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诵经打坐却不得安宁?密勒日巴:你的修行缺少这一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22:29 3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密勒日巴尊者传》《道歌宝藏》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密勒日巴尊者传》《道歌宝藏》

雪域高原上,曾有一位修行成就极高的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

他历经坎坷,从一位为家仇而学习黑法的年轻人,到后来在玛尔巴上师严厉教导下修行成道,最终成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重要祖师。

密勒日巴尊者不仅以苦行著称,还留下无数富有智慧的道歌,指引后人走上解脱之路。

那么,面对现代人每日诵经打坐却不得安宁的困惑,密勒日巴尊者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相传,有一年冬季,密勒日巴尊者在雪山岩洞中精进修行。

一位名叫仁钦的僧人听闻密勒日巴的名声,不远千里前来求法。

这位僧人已经出家多年,精通经藏,每日坚持诵经打坐,戒律也持守得很好。

可他心中却始终不得安宁,总是感到烦躁不安,修行似乎停滞不前。

仁钦僧人见到密勒日巴尊者时,尊者正赤裸着上身,身披一件破旧的棉布,盘坐在岩洞中。

洞内除了一个打水的碗,几乎没有任何生活用品。

仁钦惊讶地发现,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尊者脸上却带着平和喜悦的神情,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尊者,我已修行多年,每日坚持诵经打坐,也努力持守戒律。可我心中依然烦躁不安,夜间难以入睡,白天也无法专注。我该如何才能像您一样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呢?”仁钦恭敬地问道。

密勒日巴微笑着回答:“善哉!

你能长途跋涉寻求真法,说明你有求道之心。

光有求道之心还不够。

许多人像你一样,每日诵经打坐,表面上看是在精进修行,实际上却陷入了一种机械性的重复,这样的修行如同对着石头撒种子,永远不会有收获。”

仁钦听后感到困惑:“尊者,难道诵经打坐不是佛陀教导的修行方法吗?”

“诵经打坐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你的修行方式。”密勒日巴尊者站起身,走到洞口,指着远处的天空说:“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它们来来去去,却不曾留下痕迹;再看那山间的风,吹过树梢,却不执著停留。

而你的修行却像是试图抓住风云一般,越抓越紧,反而失去了修行的本质。”

仁钦僧人若有所思,但还是不太明白尊者的意思。密勒日巴看出了他的疑惑,就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每天都去寺院听经闻法,背诵经文,精进不辍。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修行者,自豪地说:’我已经背诵了十万部经文,持守了所有戒律,每天打坐六个时辰,但还是感觉离解脱很远。

’老修行者听后,指着院子里的一棵大树说:’你看那棵树,它不诵经,不打坐,却能自然地随四季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不抗拒,也从不执著。

这就是它的道。

’那人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修行的真谛。”

讲完故事,密勒日巴尊者问仁钦:“你知道这个人悟到了什么吗?”

仁钦思索片刻,摇摇头说:“我不太明白。是说不需要诵经打坐吗?”

密勒日巴尊者摇了摇头:“非也。诵经打坐是修行的方便法门,但不是修行的全部。你每天诵经念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叹,还是为了获得神通?或者只是因为这样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修行人?”

仁钦僧人低下头,陷入了沉思。确实,他修行的初衷已经被遗忘,如今剩下的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一种对修行形式的执著。

“我明白了,尊者。我太执著于修行的形式,忘记了修行的本质。”仁钦僧人恭敬地说。

密勒日巴尊者点点头:“形式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就像渡河的筏,到达彼岸后就应该放下。

真正的修行是要看破自心,放下执著,回归本性。

当你能够在诵经时真正理解经文的意义,在打坐时真正放下妄念,修行才能有所进展。”

说到这里,尊者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看着仁钦:“你知道你的修行缺少什么吗?”

