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及护士,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还只是护士们打针、发药的简单日常。但其实不然,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有这样一支“专科护士”队伍——她们用自己的“专”与“精”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让我们触摸到“专科护理”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一提及护士,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还只是护士们打针、发药的简单日常。但其实不然,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有这样一支“专科护士”队伍——她们用自己的“专”与“精”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让我们触摸到“专科护理”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她们是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有的在专科领域深耕业务,成为临床护理领域的带头人;有的还能像医生一样“坐诊”,成为患者青睐的“护理专家”;还有的下沉基层社区家庭,变身群众信赖的“健康管理师”……她们用专业、精细的高级护理服务,让“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一临床箴言得到了最为鲜活生动的诠释。
适逢“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就让我们将镜头聚焦于这群可爱可敬的“护理专家”“六边形战士”,一起听听她们的故事,感受那份“专”,感受那份坚守与热爱。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到底“专科护士”有多“专”,她们又有什么“绝活妙计”?
“相较于普通护士,专科护士除了具备过硬的基础护理技能外,还有一个更专业的要求,要聚焦于某一领域持续深耕,具备更高质量的专科技能。”省立医院护理部主任杨丽娟给出了答案,专科护士不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还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她们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支持,甚至在疑难病例的会诊中,她们的决策与意见也至关重要,因此,“专科护士”常被称为护理队伍中的“特种兵”。
在医疗专业化发展与患者个性化需求并行的时代背景下,专科护理正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立医院通过系统性布局,在专科护理领域持续深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为满足患者日益多元的健康需求,省立医院围绕临床护理前沿方向,科学规划了专科护理岗位的设置。目前,医院已在呼吸治疗、静脉治疗、伤口造口失禁等15个专科领域设置了专岗专科护士岗位,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多学科协同的专科护理团队。这些专科护士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资质认证,专职在各自领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专科护理,并发挥着技术引领与专业指导作用。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立医院依托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科护士178名、省级专科护士438名。这些高素质护理人才不仅充实了专科护理岗位力量,更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多学科协同的专科护理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医院积极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开设专科护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医护联合门诊16个。专科护理门诊从糖尿病健康管理到卒中康复指导,从淋巴水肿综合治疗到新生儿护理咨询,以专业、精准的服务,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医护联合门诊则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多学科协作,为疑难复杂病症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专科护理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护理服务的专业性,更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杨丽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专科护理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专科护理人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
“绣花”功夫藏着“护理温度”
近距离处理血淋淋的伤口,常年与各种溃疡、脓血相伴……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日常面对的,往往是形状各异、千奇百怪甚至散发异味的创面。在常人不忍直视的场景中,她们却气定神闲,精准丈量伤口尺寸,观察每一丝色泽变化,精心调整护理方案,用过硬的技术和强大的内心,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与尊严。
“我们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专门处理各种急慢性伤口,比如压疮、糖尿病足溃疡、下肢静脉溃疡,以及各类造口并发症等。”省立医院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高倩介绍,采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结合伤口护理新技术,减轻患者在伤口造口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为伤口造口患者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在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服务的患者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造口人”。因肠道、膀胱等疾病手术,患者不得不临时改变排泄通道,专科护士们要用“绣花”般的功夫精心护理这个再造的“生命通道”,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家住济南的王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因疾病接受肠造口手术后,王女士的造口周边出现了难愈性溃疡,疼痛和造口袋的松脱让她无法正常生活。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不佳,令她濒临绝望。几经辗转,王女士来到省立医院专科护理门诊,坐诊的专科护士对其伤口及造口进行了细致评估,从门诊护理、换药,到多学科联合诊断,再到入院治疗与居家护理,历时3个月的努力,终于让她的伤口痊愈。
