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到呼和浩特看展?这是我听到最好的答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20:01 3

摘要:第十届“博博会”上,35万游客来到呼和浩特,参观人数达历届之最;呼和浩特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多次合作,金器玉器展掀起观展热潮;三星堆文物集体到呼和浩特“出差”,与草原青铜器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将军衙署的真人NPC巡演,让游客直呼身临其境……当全国游客为了一场展览

第十届“博博会”上,35万游客来到呼和浩特,参观人数达历届之最;呼和浩特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多次合作,金器玉器展掀起观展热潮;三星堆文物集体到呼和浩特“出差”,与草原青铜器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将军衙署的真人NPC巡演,让游客直呼身临其境……当全国游客为了一场展览专程飞越千里、日均近万人次涌向昭君博物院探寻和亲佳话,“为了一场展,奔赴一座城”正在呼和浩特真实上演。五月和煦的晨光中,1957年落成的白马雕塑完成修缮,以崭新姿态伫立在呼和浩特博物馆之上。这匹曾见证首府六十余载文脉传承的骏马,如今俨然与5月15日召开的全市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形成呼应。文博场馆负责人、文博工作者、媒体人、文旅企业和导游,用观点碰撞共商“博物馆之城”的未来。呼和浩特的文博事业,如同重焕新生的骏马,正以奋进之姿奔向更广阔天地。呼和浩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呼和浩特的文博场馆也是创新的前沿阵地。透过这场会议,“博物馆之城”究竟有何魅力?

呼和浩特的文博魅力,源于将历史脉络与现代活力深度融合的务实探索。过去的一片荒地,如今矗立起雕塑艺术馆,与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等串联成“文化轴带”,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正是首府盘活资源的缩影。当前,全市构建起30家备案博物馆的立体网络,其中既有内蒙古博物院这样的龙头,也有大盛魁博物馆集群等多家民办馆点缀,更有类博物馆填补空白,形成国有与民间互补的生态圈。这种格局的建立,离不开《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发展促进条例》的顶层设计和“一院六馆”管理体系的创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北疆文化富矿。作为草原丝路与农耕文明交汇地,呼和浩特将文物展陈转化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鲜活教材。昭君出塞、北魏改革等历史事件被置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框架下,与故宫、多家文博单位合作推出的“清代宫廷玉器展”“蜀文化特展”等,用跨地域文物对话彰显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这种跨越时间的文化碰撞让市民游客在方寸之间触摸中华文明脉络。

新潮玩法则让文博体验突破时空界限。昭君博物院推出的实景剧《梦回昭君邀远客》创造1.2亿网络流量,博物馆之夜用光影技术将古建筑变成沉浸式剧场,就连地铁站里的“文博进地铁”展览都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数据的说服力更直观:2024年全市文博游客量突破82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文创销售额超45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全市特色文博场馆构筑出的立体体验矩阵。

从考古现场到展览厅的全链条布局,让文化传承形成闭环。大窑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北方阴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动,他们与北京周口店人共存;后城咀石城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候选项目......这些重大发现让呼和浩特具备雄厚的文物资源。近日,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人才引进的消息被全国各大高校的历史系关注,呼和浩特正在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考古队伍,构建考古、保护、展览、开发全链条,利用文物保护与活化开发的双轮驱动,让沉睡的文物出现在博物馆中。

通过“博物馆+”战略,释放文旅融合动能。呼和浩特全域联动发展,打通文旅资源向消费场景转化的通道。在社交平台,年轻人早已解锁了呼和浩特的全新打开方式:大黑河畔的“内蒙古普罗旺斯”花海霸屏朋友圈,恼包村的江南园林与激光秀上演古今碰撞,敕勒川草原的实景演出让千年诗篇跃然眼前。从“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发展布局,到青城十六景的诗意串联;从32个新潮地标全网刷屏,到“博物馆+剧本演绎”“文物+VR”的沉浸式体验,呼和浩特正在用全域旅游的思维,把整座城市变成没有围墙的巨大景区。这种“以展带游、以游促产”的模式,使文博资源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在有限的假期中选择呼和浩特?答案不言而喻。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让首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市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也为全国游客提供了另一种别样的选择。首府的独特性不在于固守标签,而在于持续创造惊喜。当303万游客在今年“五一”期间用实景打卡的方式作出选择,那些质疑“草原城市没新意”的声音已然渐行渐远。

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在于以文化为魂、创新为刃、融合为势。要让每处遗址都成为文明地标、每座博物馆都化作文化灯塔,仍需在体制机制改革、数字技术应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领域持续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靠天吃饭”到“无中生有”,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开花”,呼和浩特不仅要“借古”,更要“创今”;不仅要“引客来”,更要“留得住”。 这样的青城,怎不令人心驰神往?

来源:活力新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