仁钦期待地望着尊者,等待着能解开他多年困惑的答案。

密勒日巴尊者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你的修行缺少的,是’实证’这一味。

所谓实证,就是亲身体验、切实感悟。

没有实证的修行,就像是隔靴搔痒,永远触不到要害。

你可以读遍所有经书,背诵所有咒语,遵守所有戒律,但如果没有实证的体验,这一切都只是空洞的形式。”

尊者指着自己的心口继续说:“真正的佛法不在经书上,而在你的心中。

经书只是指引方向的路标,真正的道路需要你自己去走。

打坐也不是为了坐着不动,而是为了让心归于平静,看清自己的本性。

当你真正理解了这点,你的修行才算走上正轨。”

仁钦僧人豁然开朗:“尊者,您是说我应该在修行中寻求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而不只是机械地完成仪式?”

“正是如此。”密勒日巴尊者微笑着说,“修行如同煮粥,经书教义是米,戒律是水,打坐是火,而实证则是那一味能让粥香甜可口的盐。没有盐的粥再熟也是淡而无味的,没有实证的修行再勤也是空洞无力的。”

仁钦僧人又问:“那么,我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实证的体验呢?”

密勒日巴尊者指着身旁的石头说:“你看这石头,它坚硬、沉重,这是它的本性。

你不需要告诉它要’坚硬’,它自然而然就是如此。

同样,你的心也有其本性——清净、光明、广大。

你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这种状态,只需要去除蒙蔽它的尘垢,让它回归本然。”

“实证不是向外寻求,而是向内觉察。当你诵经时,不要只关注经文的字句,而要体会其中的意义;当你打坐时,不要只关注姿势和时间,而要观察自己的心。慢慢地,你会发现内心的变化,那就是实证的开始。”

密勒日巴尊者继续解释:“我年轻时曾因家族仇恨学习黑法,造下恶业。

后来遇到我的上师玛尔巴,他让我建造塔又拆毁,如此反复多次,我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背上磨出了血泡。

有人会说这是折磨,但对我来说,这是实证的过程——亲身体验业力的沉重,感受忏悔的痛苦,最终获得解脱的喜悦。

没有这些真实的体验,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尊者的话如醍醐灌顶,仁钦僧人深深地被触动了。

他意识到自己的修行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内心。

他每天诵经念佛,却从未真正理解经文的意义;他严守戒律,却从未真正感受戒律带来的自由;他长时间打坐,却从未真正体验到心的本性。

密勒日巴尊者看出了仁钦的领悟,满意地点点头:“你已经迈出了实证的第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接下来,你需要放下对修行形式的执著,回归到修行的本质。记住,真正的修行不是为了成为什么,而是为了回归本来。”

仁钦僧人感激地向尊者顶礼:“感谢尊者的教诲,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的修行没有进展。我会按照您的指导,在修行中寻求实证,让我的诵经打坐不再只是形式,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体验。”

密勒日巴尊者笑着说:“善哉!

善哉!

记住,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变成别人,而是为了找回真正的自己。

当你不再为了修行而修行,而是自然地活在当下,观照自心,放下执著,你就会发现内心的安宁与喜悦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这就是实证的力量。”

仁钦僧人在密勒日巴尊者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修行之路。他不再机械地完成每日的功课,而是带着觉知和感悟去体验每一次诵经打坐。慢慢地,他发现内心的烦躁不安减轻了,专注力增强了,对经文的理解也深入了。

密勒日巴尊者的教导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心灵的实证体验。

如果我们只是追求形式上的修行,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那么即使每天诵经打坐,也难以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解脱。

实证,就是那一味能让修行变得有力量、有意义的要素。

它不是来自外界的加持,而是来自内心的觉醒。

《道歌宝藏》中,密勒日巴尊者有一首道歌这样唱道:“我不诵经却明了经义,我不礼佛却见佛本性,我不入定却心常寂然,我不持咒却证得真言。”这首道歌正是在告诉我们,修行的真谛不在形式,而在实证的体验与感悟。

愿我们在修行路上,不忘添加这关键的一味——实证,让我们的修行不再只是一种仪式,而是一场活生生的觉醒之旅。

‌‌​​‌​‌​​‌‌‌‌​‌​​‌​​​​‌​​‌‌​​​‌​​‌‌​‌​‌‌​​‌‌‌​‌‌​​‌​​​‌‌​​​‌‌‌‌‌​​​‌‌‌‌‌​​​‌‌‌

来源:心旅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