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西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筑梦青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题活动的通知》,将在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开展系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
近日,江西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筑梦青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题活动的通知》,将在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开展系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
《通知》提出开展4项专题就业活动。一是开展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活动。各级民政部门将会同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党建工作主管部门,引导社会组织拓展服务空间,增加专职岗位,扩大实习岗位,稳住存量岗位,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岗位。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对社会组织招用符合条件高校毕业生的,参照企业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二是开展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送岗位进校园招聘活动。各级民政部门将统筹社会组织招聘和就业见习岗位需求,分批次、分重点组织社会组织进入高校开展“双选会”,与高校毕业生“面对面”对接,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与高校开展“校社合作”共同定制“大学生岗位包”。三是开展社会组织就业指导专家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职教类、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优势,组建社会组织就业指导专家团,为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面试技巧培训、模拟求职等培训指导服务。四是开展社会组织就业指导和直播带岗活动。在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社会组织、江西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官微和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开设专栏,集中推介社会组织就业岗位;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提供在线简历诊断;邀请社会组织负责人“云面试”“云探岗”,为求职者开启直播间应聘“绿色通道”。
《通知》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大“筑梦青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题活动宣传,充分利用好官网、新闻媒体、自媒体等渠道扩大活动覆盖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持续擦亮“百社解千难”品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作用,通过系统化培训、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为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积极与高校对接,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建立台账,明确专人结对帮扶,实施“一人一策”。
《通知》指出,省本级社会组织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在合作项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安排就业、实习岗位。新成立社会组织要落实好“有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人员”的法定准入条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充分挖掘社区服务需求,推动社区设立见习岗位。
附件:
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开展2025年“筑梦青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题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民政局,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省本级社会组织:
为进一步落实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江西省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赣人社发〔2023〕9号)、《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赣民字〔2022〕56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在全省开展“筑梦青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题活动。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6月1日至9月30日。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活动。在江西民政厅官网(http://mzt.jiangxi.gov.cn)发布全省社会组织招聘岗位需求信息及见习岗位信息。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党建工作主管部门,引导社会组织拓展服务空间,增加专职岗位,扩大实习岗位,稳住存量岗位,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岗位;会同相关部门,对社会组织招用符合条件高校毕业生的,参照企业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重点要加大民办高校、行业协会商会、医疗教育领域等就业需求大的社会组织提供岗位信息的引导力度。
(二)开展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送岗位进校园招聘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统筹社会组织招聘和就业见习岗位需求,分批次、分重点组织社会组织进入高校开展“双选会”,与高校毕业生“面对面”对接,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与高校开展“校社合作”共同定制“大学生岗位包”。开展活动前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三)开展社会组织就业指导专家进校园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教类、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优势,组建社会组织就业指导专家团,为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面试技巧培训、模拟求职等培训指导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同步参与开展就业对接、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和见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社会组织就业指导和直播带岗活动。在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社会组织、江西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官微和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开设专栏,集中推介社会组织就业岗位;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提供在线简历诊断;邀请社会组织负责人“云面试”“云探岗”,为求职者开启直播间应聘“绿色通道”。各级民政部门、社会组织要加大宣传直播带岗推广,严格审查招聘信息真实性,杜绝“黑职介”。
三、工作要求
(一)加大岗位挖掘。省本级社会组织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在合作项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安排就业、实习岗位。新成立社会组织要落实好“有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人员”的法定准入条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充分挖掘社区服务需求,推动社区设立见习岗位。
(二)开展就业帮扶。各级民政部门要持续擦亮“百社解千难”品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作用,通过系统化培训、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为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积极与高校对接,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建立台账,明确专人结对帮扶,实施“一人一策”。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大“筑梦青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题活动宣传,充分利用好官网、新闻媒体、自媒体等渠道扩大活动覆盖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好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合理社会预期。加大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会组织通报表扬力度。
江西省民政厅
2025年5月12日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