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有救了?AI 让钢铁、航运、建筑“集体变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22:20 5

摘要:一个多世纪以前,从鹿特丹港口出发的船只就属于最早一批配备无线电报和水下信号装置的船只。如今,这个欧洲最繁忙的港口正在率先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

一个多世纪以前,从鹿特丹港口出发的船只就属于最早一批配备无线电报和水下信号装置的船只。如今,这个欧洲最繁忙的港口正在率先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

由该港口开发并独立运营的 PortXChange 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数十个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追踪船只动态、港口排放情况以及预估船只抵达时间。

在那些匆匆驶向拥堵港口的船只中, “匆忙赶路,却又得长时间等待” 是造成燃油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个平台帮助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将 “闲置时间” 减少了 20%,这一数据影响着驳船和散货在所有港口的离港情况。如今,全球各地的公司和港口都在使用这一工具。

荷兰人并非唯一这么做的。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在应用机器学习(ML)等人工智能工具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即使在钢铁、建筑维护和交通运输等资产密集型、化石燃料高消耗的行业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而这些行业正是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

以钢铁行业为例,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十分之一。在传统的鼓风炉中,使用原生铁矿石炼钢很难实现脱碳,因为煤炭既被用作燃料,又被用作还原剂。

一种更有前景的方法是,在由清洁能源供电的电弧炉中,利用废金属炼钢。但问题在于,每一批次的废金属中所含杂质各不相同,这使得电弧炉的操作变得更加复杂,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在这方面,业务遍布全球的巴西大型钢铁制造商盖尔道(Gerdau)公司正在应用机器学习技术。

软件公司费罗实验室(Fero Labs)分析了盖尔道公司位于北美的一家工厂多年的生产数据,以研究不同的 “配方”(即不同的输入材料组合)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该公司的系统会测量每一批次废金属的成分,并利用人工智能计算出生产符合标准的金属所需的最少合金用量。这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添加剂的过度使用。

2024 年,在硬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努力使生产一种常用等级钢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 3.3%。

国际能源署在 4 月 10 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到 2035 年,这类人工智能工具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减少 8 艾焦(EJ)的能源需求,这相当于墨西哥目前的能源使用量。

而在非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可能还能再节省 5 艾焦左右的能源。

采矿业是另一个正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污染行业。澳大利亚矿业巨头福蒂斯丘金属集团(Fortescue)正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现有系统的设计中,并对未来的采矿和能源作业进行重新设计,目标是消除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该公司的算法可以自动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计算能源的使用情况,以及规划自动驾驶重型车辆的行驶路线。

如果天气预报显示即将下雨,这意味着太阳能发电量将会下降,公司就会在还能使用清洁的太阳能时,提前安排能源密集型的任务。

该公司估计,能够实现这种负荷灵活性的软件,使他们所建造的电力系统的所需容量降低了 9%,节省了近 5 亿美元。

建筑物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占所有人为排放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由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较长,要降低它们对气候的影响并非易事。幸运的是,人工智能也能在此发挥作用。

加拿大科技公司博睿宝人工智能(BrainBox AI)最近被爱尔兰的特灵科技公司(Trane Technologies)收购,它帮助美国折扣零售商达乐公司(Dollar Tree)在 600 多家门店中部署了自动控制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结合内部数据和天气预报,这些新系统每年减少了近 800 万千瓦时的用电量,为公司节省了 100 多万美元。

预测性维护也前景可期。加拿大安大略发电公司(Ontario Power Generation)使用了英国爱维华公司(AVEVA)提供的人工智能软件,在两年内节省了约 400 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了风险。

丹麦的桑德贝尔特公司(Sund & Baelt)使用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人工智能技术(并配合使用携带摄像头的无人机),每年将运营成本降低了 2%。

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该公司预计这将使公司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实际上避免了 75 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航运和物流公司也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包裹递送巨头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会根据订单、取件情况和交通状况的变化,在一天内多次重新规划送货路线。

据估计,该公司的智能软件在提高按时送货率的同时,还使司机每天的行驶里程减少了 16 至 22 公里,节省了数亿美元的燃油成本。

农业综合企业巨头嘉吉公司(Cargill)旗下的物流部门嘉吉海洋运输公司(Cargill Ocean Transportation),使用由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了船只在港口装卸货物的时间,每年最多可节省 2800 个工时,同时也减少了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

丹麦的马士基公司(Maersk)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之一,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从发动机性能到洋流和天气等各种变量,以避开恶劣海况和等待时间。

通过让旧船也变得更加智能,该公司船队的燃油消耗降低了 5% 以上,节省了 2.5 亿美元,并减少了约1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又让人联想到鹿特丹。由鹿特丹港口开发的航线优化平台 “航线扫描器”(Routescanner),利用码头和公司的数据,为托运人提供实时的航线、运输方式(比如是选择驳船还是卡车)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替代方案。、从休斯敦到新加坡,全球领先的货运代理公司和港口都在使用这个平台。人工智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助力各个行业从 “棕色”(污染严重)走向 “绿色”(环保可持续)

文本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的内容

来源:奇葩综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