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生的进程中,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应运而生。蓬安县人大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将“小项目”的点滴改变,汇聚成托起万家幸福的“大民生”画卷。
“小项目”撬动“大民生”
—蓬安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侧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生的进程中,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应运而生。蓬安县人大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将“小项目”的点滴改变,汇聚成托起万家幸福的“大民生”画卷。
“群众点题”定方向:从“政府配餐”到“百姓点单”
在省市人大的指导和推动下,蓬安县积极响应,打破了以往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单方面规划什么,群众被动接受什么”的传统模式。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化身“民情收集员”,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栋,走街串巷间,开展“千人大走访”行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最终梳理出“村级应急广播建设”“山坪塘整治”“村、社区垃圾转运”等200余条充满“泥土味”的民生诉求。
河舒镇南街的改造,便是这场“民声接力”的鲜活缩影。这条老街因路面破损、设施陈旧,安全隐患重重,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征集民意过程中,它被反复提及,最终以全票入选镇级民生项目。经过政府改造,450米的街道焕然一新,不仅排水系统得到疏通,新装的20盏路灯还点亮了居民的夜生活。如今,这条曾经坑洼昏暗的背街小巷,摇身一变成为古色古香的繁荣商业街,500多户居民直接受益,全镇4万余人也间接受益。
“普惠实用”为核心:不追规模重实效
翻开蓬安县首批民生实事票决的项目清单,没有动辄上亿的“大工程”,取而代之的是10个县级、55个乡镇级“小而精”的民生项目。“不求高大上,只求暖民心”,成了项目筛选的重要标准。
农村学校课桌更新项目,仅投入400万元,就为24所乡村学校更换了5293套崭新的课桌椅。孩子们坐在坚固平整的课桌前读书写字,脸上洋溢的笑容便是项目成效的最好证明。城乡交通一体化项目中河罗路的改造升级,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代替了狭窄不平的水泥路,让8万群众出行更安全通畅,物流成本降低30%,实实在在的便利渗透到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这些项目当年开工,93%当年投入使用,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见实效”。
“闭环监督”保落地:从“纸面承诺”到“群众笑脸”
为确保民生项目不沦为“纸上谈兵”,蓬安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省市人大对项目监督的相关要求,构建起全链条监督体系。蓬安县人大以专委会为单位成立相应的专项监督小组,吸纳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每月定时带着“监督日志”对照清单现场核验,一旦发现项目滞后,立即启动专项督办,像“啄木鸟”般紧盯项目进度,让责任单位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集中视察”活动,针对公租房建设、厨余垃圾处理等进度滞后的项目,现场提出8条整改建议,推动2个项目优化施工方案,推动项目早建成、群众早受益。
在满意度测评中,除公租房建设项目因客观因素获评“基本满意”,倒逼政府加快整改外,其余9个项目均获“满意”评价,河舒镇商业南街改造项目更是以100%的满意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从校园课堂到出行道路,蓬安县的民生票决制正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群众共同见证的“家门口的民主”,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为民初心最温暖的诠释。2025年,票决制还将在社区微改造、乡村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蓬安县人大常委会将建立“双台账”监督体系,把项目进度与责任清单精准挂钩,形成“政府攻坚、人大督战”的联动格局,续写更多“小项目”托起“大幸福”的温暖故事 。
来源:南充人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