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对华为下手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23:36 2

摘要: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以一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计算集成电路适用通用禁令10(GP10)的指导意见》,将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纳入全球禁用范围。这份被称为“最严技术封锁令”的政策,不仅覆盖芯片设计、生产、销售的全链条,更以“长臂管辖”威胁全球企业——任何知晓违

2025年中美关税谈判刚刚达成协议,美国又对华为芯片下手了。

一、美国政策的核心内容与意图

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以一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计算集成电路适用通用禁令10(GP10)的指导意见》,将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纳入全球禁用范围。这份被称为“最严技术封锁令”的政策,不仅覆盖芯片设计、生产、销售的全链条,更以“长臂管辖”威胁全球企业——任何知晓违规仍提供服务者,最高可面临20年监禁或巨额罚款。特别针对昇腾910C等性能逼近英伟达H100的产品,美国试图通过切断技术应用路径,遏制中国AI算力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废除拜登时期相对温和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代之以三项激进措施:限制美国AI芯片用于中国模型训练,警告“喂养中国AI”将遭严惩;强制企业审查供应链,严防技术“曲线入华”;以行政指导意见绕过立法程序,快速构建技术封锁网。这种“双向封锁”策略——既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又禁止华为芯片全球流通——本质是维护美国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地位。正如美国商务部直言,此举是为“确保美国AI主导地位”,而华为昇腾芯片的快速崛起,正是其眼中最大威胁:采用中芯国际7nm工艺的昇腾910C,单芯片算力已达H100的60%,且凭借更低成本和能效比,广泛应用于阿里、腾讯等企业的大模型训练。

二、中国的反制与产业应对:

面对技术霸凌,中国迅速启动法律反制与资源博弈。商务部援引《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禁止国内企业执行美国歧视性禁令,并以稀土出口管制直击美方软肋——美国75%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暂停中重稀土供应的举措,直接威胁其军工供应链稳定。

在产业层面,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驶入深水区。华为昇腾芯片国产化率已超85%,昇腾910C在2025年Q1国内市占率达38%,中芯国际7nm产线稳定供货,长江存储3D NAND良率突破85%。更关键的是全栈生态的构建:MindSpore框架适配3000+应用场景,昇腾集群CloudMatrix 384的实际推理吞吐量(1920Tokens/s)反超英伟达H100(1850Tokens/s)。技术储备上,华为计划2026年推出光子AI芯片,而中芯国际通过3D堆叠和Chiplet技术,正突破物理制程的极限。

国际市场成为另一个战场。昇腾芯片在中东、欧洲展现竞争力:阿联酋用其运行本土大模型“Falcon 3.0”,处理速度提升15%、能耗降低30%;德国超算中心采购昇腾集群,匈牙利与华为共建AI实验室。东南亚国家则合作建设封装基地,预计2026年可覆盖全球30%的推理需求,逐步构建起绕开美国技术壁垒的供应链网络。

三、国际反应与产业链震荡:

美国的单边主义引发盟友反弹。欧盟激活《阻断法案》,允许企业对美索赔;德国明确“不会将华为纳入禁令”,法国、匈牙利加速引入昇腾芯片以维护数字主权。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禁令“损害全球AI发展”,而美国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90%的高端芯片制造依赖中国稀土,封锁可能反噬自身——台积电美国工厂成本比台湾高30%,叠加物流和关税,英伟达、AMD等企业迁回产线的计划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产业链的震荡催生新变局。中国AI企业加速转向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国产芯片,但高性能芯片缺口仍需时间填补;美国推动修订IEEE 5G协议排除华为专利,中国则联合欧盟、东盟构建“去美元化芯片结算体系”,通过“一带一路”输出国产标准,一场技术规则主导权的博弈正在展开。

四、未来趋势与挑战:

美国政策的“选择性松绑”暗藏玄机:允许向中东盟友出口数十万枚AI芯片,却对华维持高压,这种“战术灵活、战略遏制”的策略,可能加剧全球科技阵营分裂。对中国而言,突破点集中在三大领域:中科院“纳米压印”技术加速替代EUV光刻机,RISC-V开源生态摆脱对ARM的依赖,以及通过精准调控镓、锗等关键材料出口,增加谈判筹码。

数据显示,美国禁令已倒逼中国AI产业加速自主化:2025年国产算力采购比例突破50%,进口量暴跌60%。当全球算力竞争从“单芯片性能”转向“集群化生态”,华为昇腾推动的技术路径变革,或许正孕育着突破封锁的关键力量。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单极技术霸权与多极创新生态的较量,而技术自主化与供应链韧性,终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变量。

来源:天涯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