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变革暨素质教育创新成果表彰会在西安举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23:39 2

摘要:聚焦数智赋能新成果,探究学科育人新路径。今天(5月16日),由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变革暨素质教育创新成果表彰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

聚焦数智赋能新成果,探究学科育人新路径。今天(5月16日),由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变革暨素质教育创新成果表彰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

国家督学、陕西省教育工委原书记、教育厅原厅长杨希文,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赵昶葆,西安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张建国,陕西省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西安市教育局原正局级巡视员张创荣,陕西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会长潘燏,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理事长、西安市教科院院长解慧明,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卫卫,以及来自西安部分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师等300余人出席开幕式。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赖晗梅、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校长王播,景德镇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张新兴,沈阳市皇姑区珠江街第五小学校长李丹阳,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第二小学校长平措,哈密市第五小学校长鲁瑾,白银市白银区工农路小学校长张绪芳,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小学校长王超杰等来自8省市的全国优秀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携团队共49人,远道而来、相聚一堂,共襄教育盛会,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变革暨素质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管乐团孩子们演奏的美妙音乐中拉开帷幕

国家督学、陕西省教育工委原书记、教育厅原厅长杨希文在讲话中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当下,新课程标准推动教育理念与方式革新,“学科育人”成为教学核心,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契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核心素养。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顺应时代变革,以新课标为导向,借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推动陕西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潘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以‘聚焦素质教育创新成果,探究学科育人新路径’为主题,这既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主动探索。研究会长期关注教育前沿、持续推动素质教育创新,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教育工作者做技术赋能的理性探索者、做学科育人的深度实践者、做教育生态的积极共建者。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在致辞中表示,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领域,学校已推出基于DeepSeek R1大模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轻量型、低成本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场景应用系统——AI教研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引发大家的深度思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教育深层次的影响,在“热烈拥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理性选择——不要让“人机共存”扑灭了孩子的思考、好奇心,以及童年的快乐。

为鼓励全省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创新路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举办了首届素质教育创新成果暨“最受欢迎音体美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单位推荐、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经专家评审,对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课程、课堂、教师、校(园)长及示范校(园)予以表彰。

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赵昶葆宣读表彰决定

经评审,决定授予《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的探索与实践——AI教研员》素质教育创新特别奖;授予《“蒲公英”灵动课程》等8项课程“素质教育创新课程奖”;授予《STEAM-启智健体小先锋——体育科技跨界探索之旅》等36个案例“创新课堂奖”;授予杨珂等21名教师“创新教师奖”;授予雷玲等23名校(园)长“创新校(园)长”称号;授予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等20所校(园)“创新示范校(园)”称号;授予贺中彬等31名教师“最受欢迎的音体美老师”称号。

与会领导为获奖学校代表及教师颁发奖牌及证书

开幕式及表彰会由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理事长、西安市教科院院长解慧明主持。

当前,AI技术正在重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和教师发展路径,亟需通过跨区域经验分享破解技术应用瓶颈。这既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躬身践行,更是深化AI与教育融合的战略探索。从政策引领到实践分享、从课堂实证到沙龙论道,会上,通过经验分享、课程展示、沙龙对谈等环节,与会者共同见证了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基层教师,成为教育公平的关键议题。”现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刘朦朦以《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的探索与实践——AI教研员》为主题,围绕研发历程、应用背景、功能定位与设计、聚焦优势、核心功能、应用成效等方面,对“AI教研员”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分享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方面的探索实践。

“启动‘AI教研员’非常简单,只需在课前进入系统、点击开始录音即可。”课程展示环节,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黄蓉带来了一节精彩课例《海底世界》。课后仅仅几分钟的时间,“AI教研员”就对本课给出了详尽的分析报告。黄老师现场进行了细致解读,为与会嘉宾逐一揭开数据背后的教育密码。

“人工智能时代汹涌而来,作为教育人,应如何面对?其实归根结底,我们要回到教育的本质——育人。”作为沙龙环节的主持人,罗坤校长以“回归育人本质”为切入点,开启了沙龙环节的探讨话题:教育者如何在AI浪潮中坚守教育本真、实现技术的正向赋能。赖晗梅、王播、张新兴、李丹阳、平措、鲁瑾、张绪芳、王超杰等八位全国优秀党组织书记、校长则围绕这一论题展开思维碰撞与深度思辨,现场妙语连珠、金句频出。

如今,AI技术正在为教育插上“科学的翅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时代命题,亦是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