“是你们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有了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你们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你们精湛的技术更是令人赞叹!”康复后的王女士还专程送去锦旗与表扬信,感谢专科护士们对自己的帮助。后来,王女士与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们成了好朋友,她与专科护士之间的交流不再是伤口、造口的护理,取而代之的是对忙碌工作的讨论、旅行经历的分享……那些曾被疾病遮蔽的生命光芒,再度绽放。
在省立医院专科护理门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患者因严重糖尿病足面临截肢风险,但在专科护士团队连续数月的清创换药、压力治疗与营养指导下,成功保住了肢体;还有独居的造口老人,在护理过程中与专科护士建立起亲人般的信任,每次复查时都会和“老朋友”唠家常……
这些温暖的故事,如点点繁星,照亮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之路,也生动诠释了省立医院专科护理门诊“以心换心,守护健康”的服务初心。每一封感谢信、每一面锦旗背后,都凝结着专科护士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见证着患者从病痛到康复、从陌生到信赖的暖心蝶变。
早在2010年,省立医院护理系统便敏锐地捕捉到专科护理的发展趋势,率先在省内探索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领域。次年,随着首位国际伤口治疗师的加入,医院以专业人才为支撑,结合对患者需求的深入调研,正式开设了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造口患者提供了从护理治疗到康复指导的全链条服务,更通过专科化分工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有效缓解了医疗专家门诊的压力,实现了患者高效就医与医疗资源精准利用的双重突破。
十余年的深耕厚植,让专科护理团队持续发展壮大。2021年,医院组建了首批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队伍,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畴,为伤口造口失禁患者提供专科诊疗、健康宣教、居家护理等一站式服务。经过多年沉淀,目前团队已拥有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10名,形成了专科护理服务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优异的专业矩阵。
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
“一呼一吸皆使命”的生命“守门人”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而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则是守护这道生命防线的专业力量。在省立医院,有这样一支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他们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呼吸治疗服务,用专业与爱心帮助无数患者重获自由呼吸的权利。
面罩、管路、监护仪的嗡鸣……在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重症病房里,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们几乎每天都在与脆弱的呼吸“较劲”。他们手持纤长的吸痰管深入患者气道,在精密仪器间调试参数,以工程师般的严谨与医者的温度,为患者打通呼吸的“生命通道”。
“呼吸治疗是危重症救治的核心环节,我们既要当好医生的‘呼吸助手’,也要成为患者的‘呼吸守护者’。”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庞流芳介绍,医院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引入新技术,致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呼吸支持。近年来,团队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机械通气患者下床活动、肺复张、呼吸力学测定、ECMO转运、俯卧位通气、肺康复及气道净化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阿姨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受呼吸困难困扰。在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的帮助下,她接受了系统的肺康复治疗和气道净化技术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肺康复护理,她呼吸功能明显改善,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在专科护士们的专业救治及鼓励下,李阿姨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原本只能靠儿子用轮椅推着遛弯儿的她,从自己扶着小车走出第一步,再到如今激动地迈出数步……每次见到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总会笑意盈盈地说:“我每天都盼着你来……”
这样的故事在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的工作中每天都在上演,无论是科内还是科外、院内还是院外,他们用专业和爱心让生命焕发生机。
面对“160CM”的超大腹围患者,庞流芳及其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反复研讨,攻克了肥胖患者俯卧位通气的难点;为十几位气管切开患者安装语音阀,帮助失去了完整气道的他们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在跨市ECMO转运中,呼吸治疗团队凭借其超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颠簸的救护车上为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面对在医院就诊时突发心跳骤停的老人,呼吸治疗师更是冲锋在前,即刻施救,一分钟内帮助老人恢复自主呼吸,成功挽救了生命……
