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苦荞“药食同源”,且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寒耐瘠薄,在轮作倒茬、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较好效果。为发挥好苦荞产业优势,加强种植指导,根据2025年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全,以“优选品种、培肥地力、适期播种、综合防控
苦荞“药食同源”,且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寒耐瘠薄,在轮作倒茬、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较好效果。为发挥好苦荞产业优势,加强种植指导,根据2025年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全,以“优选品种、培肥地力、适期播种、综合防控、适时收获”为重点,制定2025年苦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优选品种,播前处理。根据自然禀赋和生产需求科学选种,避免未经试验的跨区引种。春播区宜选用耐寒、耐旱、耐瘠的高产优良品种,春旱严重时可以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秋播区宜选用生育期70—80天的早熟多抗高产品种。播前7—10天选择晴天连续晒种2—3天。往年前茬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产区,播种前一周应根据种子重量选用适宜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二)精细整地,培肥地力。苦荞忌连作,宜与马铃薯、烤烟、燕麦、豆类、玉米等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灭茬晒地蓄墒。播前3—4天进行二次整地,确保播层土壤松软细碎平整,上虚下实,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500—750公斤或复合肥10—15公斤作底肥,后期根据田间苗情长势适量追施速效肥。
(三)因地制宜,适期播种。西南苦荞区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6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秋播一般在8月上旬—9月中旬,避开高温干旱适时播种。北方苦荞产区,一般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播种。春旱严重时,可采取适当晚播、加大播量以及增加播深等措施来提高出苗率,墒情不足时需覆土镇压。西南产区多采用人工撒播、打塘点播、牛犁开沟条播和机器条播等方式。北方产区主要采用机械条播,条播行距一般为25—30厘米。苦荞子叶顶土能力较弱,不宜覆土过深,一般播深2—3厘米。
(四)加强监测,综合防治。西南产区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白霉病、茎基腐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黏虫、蓟马、甜菜夜蛾、双斑萤叶甲、蛴螬、地老虎等。北方产区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轮纹病、茎基腐病等,主要虫害有黏虫、蓟马、西伯利亚龟象甲、蛴螬、地老虎等。病虫害防治以农业措施为先,化学防治应严格按农药安全间隔期操作,花期避免喷药伤害访花昆虫。各产区应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发生程度,通过培育壮苗、培肥土壤、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可能性,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选用适合的生物源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五)适时收获,颗粒归仓。西南产区以人工收获为主,当田间80%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及时两段收获,收割后在田间堆放5—7天再脱粒。北方产区多采用机械收获,当田间70%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因地制宜采取一次性收获或两段收获,两段收获的应先用割晒机割倒,田间放置5—7天后选用自动捡拾脱粒机或固定脱粒机进行脱粒。一般选择在晴天早晨进行人工割晒或机械收获,脱粒后及时晾晒至种子含水量达13%以下,清选存储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鼠。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一点号