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省始终将学前教育视为奠基之石,多措并举、多方协同,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下一步,山西省将围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法学习宣传工作,全面总结规范发展的政策经验,广泛宣传依法治教的典型做法,持续促进学
民小编说
山西省始终将学前教育视为奠基之石,多措并举、多方协同,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下一步,山西省将围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法学习宣传工作,全面总结规范发展的政策经验,广泛宣传依法治教的典型做法,持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一起来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法的颁布,是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一、学深悟透,深刻领会学前教育法重大精神要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学前教育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为系统的法律规范,必将有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一)教育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学前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的新阶段,以立法形式全面总结了改革发展成果和经验,把党对学前教育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实践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以法治方式破解突出问题,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律制度体系。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更趋完备。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巩固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强调了学前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职责,为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三)教育公平与质量更有保障。教育起点公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学前教育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如保障入园机会、减轻家庭负担、普教特教融合等。同时专门提出幼儿园应“科学实施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保育和教育活动”“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等关于保教行为具体原则,严格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切实保障学前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以知促行,持续推动学前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将学前教育视为奠基之石,多措并举、多方协同,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一)高位推动落实,条块协同联动。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总体要求,以开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学前教育走上健康协调发展轨道。山西省教育厅贯彻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与发改、公安、财政、人社、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就行动计划、小区配建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安全监管、科学保教、收费管理等方面制定系列政策,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保障能力。2012—2023年,山西省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3.74%,年均增长14.39%。明确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元/生·年标准。出台《关于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定额补助、综合奖补、购买服务、派驻公办教师、减免租金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坚持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予年生均1000元生活补助。
(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普及普惠。全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行动计划,以县为单位制定公办园建设规划,重点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推进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同时,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逐步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格局。全省公办园数量较2012年增长23.17%;普惠性民办园较2017年增长837.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0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2个百分点,较2012年增长21%。
(四)开展强师行动,优化队伍建设。大力度推进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工作,统筹中小学幼儿园富余编制资源用于公办幼儿园教师。通过系统培训、多渠道补充、提高待遇、严格准入和过程管理等多方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较2012年增加3.84万人,增幅100.56%;师幼比从1:24下降到1:12。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占90.02%,较2012年提高近18个百分点。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定期注册、持证上岗等制度。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参照公办园合理确定民办园相应教师工资收入,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搭建培优育强人才孵化平台,培育39位名园长、97名省级学科带头人、846名省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教师素质持续提升。
(五)创新科学管理,提高保教质量。聚焦内涵建设,深度挖掘办园特色,多维度发力提高保教质量。研制《山西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试行)》,开展幼小衔接行动和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发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幼教专项课题的引领作用,深耕教研,以研促教。推动支持实验区开展实践探索,山西省高平市、芮城县入选国家级实验区。鼓励各地创新办园形式,探索切合实际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联合联管联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探索“3+X+Y”公办园带动村办园、民办园的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芮城县推动城乡“四位一体”办园模式改革,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三、行稳致远,全力抓实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山西省将围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将贯彻实施学前教育法与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法学习宣传工作,全面总结规范发展的政策经验,广泛宣传依法治教的典型做法,共同营造学前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一)多措并举,不断健全学前教育制度体系。坚持公益普惠方向不动摇,坚持制度建设创新不停步,加快完善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有序推进山西省学前教育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将研究制定《山西省实施办法》列入规划。持续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统筹布局科学规划,把握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增加城镇新增人口和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普惠性学位供给。完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多方协同,持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健全省市统筹、以县为主、乡镇街道支持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推进扩增量、提质量、促协同,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创建。推进普特融合,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全省学前教育整体规划,建立特殊儿童入园评估与个别化教育服务体系。
(三)多管齐下,稳步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加强幼儿园办园科学性与规范性。指导各地用好《山西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试行)》,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切实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指导性和有效性。构建家园社紧密合作育人模式,鼓励社区为学前教育提供资源支持与实践场所。加大学前教育教科研力度,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应用,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①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