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共进”,低空经济跑出“超高音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22:27 3

摘要:5月10日,主题为“低空安全与产业发展”的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低空安全专题研讨会在杭州举办。聚焦政策、场景、技术及成果,为低空经济产业注入动能。同日,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在三亚成立,旨在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贡献“中国方案”。5月13

“低空经济”议题连续两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议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产业生态迎来深度变革。日前,关于提振低空经济发展的声音频频传来。

5月10日,主题为“低空安全与产业发展”的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低空安全专题研讨会在杭州举办。聚焦政策、场景、技术及成果,为低空经济产业注入动能。同日,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在三亚成立,旨在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贡献“中国方案”。5月13日,四川发改委官微发布消息,四川省发改委等部门近日印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明确低空经济发展16条政策,涵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科技攻关、低空制造、专项基金5大板块。《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下,低空经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千米以下空域的经济活力持续攀升。

01

各地潮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民航总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作为民航和新能源的交叉领域,低空经济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

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纷纷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

北京聚焦无人机研发、制造与应用服务,打造多个产业园区。其中,中关村(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集聚效应显著,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形成涵盖整机制造、智联网搭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产业链格局。

北京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激活发展动能,依托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共建的低空安全研究院,搭建协作平台,促进人才输送与科研产业对接。这一模式打破产学研壁垒,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贯通学研用链条,显著提升低空经济创新与协同发展能力,走出特色发展路径。

依托国际化大都市优势及发达的金融、贸易、航运产业,上海聚焦低空经济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2024年12月,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大国企持股、注册资本9亿元的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启产业发展新篇。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陈石燕透露,2024年以来,上海研究提出了首批共6条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其中就包括北斗及低空经济。根据《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建立起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

四川在《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每年统筹3亿元专项资金,对示范应用场景最高补助60%,对链主企业最高奖励2000万元,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集聚发展。这一举措展现出四川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成都凭借产业优势聚焦通用航空制造、运营及科技创新。目前,已有22家企业覆盖低空经济产业链多环节,32家企业与产业链紧密关联,中航工业成飞、四川航空等企业彰显强劲航空制造实力。

广东省成立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专班设六个专项小组,省邮政管理局负责培育快递低空配送应用。目前,广东已建成7个快递无人机运营基地,配备153架无人机,覆盖多地,日运快件1.7万件。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于2024年印发《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无人机及新型航空器研发制造,重点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物流等领域,目标是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1500亿元,着力拓展无人机物流、旅游、教育培训等业务。

深圳则凭借全链条政策扶持,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生态。上游研发层面,深圳以高达80%的研发投入补贴,助力企业攻克无人机核心技术。大疆创新与清华深圳研究院合作,实现无人机续航能力重大突破。中游制造环节,深圳通过土地政策倾斜,吸引200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完备配套集群。下游应用端,深圳开放50条低空物流航线、降低准入门槛,培育出丰翼科技等龙头企业,同时推动低空技术在多领域广泛应用。

2018年起,杭州低空经济起步,大疆创新等头部企业率先布局研发,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钱塘江沿岸集聚。随着无人机产业链完善,企业间深度协作,在技术、管理等标准制定上达成共识。杭州还推出了《低空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创新“政企共治”模式,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政策,提升法规科学性与操作性,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02

央企布局

在国家大力推进低空经济的浪潮下,各大央企凭借自身核心能力,积极布局千米以下的低空经济领域,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基建系央企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势显著。其首个投建运一体化项目——陕西神木通用机场,投运后联动西工大等17家院所,2023年保障飞行超5000小时、2.6万余架次。机场以“机场+产业园”模式聚焦无人机测试等业务,规划开通短途航线打造空地联运网,既带动神木低空经济,也为通用机场运营提供范例。

中国航发等航空系央企是我国航空产业的核心力量,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和产业优势。航空系央企拥有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涵盖飞机设计、制造、试飞、维修等各个环节,能够研发生产多种类型的通用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为低空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飞行器产品。

中国通号作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布局低空管控平台的研发和应用。中国通号推动成立低空管控研究中心,着力开发集合“空中高德”“空中信号灯”“空中安全控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低空管控平台,利用其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飞行提供精准的导航、通信和控制服务,有效提升低空空域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邮政在物流配送领域拥有庞大的网络和丰富的运营经验,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邮政积极探索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1月8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仪式,该公司的注册资本达1亿元。此举意味着“国家队”入局,既给顺丰、京东等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又提升低空物流领域资金吸引力与市场热度,促使更多企业投入发展,推动行业变革。