这些温暖的瞬间,如同跳动的音符,谱写了医患之间信任与希望的乐章。每一次成功撤机,每一声患者的道谢,都凝结着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见证着患者从窒息到平稳呼吸的生命奇迹。
在省立医院,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已成为临床救治的中坚力量、多学科协作的重要纽带。他们高效联动院内、院外、线上及线下的诊疗资源,深度参与专科及多学科会诊,为复杂病例量身定制专业的呼吸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率与救治成功率。
作为行业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团队不仅经常受邀前往院内各科室及院外进行呼吸治疗相关授课,还积极参与省级及中华医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推广至更广泛的医疗领域,助力行业人才梯队建设。
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团队还多次受邀在“山东省护士长大会”等重量级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授课,围绕呼吸治疗前沿技术与创新案例进行深度分享。通过系统化、立体化的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团队不仅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还为呼吸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卒中健康管理专岗专科护士
卒中防控“急先锋”“治未病”硬核担当
如果说伤口造口失禁专岗专科护士是修复伤口的“创面美容师”,呼吸治疗专岗专科护士是托举生命气息的“呼吸守护者”,那么卒中健康管理专岗专科护士(脑心健康管理师)就是筑牢脑血管防线的“生命守门人”。“脑心健康管理师”,这个名号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而正是这个鲜为人知的职业,正肩负着“治未病”的使命担当,为万千家庭筑起抵御卒中的坚固屏障。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是脑卒中大国,防控形势严峻。然而,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在预防卒中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从治病向防病的转变。”谈及脑心健康管理师的重要性,省立医院卒中健康管理专岗专科护士徐瑞彩介绍,虽然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但它是可防可治的,如果提前做好预防,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等手段,可以避免或减少脑梗死、脑出血疾病的发生。
“我要是早一点学会这些健康管理知识就好了,就不用遭这个罪了。”在省立医院奥体院区神经内科病房走廊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课堂”正在进行。徐瑞彩及其团队成员正拿着图文并茂的课件,开始今天的健康宣教,“咱们每天要遵循10个网球的饮食原则,不超过1个网球大小的肉类,相当于2个网球大小的主食,保证3个网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4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人群中传来一阵恍然大悟的轻呼声,住院患者张大爷感慨不已:“原来吃饭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以前顿顿大鱼大肉,难怪血压总降不下来。”徐瑞彩笑着补充道:“除了控制量,咱们还要注意少油少盐,比如用蒸煮代替油炸,这样既能保留食物的营养,又能减少血管的负担……”讲解间隙,徐瑞彩及其团队成员拿出BMI计算转盘、血压计、软尺等教具,现场指导大家实践。走廊里,患者和家属围在模型旁,一边转动转盘测算自己的合理饮食量,一边分享饮食心得。这场充满温度与干货的健康课堂,不仅让科学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更在患者和家属心中播下主动管理健康的种子。
“脑卒中可防可治,我们的工作就是将防线前移,宣教先行,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徐瑞彩介绍,团队围绕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构建起了立体化健康管理体系:院前,通过门诊筛查、社区义诊,运用“8+2评分法”为40岁以上人群精准评估卒中风险,为高危个体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个性化生活方式与药物干预;院中,从患者入院即刻评估,联合多学科团队定制健康教育方案,通过每周主任查房、患教会和床旁指导,为患者提供用药、康复等全方位健康指导;院后,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诊及医患微信群远程管理,持续追踪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健康管理“不断线”。
无论是病房、社区、街道,还是线上线下的科普课堂,卒中健康管理专岗专科护士的身影无处不在。她们手持风险评估表穿梭于人群,以敏锐的专业眼光筛查高危个体;在病房中耐心讲解健康知识,用温暖的话语驱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在社区义诊台前细致答疑,将卒中防治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与此同时,她们还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培训重任。团队承办了4期国家级脑卒中防治随访管理培训班,为全国培养了190名专业人才,省级健康管理师培训班也助力200名学员获得资质认证。团队成员更凭借突出表现荣获“脑心健康管理师导师”“脑卒中健康管理先进个人”“健康科普达人”等多项荣誉。
从预防筛查到健康宣教,从院内救治到院外管理,卒中健康管理专科护士团队以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卒中防治从“治病”向“防病”转变。她们用专业知识为患者点亮康复希望,用科普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百万减残工程”的使命担当,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山一大附属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