心灵时,最先苏醒的永远是烟火人间。
来源:AI投资人,唤醒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