通过引入无人机技术,中国邮政可以实现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的快速配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中国邮政还可以利用其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对无人机物流配送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货物的安全送达。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电信系央企凭借通信技术与网络覆盖优势深耕低空经济。中国移动发布“通感管导”融合体系等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低空智联网全链条突破;中国电信成立产业联盟,发布“低空领航者”计划,打造天地一体超宽带智联网与高精度感知网,建设两大服务平台。

此外,电信系央企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通信技术的低空应用场景,如低空物流监控、低空旅游直播等。

以中交集团为代表的中交系央企依托交通基建领域优势,构建低空经济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度参与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一体化方案。在此基础上,中交集团旗下中交信科整合产业链,推出“土地+空间+内容”三位一体解决方案,与亿航智能战略合作,计划2025起未来三年,在国内建成200个城市及景区空中交通立体航站楼,深耕低空经济与先进空中交通生态。

兵器工业集团等兵器系央企凭借深厚的军工技术与装备制造底蕴,将军工技术转化为民用,用于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依托材料科学、动力系统、精确制导等技术优势,提升低空飞行器性能与可靠性,为低空经济提供高性能装备。据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以“空地一体无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围绕4大场景需求,强化3类核心业务,拓展3大服务领域,推进N个未来场景应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圈,助力国家低空经济发展。

能源系央企在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在低空经济领域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于供应端,其可构建起多元能源保障体系,既稳定供应传统航空燃油,又加速布局电能、氢能等新能源,同时完善能源输送网络,解决偏远区域低空作业的能源补给难题。在技术创新层面,能源系央企可聚焦高效储能与清洁燃烧技术攻关,突破低空飞行器续航瓶颈,降低环境污染,以技术赋能推动低空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03

民企活跃

在低空经济发展浪潮中,中央企业充分彰显“主力军”担当,凭借雄厚实力与资源优势,加速技术攻关、拓展产业布局,有效激活了低空经济发展动能。在央企的引领带动下,众多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加速入局,一批低空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新生力量,也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释放出积极向好的市场信号。

2025年1月,京东物流聚焦城市低空配送安全、即时、智能需求,推出JDX-20多旋翼物流无人机。这款无人机载重10公斤,时速98公里,覆盖半径超10公里,适配多数商圈配送。凭借高精度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向感知,可适应复杂环境。目前,京东物流无人机已在多省试点,构建成熟飞控与指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快递、零售领域,加速低空物流规模化落地。

4月22日,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获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运营合格证,突破以往局部试点限制。此前美团虽在多地开展小范围无人机配送,经验颇丰但覆盖有限。此证的获得,让美团无人机得以全国范围配送,标志城市低空物流迈入常态化、规范化运营新阶段。

5月7日,纵横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纵横大鹏)成功中标亿元级订单。中标项目分别为“智慧巴中”低空数字经济无人值守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智慧巴中”低空数智安全底座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中标金额达1.06亿元和1360万元,总金额约1.2亿元,约占2024年公司扣除无关业务和无商业实质收入后营业收入的25.38%。

纵横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袁一侨表示,此次中标体现公司在深化低空数字经济布局、推进“无人值守系统+纵横云+AI”应用上已见成效。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相关业务,深化与多方战略合作,这些项目落地后,有望为业务发展带来示范效应,支撑业绩增长。

当前,低空经济领域央企与民企携手共进,发展态势向好,但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空域管理、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短板,亟须多方合力破解。

具体来看,在空域管理体制上,存在划分不灵活、审批烦琐、协调困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需深化改革优化配置;安全保障体系方面,监管技术和应急能力不足,随着飞行器增多风险上升,需健全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产业配套能力较弱,零部件制造、人才培养等环节滞后,需完善产业链和人才体系;市场培育与应用拓展遇阻,商业模式不清晰、公众认知度低,影响企业参与和市场推广;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制约产业高端化发展,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瓶颈。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智库专家刘振国建议,应立足低空航空器“低慢小”特性,依托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需清晰界定各方管理职责,优化低空空域分类管控。通过强化协同管理、精简流程,高效激活空域资源。此外,应构建低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精准培育应用场景,防范财政补贴过度与资本无序涌入。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来源:企观国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